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7-04-26闫安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闫安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治疗有效率为84.38%,平均通气时间为(7.4±2.3)d,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患者通气中、通气后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通气前(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实际应用时应掌握适应证,切实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August 2016.All patients underwent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38% in 32 cases,the mean ventilation time was(7.4±2.3)d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5.63%.The blood gas indexes of ventilation and ventil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ventilation(P<0.05).Conclusi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but it should be us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当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患者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为机械通气,以往抢救采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属于一项有创性操作,会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加重病情。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在呼吸衰竭救治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率高达80%以上[1]。但重度呼吸衰竭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导致无创通气治疗难度增加,故该技术在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存在较大争议。本次抽取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无创通气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7.8)岁。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血气检查Pa<60 mmHg,PaCO2>55 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③患者家属知情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有上气道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②存在面部畸形、损伤;③并发有肾功能障碍;④存在严重腹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2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祛痰、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后,采用呼吸机给予无创通气治疗,为其戴上合适的口鼻面罩,固定头套,调整氧气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为90%左右,将呼吸机设置为S/T模式,调整初始吸气压力至10~12 cmH2O,将呼吸压力调整至0~3 cmH2O,30 min后调整至治疗参数,备用呼吸频率调整至15~20次/min。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坚持上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白天间歇通气,夜间持续通气。通气治疗1~2 h后呼吸困难症状无变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需引流;出现严重人机对抗情况;动脉收缩压低于90 mmHg,升压治疗无效;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情况。若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一项情况,立刻给予气管插管通气。

1.3观察指标 在通气前、通气2~4 h、通气后分别对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治疗期間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效果判断标准 有效:患者呼吸困难、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基本趋于正常,通气指标、氧合指标等均有所好转;无效:吸气压力调整至最大时,意识状态、呼吸困难无明显变化,后转为有创通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2例治疗情况 27例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5例患者转为有创通气,治疗有效率为84.38%。患者通气时间为3~12 d,平均(7.4±2.3)d。5例治疗无效者,存在痰多、肺部感染、血流动力学紊乱等情况。

2.2 32例并发症发生情况 32例患者在通气治疗中,有3例出现轻度胃肠胀气症状,2例患者面部组织出现轻微压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而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不影响通气治疗。

2.3患者不同时间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患者通气中、通气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显著优于通气前各项指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至后期,患者会发生呼吸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气管阻力显著升高,肺动态过度充气,导致呼吸肌疲劳,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呼吸衰竭,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2]。机械通气能纠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通气状态。以往临床抢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正压通气,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创伤较大,感染风险较高,使住院周期延长,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长期通气可能产生气管软化、脱机困难等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近年来,科学专家对无创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使得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无创正压通气可在较短时间内使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在2~4 h内改善,且明显优于通气前,证实无创通气对纠正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创建人工气道的一种呼吸支持模式,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且保留了呼吸道防御功能,对患者说话、进食、咳嗽等不会产生影响,而且面罩阻力要比人工气道低,使呼吸功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与气管插管、呼吸机等相关合并症的发生[4]。本次研究中,32例患者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面部压伤、胃肠胀气等症状,无一例发生肺炎、气道黏膜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未影响到正压通气治疗。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首次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医师应该加强交流,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选择合适的面罩,确保治疗中不会出现漏气情况;在患者鼻梁处贴上保护膜,或者使用额垫,减少鼻梁所受压力,避免出现鼻梁皮肤损伤的情况。

有文献报道显示[5],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患者pH值,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呼吸频率,增强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患者通气治疗后pH值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均大幅度降低,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为了避免机械通气过程中因过度充气致肺损伤情况的发生,应在治疗时将动脉氧饱和度调整至90%以上,并采取低吸气压力,随后逐步增高压力。机械通气不仅能帮助患者平安度过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而且其能够增加通气受损患者气体交换,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6-7]。然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证,本次研究中,5例治疗失败者存在痰多、肺部感染、血流动力学紊乱等情况,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加以排除,避免因不良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严重呼吸衰竭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段立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110-111.

[2]鲁西亮,黄相增.无创正壓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44(17):2842-2844.

[3]茹克亚木·色麦提,阿提开木·买买提依明.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11-112.

[4]姚桂飞,梁国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495-1497.

[5]李学莲.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83-85.

[6]赵蕾,丁薇,曾海珠,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40-3741.

[7]向平超,杨珺楠,郭伟安,等.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01):16-18.

编辑/张建婷

猜你喜欢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