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沙盘数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性分析

2017-05-02徐港王荣应纪键林文静李爽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8期

徐港+王荣+应纪键+林文静+李爽

摘 要:ERP沙盘模拟经营课程是当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常见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受课程培训不同阶段的学生比赛数据进行相关性以及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特点学生在经营时最看重什么方面的能力,并进行分类,以找出不同阶段学生模拟创业路上特性的共同点,摸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个定性分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型。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创新创业;相关性研究;聚类分析;学生创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45

1 前言

现在服务业逐渐成为主流产业的时代,由于这种机遇,国家发出了号召,提倡全体人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更是应该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人们意识到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传授的,创业教育项目能改变受教育者的创业意向,也能使得大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意识,并且能够在将来的工作或者社会生活中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方式:一是理论教育,通过拥有创新创业经历的老师或校友对学生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实践教育,大学生投入精力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实践选修课程等,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与处理实践上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认清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能力会受到个体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所处环境影响,因此,为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好能力培养课程并进行对应实践是现在大学素质教育的必要之路。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践课程在大学教育中成为一种适合大多数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通过这种真实性好,对抗性高,竞争性强的实践课程来巩固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同时让大学生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并培养这些创业路上所需要的沟通,合作,管理,决策等能力。ERP沙盘模拟在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教育所需知识体系的同时,让学生在亲生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确保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践,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解析出对于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哪些方面的能力是重要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又是薄弱的,从而给予高校以及大学生一个反馈,使得高校方面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培养,同时也提醒大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重要需要多多应用,哪方面的能力薄弱需要多多培养,这样则能够尽可能的克服掉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影响而带来的能力差距。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数据背后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的特点,从而发掘出如今我国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上所具有的类型,以至于学校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帮助。

2 基于ERP沙盘数据对接触情况不同的大学生重要创业能力相关性的分析

大学生接受ERP沙盘教育程度的不同,我们对参加ERP沙盘模拟经营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调查后,将受创新创业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分为了4个等级,其分别为:校内基本未接受ERP沙盘模拟经营教学但是拥有一定创业想法与兴趣的学生;校内学习过创新创业课程,并且对经营管理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有过ERP沙盘模拟经营比赛的经验学生以及使用ERP沙盘模拟经营系统训练多次并且代表过学校或团体参加过该类比赛的学生。邀请这四类学生参与对抗,并选取出其中破产组数较少的比赛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对获得统计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1 对于第一级别学生数据分析

通过相关性可以得知,该类学生企业权益增加与厂房数量以及产能最为相关,虽然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是都达到60%左右,可见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创业路上最为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场地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的多少,比较看重的是生产方面的问题。

2.2 对于第二级别学生数据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具有创业理论基础的大学生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产能(相关度达0.928),而其次则是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的种类,这可以说明对于这一类接受过对应理论教育的学生看重的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创新,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但是大体上还是以生产为主,研发创新为辅。

2.3 对于第三级别学生数据分析

通过对应相关分析,对于有过ERP沙盘模拟经营的学生显得比较全面均衡,除去广告与权益的关系不是很显著之外,其他几个指标与权益的增长相关系数都很高,最高的则是ISO的开发情况,其相关度达到100%。由此可以说明,通过几次的经营,学生们获得了更多实践上的知识,使得经营的企业发展更加平衡,并同时看重产品资格的认证以及企业创新新产品,将生产,研发创新以及现金流控制与融资这三个重要的方面比较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2.4 对于第四级别学生数据分析

由图表可以得出,对于经常参加ERP沙盘模拟经营的学生来说,由于模拟市场与真实市场相似,在ISO产品资质认证上,每位参与者都进行了开发,因此广告投放和贷款数量是与权益增长最为相关的两个方面,而产能与产品创新对权益增长的相关系数比较小。由此可以分析出,这类学生最为看重现金流控制与融资的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

3 基于ERP沙盘数据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点的聚类分析

我们选取了相关性分析时的第一级别和第二级别学生进行聚类分析,这能够更好的凸显出现在接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时具有的特点,放弃对第三、第四級别学生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原因是其样本较小,同时不能很好的体现现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下学生具有的特点。在聚类分析时,由于样本中因子的量级的不同,因此,先将所有因子数据求取平均值及中位数,之后根据该组数据整体情况以及中位数、平均数,将每个影响因子分为3类,分别用数字1,2,3表示,后用层次聚类法,限定将每个聚类数据样本分为3个群集以更好分析差别。

3.1 分析校内基本未接受ERP沙盘模拟经营教学但是拥有一定创业想法与兴趣的学生

通过图1可以得知,学生03,06,07,19为第一个类别,10为第二个类别,剩余学生为第三个类别。通过聚类分析后,分析原始数据寻找每一类学生的特点,第一类学生的特点是所有因子数据都很高,这意味着这一类学生敢于向银行贷款,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自己的产能,权益值提升速度也是很快。第二类学生的特点在于权益值提升很高,但是贷款,厂房,产能,广告这4个因子较之前都要小,可以得出该类学生善于控制现金流,并且能够实现花最少的资金,担任最小的风险来博得巨大的利润。第三类学生的特点在于权益值增长都很慢,有的厂房因子大,有的产能因子大,有的贷款因子大,这说明这类学生控制资金以及选择产品,扩张产能方面能力相对薄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回报,还应该多加强对应能力的培养。

3.2 分析对于校内学习过创新创业课程,并且对经营管理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

通过图2可以分析得到,第一类学生为01,04,06,第二类学生为05,07,第三类学生为02,03。依旧从原始数据出发,第一类学生和3.1中第一类学生特点基本相同,类型中每个样本的因子都很大。第二类学生有个比较大的特点,权益值因子与广告因子成负相关,其他因子基本相同,学生05的广告因子为1,权益因子为2,而学生07广告因子为2,权益因子却为1。这说明该类学生市场营销的能力存在一定问题,05是广告投的较好的一名学生,07则是广告投的不好的学生。第三类学生特点则主要体现在产能因子,前两类学生产能因子为2或3,而最后一类学生差能因子均为1,权益增长因子也均为1,由此可以看出此类学生控制产能,增产能力不佳,而导致最终权益增长过少。

4 总结

通过对ERP沙盘模拟经营的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客观的发现如今在校大学生在创业路上不同阶段最为看重的能力。位于创新创业教育初期的学生,对于管理理论知识较为模糊,并且对于企业营运时现金流控制较差,着重与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却不太关注企业的创新,研发部门。位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期,并且参加过一些实践课的学生,关注的重心有些偏离,将创新研发,生产,营销基本放在了相同的地位。接受充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看重的多是营销和创新,并认为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将企业盈利放在前面,提升产能放在之后。基于ERP沙盘的聚类分析,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利用手头一切可以动用的资金来使得自己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在营销方面上却稍有欠缺;有的学生善于小资本起家,善于尝试别人不愿意踏足的新领域,并能取得很大盈利;有的学生则是不能良好的控制企业的产能,但是营销却做得不错;还有的学生则是多方面能力欠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通过将大学生们分门别类,便能告知他们现阶段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的特点,揭露出学生在创业路上最为缺乏的能力是什么,他们之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与困境。从而帮助大学生对学得的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自觉的去提升自己所欠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国平,郑孝庭,李平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与控制方法研究[J].特区经济,2004,(9):3-17.

[2]Fiet J O.The theoretical sid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6):1-24.

[3]Peterman N E & Kennedy J.Enterprise education:Influenc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3,(28):129-144.

[4]郑祖起.ERP沙盘模拟与创业教育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132-133.

[5]李思明,何清.探析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湖北职业技术经济学院学报,2010,(2):23-27.

[6]席升阳,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33-45.

[7]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43-147.

[8]曲殿彬,许文霞.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體系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20-28.

[9]陈周见.大学创新教育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3.

[10]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