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意义及临床效果研究

2017-04-26张宇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老年

张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8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随机分为2组,各自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PaO2、Pa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属于呼吸科常见多发性疾病,本病呈现进展性、难以逆转等特点,主要特征则表现为不断加重的呼气性气流受阻。本病在全球死亡病因中高居第四位,而国内农村人口中则是死亡第一位原因[1]。老年人是慢阻肺高发人群,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对于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老年慢阻肺中也逐渐应用起来,我院也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报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68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3年5月~2016年5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入院后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关于慢阻肺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各自34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8.8±3.4)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8.5±2.1)年。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8~77岁,平均病程(68.5±3.7)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8.7±2.3)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尽量达到解痉平喘的效果,同时采取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加替沙星注射液等治疗,连续治疗为1疗程/w。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本次研究的中药方剂组成包括黄芪45 g,山药、杏仁、桔梗、半夏、山茱萸、补骨脂各20 g,太子参30 g,甘草10 g,陈皮、五味子、白术各15 g,同时辨证加减治疗,如喘咳严重则加用桑白皮15 g,腹胀则加用大腹皮20 g,兼热则加用桑叶与菊花各15 g。将上述方药采取水煎煮治疗,1剂/d,分为早中晚服完,150 ml/次,连续治疗为1疗程/w。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并对比分析。

1.4评价标准[3] 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肺部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且肺部体征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组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PaO2、Pa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威胁人类健康比较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特点为肺实质、气道及肺血管为主的慢性炎症。肺泡壁与肺部顺应性、弹性下降,使得肺泡容积明显升高,造成气道管腔狭窄,造成血管壁增厚,气道阻力进行性增加,发生固定性气道阻塞[4]。这在急性期患者中更为明显,会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需加强重视。

我院针对接诊我院接诊的6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将慢阻肺归为“咳嗽”、“肺胀”、“喘证”等范畴,老年患者因元气衰退,加上病程迁延等,导致肺气不断消耗,可能会侵袭肾、脾等脏器,为此可采取化浊祛瘀的原则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中医疗法采取中药辨证加减治疗,方药中太子参与黄芪有良好的补益脾肺的效果,而山药与山茱萸等可促进补益肾气,杏仁与桔梗有不错的止咳平喘效果,半夏与陈皮则能化瘀燥湿,诸药合用则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明显提高疗效[5]。加上配合西医治疗,达到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指标与生化指标,促进更快康复。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陆益民,奚肇庆,虞乐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96-298.D

[2]尹述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4):73-73,74.

[3]刘丹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8(12):453-453.

[4]白德琴,李海娟,张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26):39-40.

[5]王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97-97,99.

编辑/雷华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老年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