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探讨

2017-04-26戚素银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戚素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进行了急诊护理路径分为试验组38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2例(未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是81.6%和61.9 %,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快捷、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冠状动脉管腔发生狭窄或堵塞致使心肌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患者多表现为胸部不适,压榨性疼痛,且多伴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发病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常会危及患者生命[2]。急诊护理路径是以临床路径为基础,根据患者病情及疾病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短期内给予患者救治和护理,旨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完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并探究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2月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开发区医院入急诊科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8.5±12.2)岁。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进行了急诊护理路径分为试验组38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2例(未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见表1。

1.2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进行了急诊护理路径分为试验组38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2例(未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3],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现对急诊护理路径的步骤做详细阐述:首先为饮食护理,少进食高油脂、高盐食物,适当控制进食量,减少胃部扩张引起的不适,在起病后先给予流质饮食,随后逐渐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半流质饮食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其次为康复指导[4-5],适当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吸氧护理:疼痛主要是由于心肌缺氧造成的,所以在发病后应尽快给患者吸上氧。心理指导[6-7],心情的波动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的进展,护士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遵循医嘱,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随访。

1.3评价指标 选择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的指标。本次研究统计心脏破裂、室壁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发生频率和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系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组比较行t检验;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系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两组比较做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抢救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3±13.6)min和(10.6±2.3)d,均明显低于(48.6±20.1)min 和(14.8±3.1)d,P<0.05,见表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31例,成功率为81.6%,对照组抢救成功26例,成功率为61.9%,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过度紧张劳累、情绪剧烈波动,寒冷、吸烟饮酒以及便秘等条件下诱发[8-9]。此类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较高,急诊护理路径针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急诊护理路径使临床医护工作者有专业的标准的、可预见性的护理内容,能够尽早预防及處理患者可能存在的症状以及即将发生的疾病变化,及早对其进行抢救,挽救患者的生命[10-11]。

这套护理措施为患者提高了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也为后续治疗铺平道路[12-14]。本次实验,试验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是81.6%和61.9 %,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患者中展开,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Calder S.Clinical pearls and pitfall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terpret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Je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ssociation, 2008,34(4):324-329.

[2]Norekval TM,Moons P,Hanestad BR,et al.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perceived positive effects of illness in wome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journal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2008,7(1):80-87.

[3]栗林然.院前急救護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6(12):1493-1494.

[4]熊秀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7(05):87-89.

[5]宋兵战,蒋静,孙庆霞.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33(08):48-49.

[6]王海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2):3133-3134.

[7]张雪梅.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运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S1):1-2.

[8]De V E,Preumont N,Renard M.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arly postpartum[J].Acta Cardiologica,2012,67(4):465-467.

[9]Scruth EA,Page K,Cheng E,et al.Risk determination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view of 3 clinical risk prediction tools[J].Clin Nurse Spec,2012,26(1):35-41.

[10]肖飞.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9(01):239-240.

[11]孙梅,王美兰,倪丽丽,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22(22):273-274.

[12]王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31(20):229-230.

[13]董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2016(20):264-265.

[14]苏彩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1-3432.

编辑/王朵梅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