APP下载

国际贸易中油气品的损溢控制和管理

2017-05-07俞刚良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7年6期
关键词:损耗率油库发货

俞刚良

〔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对油气品需求量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多,研究和分析国际贸易中油气品损溢的原因,找出控制和解决措施,对降低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笔者自身的工作和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在计量管理上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了损溢控制和解决措施,并取得了损溢控制的成果。

1 国际贸易在计量管理上的特点和难点

1.1 油品进货损耗原因复杂

国际贸易中,无论是油品采购进货还是转仓进货均会产生油气品损耗,再加上国际石油贸易中国家(地区)间的诚信程度、计量交接方式、计量单位、硬件条件、计量标准的解释和执行上的差异等等,使进货损耗的原因错综复杂。如计量交接方式,有的以(公)吨数交接,有的以桶数交接,有的以15℃体积交接,有的以计量温度下的体积交接,有的以真空中的重量计数进行交接。如在计量标准上,我国执行国标GB,标准温度为20℃;而国际上,普遍采用API标准和ASTM标准,标准温度为15℃。

1.2 油品进货损耗率超过-0.5 %才能索赔

国际石油贸易合同普遍不规定具体进货损耗指标,但均执行国际油品运输的通常惯例,即被船货双方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油品短量在-0.5 %范围之内。这个通用的损耗惯例过于宽泛,没有明确发货港、运输方、收货方的损耗范围或责任,给油品损耗的控制和管理带来困难。从目前的管理难度来看,由于油品进货损耗率超过-0.5 %才能保险索赔,而装货港、运输船只利用这个惯例使短少油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由第三方计量、舱容表的不确定度、计量的不确定度、发货管线的空实等影响,进货损耗的控制难度较大。尽管笔者所在公司也考虑过在合同条款中增加进货各环节的损耗率要求,但在国际贸易交接标准合同中只按-0.5 %的惯例,如要备注各环节进货损耗率的要求,执行操作性不强,进货的成本价也要相应提高。如笔者所在公司也曾尝试要求承保公司按-0.3 %报价,承保公司反馈费率极高,估算后保费的增加部分高于索赔的增加部分,就整体及长期而言,并不能减少公司的损失。

1.3 源头的计量管理难以控制

在国际油气贸易中,计量操作均交于第三方计量公证行,如果自己操作,保险索赔就难以达成。由于人手、成本、路途遥远、国际惯例等因素所限,在租赁的外租库、发货港油库,日常计量操作均由第三方计量公证行操作,而无我方人员操作或监管。

1.4 人为的数量短少,防不胜防

人为数量短少的事件仍有发生,个别国家的运输船只运费虽低,但在损耗控制上的声誉较差,出现过暗舱等现象。个别发货港存在人为提高发货密度或发油体积的现象,导致数量短少。

2 损溢控制和解决措施

2.1 进货损耗控制

2.1.1 以国际API和ASTM为标准,在技术上理清损耗原因

研究分析采购进货过程中各环节的损耗控制,包括发货港装油、油轮运输、卸货港卸油,剖析影响当前国际贸易中油气进货损耗的各类主要因素,提出降耗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损耗。具体可参见笔者在2016年8月发表的《国际贸易中油品进货损耗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1]。对异常进货超耗,应用温度、体积、密度变化引起的虚假损耗理论进行现场分析和调查[2],查找并堵塞进货环节的人为损耗

[案例1]2017年1月25日上午,某油库在卸油后发现D号船的燃油仓比卸油前数量多了211.233 t,占提单量的0.5 %。同时,该批次进货的卸船损耗率高达-0.5 %左右,并确定为收油前后标准体积短少,且与燃油仓增多的油品数量接近。于是,公司向该船严正提出人为短少的质疑并拒绝签清舱报告。对方船只为供应商租赁,一是以超时收取滞期费给我方施加压力,二是聘请了某国际计量公证行到现场测量取样和查看资料等。在事实面前,最后于深夜12点左右,D号船不得不承认货舱的货物进入了燃油舱。经协商,供应商向我方赔偿损耗281.194 t,切实维护了公司利益。

2.1.2 对进货损耗率超-0.5 %时,安排保险索赔

对进货损耗率超-0.5 %的情况,将公证行提供的发货港、收货港计量报告等汇总,每月定期交相关保险公司索赔。考虑到各种石油产品进货损耗率的不同,和保险公司研究商榷最佳的保险理赔方式。单批次进货损耗率超过-0.5 %的,除保险索赔外,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数量事故处理,深入调查、分析和整改,有助于相关部门管理责任的落实。

2.1.3 加强进货损耗率-0.5 %以内的数量管理

笔者曾多次全程追踪调查进货各环节的损耗,当我方专业人员介入时,损耗往往得到显著改善。为此,设立了进货超耗黑名单,用统计数据和资料为依据加强协调,较有效地堵住了信誉不佳的船只和供应商。

以发货港油库为单位,2次以上发货港装货损耗率(包括发货港装油体积的短少、发货港与到货港的密度差异)连续超-0.3 %,或不连续时有30 %以上的次数发货港装货损耗率(同上)超-0.3 %,经专业认定属发货港装货责任的,将该发货港纳入黑名单。

以运输船只为单位,单次卸油损耗超-0.5 %,或连续2次进货损耗超-0.3 %,或不连续时有30 %以上的次数进货损耗超-0.3 %,经安全数质量专业认定属船方责任的,将该船纳入黑名单。凡列入黑名单及最高船舶经验系数(VEF)值异常的船只拒绝租赁。VEF值可接受的船只是VEF不大于1.003、平均VEF值不大于1.0015的船只。

2.1.4 根据统计数据,核实供应商、船只的损耗责任

根据一年甚至几年的进货各环节的损耗率汇总数据,通过供应商发货港、船只的损耗率与收货油库对比,找出损耗率大的船只、发货港或收货油库,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降耗措施提供了依据。

[案例2]2013年1至4月,某公司租赁某船运油共6.42万t、7批次,有6批次超耗,平均进货损耗率为-0.478 %,其中卸船损耗率就达到-0.424 %,远超该船卸油损耗指标范围(-0.11%~-0.06%)。当时判断超耗的主要原因是租赁的运输船舶的容积表存在偏大现象,装港提单数往往参考量船数,以致于卸到某油库岸罐后卸油短少严重。在查实原因、停止租用该船后,公司EVD进货损耗率正常。

2.1.5 通过网上签批,加强审核签批,落实内控措施

对超过-0.3 %的进货损耗率,需在网上填写《进货超耗审批单》,落实每批次损溢分析和上网签批,有助于集思广益,查找原因和落实措施。

2.1.6 加强第三方计量公证行的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计量公证行操作过程的检查,对未按国际计量标准操作、影响我方利益的,反馈专业意见和限期整改,必要时,更换计量公证行。

2.2 储存损溢控制

2.2.1 处理好发油计量器具与损溢结果之间的关系

做好发油流量计等计量器具的检定、比对管理,加强储存环节损溢数量的分析和监控。出现异常时,协调安排检定,在确保准确发油的前提下维护公司利益。根据每月的盘点报表,当出现储存损溢有大的波动时,立即查找原因和调校核对计量器具,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如近两年来,公司通过加强液化石油气(LPG)的发货计量管理,使石油气的发货损耗率得到较大幅度下降,见图1。

图1 201601至201706自营油站LPG损耗率变化

2.2.2 处理好业务顺畅与客户计量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针对个别客户提出的数量投诉或交接争议,一般每年需要处理的约在3单左右,公司业务部门和安全数质量部一起派员查找原因和落实措施,有助于业务经营工作的顺畅。从笔者近7年处理数质量客户投诉的情况来看,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是计量知识不足造成的误解和对油气价格的敏感所致。

2.2.3 明确外租库损耗管理责任

对外租库,在签订合同前了解其运作模式和损耗情况,在合同中明确卸船损耗率和保管损溢率控制的要求。对来货油温较高的燃料油,由于国际贸易计量操作中没有考虑罐壁温度修正,但来油油温较高(如燃料油来油平均油温在40℃以上,有的国家或客户要求55℃以上)的燃料油,在实际损溢分析和损溢指标设定时需要进行量油尺温度修正和罐壁温度修正,所以,由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必须特别加以考虑。国际大宗贸易普遍按岸罐计量发货,给中小客户发货时普遍采用流量计发货,在外租库的损溢率指标设定时也要考虑该因素。

2.3 分析调查

分品种、分环节,加强全过程的油气损耗管理,根据历史数据和考核指标,分析异常损耗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出现异常损耗时,开展实地调查。

[案例3] 2013 年前十个月,某油库燃料油主要从X国某油库进货,约200万t。根据三方计量交接中公证行的计量报告汇总,进货损耗率为-0.249%,其中发货港装船损耗率-0.099%,运输损耗率-0.011%,卸船损耗率-0.139%,发货港和收货港密度的平均差异0.13%。

原因分析:在国际贸易中,为避免发货港油品密度与到货港油品密度差异引起的损耗,国际计量公证行在运输前后,均采用发货港的油品密度,因此发货港装船损耗率-0.099%,仅仅是发货港装油体积少了-0.099%,如果加上发货港和收货港油品密度的平均差0.13%,实际上在X国发货港已短少质量-0.229%,占整个油品进货损耗率(-0.249%)的绝大部分。同样,卸船损耗率-0.139%的主要原因是发货港油品密度与到货港油品密度差引起的。如扣除密度差引起的损耗率-0.13%,卸船损耗率仅-0.009%。通过进一步比对实验和现场操作流程,发现发货港测试油品密度时是将上、中、下、底部样品均匀混合后测得的混合密度,即将底部样纳入了混合样,导致发货港发油密度偏大。同时,发货港装油体积短少-0.099%的部分原因是发货港进行量油测量时只精确到1 cm 而非1 mm,受到发货港测量者的主观影响。

解决措施:暂停从X国某油库来货,改从其它装货损耗率较低的供应商和发货油库进货。督促X国计量公证行严格执行API和ASTM标准,并告知发货港测试油品密度时是将上、中、下样品均匀混合后再测混合密度。

2.4 考核通报

根据公司实际和国内行业标准[3,4],制订定额考核指标。将汇总分析的损耗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措施等,提交每月的公司经营分析会议和季度的数质量专题会议,逐项通报考核损耗情况,推进降耗措施。

3 衡量石油经营企业总体损溢的指标

3.1 全品种油气平均进货损耗率

通过上述措施,笔者所在公司全品种油气进货损耗率屡创新低,由2013年的-0.15 %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0.08 %,下降了7个万分点(图2),这对于石油经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图2 2013-201706 全品种进货损耗率变化

3.2 整体损溢量和损溢率

公司整体损溢量和公司整体损溢率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公司整体损溢量=所有进货损溢量+所有储存损溢量+所有销售损溢量

公司整体损溢率=

整体损溢量和整体损溢率是衡量石油经营企业损耗管理的指标。通过第二部分中所讲的措施或方法,近4年多来,笔者所在公司全品种油气品总体溢余量和整体损余率屡创新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从国际石油贸易企业的角度出发,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计量标准、规定及实际操作要点,采用大量数据、案例,通过分析国际石油贸易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和落实损耗措施,对于有效控制整体油气品损溢、对于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俞刚良.国际贸易中油品进货损耗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J],油气储运,2016,(8)893-897.

[2] 范小平,俞刚良,缪更余.容量计量与流量计量[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3] 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销售公司. Q/SH 039-019—90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标准[S]. 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销售公司,1990.

猜你喜欢

损耗率油库发货
油库爆炸
党建红 油库绿 和谐美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浅谈钢煤斗制作原材料损耗率的研究
植物油库消防系统设计简介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
基于ETAP的海外油库发电机组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