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

2017-04-26曹喜红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

曹喜红

摘要:目的 对HPLC及UV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pH=2.2)-乙腈(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294 nm波长测定含量。结果 HPLC法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2.05~51.1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523247X-23331(r=0.9995),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36%,RSD 1.8%。结论 HPLC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均准确性、重复性高、精密度好,可考虑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的替代方法使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L-型光学活性异构体,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率较低,而被广泛使用[1]。2015版药典推荐高效液相法来分析本品及其相关剂型,考虑到基层药物監测机构尚不能完全普及高效液相设备[2]。本文对比分析高效液相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岛津LC-2010CH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乙腈为色谱醇;磷酸、醋酸铵、高氯酸钠均为分析纯;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批号:130455-20116);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高效液相法

1.2.1.1色谱条件[2] 色谱柱选择Agilent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 g和高氯酸钠7.0 g,加水13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乙腈(85∶15),检测波长:294 nm, 进样量10 μl,1.0 ml/min流速,柱温为室温(25℃)。

1.2.1.2溶液的制备 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20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研细后混合均匀,精密称取上述供试品5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1 mol/L盐酸溶解适量并定量稀释至刻度,经微孔滤膜(0.45 μm)过滤,取续滤液待用。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10.23 m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适量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2.1.3方法学考察 ①精密度试验:在“1.2.1.1”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过0.45 μm滤膜后重复进样6次,每次10 μl,分别测定峰面积,并计算6组数据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为 1.7%<2.0%,符合药典规定,提示本组方法精密度良好。②重复性试验:选择同批号盐酸左氧氟沙星片6份,精密称定后,根据供试品“1.2.1.2①”项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1.2.1.1”项色谱条件,进样10 μl,采集6份样品的色谱图,计算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3%(<2.0%),符合标准规定,提示本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③稳定性试验:于2 h、4 h、8 h、12 h、24 h取供试品溶液,采用相同色谱条件,进样10 μl,根据测得的色谱峰面积,供试品组RSD为1.6%<2.0%,提示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较为稳定。④回收率考察:精密移取“1.2.1.2①”项供试液2 ml于10 ml容量瓶中,保存至3个锥形瓶内,依次加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溶液1 ml、2 ml和3 ml,加0.1 mol/L盐酸定容至刻度,过0.45 μm微孔滤膜后取续滤液,进样10 μl,对峰面积进行测定,得到回收率分别为:100.24%、100.48%和100.23%,平均100.36%,RSD 1.8%,与药典标准相符。

1.2.1.4线性关系考察 采用移液管精密移取“1.2.1.2②”下对照品溶液0.20 ml、0.50 ml、0.80 ml、1 ml、2 ml、5 ml于10 ml容量瓶中,使用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澄清后,采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系列标准溶液。结合对应色谱条件,进样10 μl,测定样品色谱峰面积,以峰面积和浓度为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得到方程为:Y=523247X-23331(r=0.9995),提示,盐酸左氧氟沙星浓度在2.05~51.1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1.2.2紫外分光光度法 精密取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10.31 mg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至刻度,配置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以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其吸光度,并以吸光度及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为:Y=43234X-25431(r=0.9997),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浓度在2.06~51.5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存在较好线性关系;另取盐酸左氧氟沙星20片,研细后精密称取100 mg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至刻度,取上述溶液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作为供试品,以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吸光度。参考“1.2.1.3①~④”项过程并结合2015版药典,对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实验,结果上述RSD均<2%,与药典标准相符。

1.2.3样品中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 结合上述检测条件,分别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溶液与3批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0.1 g),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均采用自身对照法对供试品内含有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进行测定。

2 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中盐酸左氧氟沙星平均含量(与标识量比较)为(100.29±0.015)%,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平均含量为(100.27±0.0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结果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略低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高效液相法通过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将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备过程中的有关物质、杂质等干扰有效分离,进而可提高其检测的准确性,但本组结果提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含量与高效液相方法所测结果较为接近,可能是因辅料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中相关杂质在293 nm处吸收较弱,对本品影响较小导致。

综上所述,高效液相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重现性均符合相关要求,但因高效液相法对设备要求较高,对基层机构来说,可考虑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本品含量测定的替代方法使用。

参考文献:

[1]洪丽萍,蔡亚兰,黄加秀,等.RP-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256-25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54-155.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射用甲钴胺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原料药的含量
海水中的常见元素对总氮测定的影响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电子烟油中的烟碱
基于苯硼酸双羟基识别的竞争反应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