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初期儿童英语学习焦虑心理的箱庭干预效果分析

2017-04-25杜美玉闫小平

关键词:后测控制组疗法

杜美玉,李 涛,闫小平

(1.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 辽宁 锦州 121013;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学龄初期儿童英语学习焦虑心理的箱庭干预效果分析

杜美玉1,李 涛2,闫小平1

(1.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 辽宁 锦州 121013;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依据外语学习焦虑量表,以30名英语学习焦虑的学龄初期儿童作为被试对象,运用等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探讨箱庭疗法对儿童英语焦虑心理的干预效果及此效果的持续性。结果发现,箱庭疗法能够有效地干预学龄初期儿童的英语焦虑情绪,同时这种干预手段具有很好的保持性。因此,箱庭干预可以应用于儿童在英语学习期间的焦虑心理以及同种心理问题的防御和治疗。

学龄初期儿童;英语学习;学习焦虑;箱庭疗法

一、问题提出

外语学习焦虑是个体在学习或需要使用第二语言时,因不能克服心理障碍而使其自尊心受挫和内疚感增加的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许多学者都对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的相关性做出了大量的研究。*Horwitz, Michael B. & Cope, 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vol.70, no.2, p125-132, 1986. MacIntyre, Peter D. & Gardner, R.C.,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vol.44, no3, p283-288, 1994.结果表明,焦虑在很多时候会阻碍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外在典型反应为 “学习者手心出汗”,“心跳和脉搏加快”,甚至“语音变调”,“逃避英语课”等。而学龄初期儿童刚接触英语,会因自身年龄、语言差异、文化不同等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焦虑心理。*Phillips, E. M.,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vol.76, no.4, p14-22, 1992. Sparks, R. & Ganschow, The impact of native language learning problems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Case study illustrations of the Linguistic Coding Deficit Hypothesi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vol.77, no.1, p58-74, 1993. Zeidner, M., Test anxiety : the state of the art, New York : Plenum Press, p45-50, 1998.

针对这一心理问题,以Flahive和Jung C. G.为代表的大量国内外学者提出,箱庭疗法能有效地缓解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箱庭疗法依据荣格的原型理论和象征理论,给来访者营造“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从而激发其“自我治愈力”。对儿童而言,箱庭疗法契合了他们天性的需求,使儿童不借助语言就能直观地呈现心理问题。可见,儿童二语学习过程中焦虑心理的箱庭干预对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解决心理问题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根据Horwitz等人编制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从辽宁省内某小学已有一至三年英语学习史的学生中选出英语学习焦虑学生共30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箱庭干预组)15人和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15人。

(二)工具

1.测量工具

外语学习焦虑量表(FLCAS)共有33个项目,采用五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此量表作为单维的统计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总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为0.89。本研究考虑到被试的年龄及理解能力等特点,参照国内相关研究,使量表各项的描述适合学龄初期儿童的理解,同时邀请家长参加此项测试,帮助儿童解决各项测试。两星期后对30名被试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83,拟合指数χ2/df=2.51。

2.干预工具

个体沙箱5个,规格均为72×57×7厘米,外侧木本色,内侧海蓝色,沙箱玩具模型共972个,专用白沙半箱,适量水(由被试决定是否使用)。相机一部,用于拍摄沙箱作品和录制制作过程。

(三)研究步骤

本研究通过等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对比,考查箱庭疗法对实验组的干预程度和干预效果。

1. 准备阶段。将被试分成箱庭干预组和控制组,每组一、二、三年级各五人,实验前告知他们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征得每位被试的同意,并商定参加箱庭活动的时间(周三下午或周末课余时间)、次数(六次干预)及间隔(每周一次)。同时,为消除被试因陌生感而产生的非英语学习的心理焦虑影响,被试可以进入沙箱实验室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2. 实验阶段。本研究以扎根理论*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的方式,其主旨是以经验资料为基础建立理论(Strauss, 1996),即研究者在研究前不做理论假设,而从实际观察和原始资料中整理经验,从而上升到系统理论。这是通过收集资料信息来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进而建立概念之间联系的社会理论。为基础,通过治疗者培训中运用的箱庭疗法流程,同时参照Turner、Allan和张日昇等学者提出的有关儿童箱庭疗法的原理,实施本研究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的箱庭疗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被试自由选择沙箱;(2)治疗师对实验设施给予讲解并提出箱庭制作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包括玩具模型的挑选以及顺序、水的使用、主题的确定、作品的修饰和修改等;(3)让被试触摸沙,同时体验,使其自然融入箱庭的制作过程中;(4)制作各自主题下的沙箱作品;(5)治疗者与被试探讨主题、自我像,并对玩具的象征意义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启发;(6)通过录像、摄影等方式记录制作过程及作品存档;(7)有针对性地选择被试及被试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

3. 整理阶段。实验完成后一周,对被试每轮沙箱作品中摆放玩具的位置、数量、种类、动沙幅度、修改次数、对作品的主题说明、制作时间等进行统计整理,收集量化和质性数据,做出记录。实验完成后两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施测FLCAS,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前后测的差异性。实验完成后四周,进行第二次测量,检验后效的持续状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前后测对比

1. 干预前两组FLCAS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根据实验分组采集的FLCAS量表数据,进行两样本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控制组与实验组在英语学习焦虑量表得分的均值、自由度、相伴概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实验中两组被试在FLCAS变量上是同质的(见表1、表2)。

表1 干预前控制组与实验组的描述性数据统计

表2 干预前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样本秩和检验

(a. 12个单元具有小于5的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1.3)

2. 干预后两组FLCAS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实验结束后一周,对控制组和实验组的FLCAS得分值进行卡方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进入实验的箱庭干预实验组和未予以干预的控制组在FLCAS分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1)(见表3、表4)。通过结果可以推断出箱庭疗法对儿童的英语学习焦虑心理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表3 干预后控制组与实验组的描述性数据统计

表4 干预后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卡方检验和两样本秩和检验

(b. 8个单元具有小于5的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1.1; c.8个单元具有小于5的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1.9)

3. 干预前后两组FLCAS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分别进行两关联样本秩和检验(Wilcoxons Signed Ranks检验),控制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实验组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后测,这表明箱庭疗的干预对被试的英语学习焦虑状态具有干预作用,并且短期内可以减轻或缓解其焦虑程度(见表5、表6)。

表5 干预前后控制组的两样本符号秩和检验

表6 干预前后实验组的两样本符号秩和检验

(二)干预效果持续性检验

1. 第二次后测两组FLCAS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根据实验步骤,在实验完成四周后,对所有被试再次进行英语学习焦虑心理的测量。通过控制组和实验组在第二次后测(后测2)中的卡方检验和两样本秩和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在FLCA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箱庭疗法在一段时间内对儿童的焦虑心理亦能产生明显的干预作用(见表7、表8)。

表7 第二次后测两组的卡方检验

(p<.001)

表8 第二次后测两样本秩和检验

2.两次后测实验组FLCAS得分的持续性检验

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和两次干预后(后测1和后测2)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控制组与后测1和后测2均无显著性,说明未经干预的被试在一段时期内英语焦虑心理没有得到改善;而实验组与后测1和后测2的数据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显著性,这表明箱庭干预的效果具有持续性(见表9)。同时,实验组后测1和后测2 中均值降低(111.07﹥107.06),离散程度增大(9.318﹤10.264),表明箱庭疗法不仅具有持续性,且持续效果较好。

表9 两组FLCAS得分的持续性检验

(三)实验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1. 实验中观察结果统计

从进入箱庭干预实验的被试中选择其中几名,选择标准为FLCAS得分有明显的变化,变化范围在前测(155~140分)到后测1(130~110分)到后测2(110~90分)波动,共四名被试。其统计结果如下 :

表10 被试箱庭干预各维度变化统计表

(*未动沙,**动沙幅度适中,***动沙幅度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四名被试在干预过程中所用的玩具数量、种类等均比较适中,作品制作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并且玩具未频繁移动,主题富于变化,这是被试情绪平和、内心丰富的体现。

2. 实验后被试访谈结果比较

对被试的访谈结果也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在英语学习焦虑心理上的差异。控制组的被试总体感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理没有明显变化,其任课教师认为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没有改善。而实验组的被试感觉课堂上比较放松,学习兴趣增加。教师反映参加箱庭干预实验的儿童在英语表达、课堂活跃程度以及上课注意力方面都较以前有进步。

本实验对两组典型被试的访谈结果按照箱庭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划分,总结被试不同质的英语学习表现(如表11)。

表11 典型被试及对其教师的访谈结果

四、讨论

(一)箱庭疗法对儿童英语课堂焦虑干预的适用性

Ammann*Ammann R.,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in Sandplay, Creative processes become visible, Chicago : Open Court, p2-3, 1991.、张日昇*张日昇 :《箱庭疗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68-182页。等研究发现箱庭疗法在儿童心理问题防护和治疗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实验通过六次干预发现,箱庭疗法自身的特点和治愈机制可以解决儿童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心理问题。

首先,箱庭疗法发源于游戏,这种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非常符合儿童的天性,因此使这种心理疗法颇具吸引力。同时,此疗法不会因治疗环境、器械、生理性检查、病因询问等引起儿童心理上的障碍和排斥,使其毫无戒备地全身心投入,达到治疗的目的。实验中发现,所有被试均对沙箱制作产生浓烈的兴趣,经简单介绍与说明之后便能投入其中,且制作主题多样,这种轻松的、以原始的触摸沙为基础的游戏疗法适用于儿童的心理。

其次,实验过程中,部分被试在玩具的选择、玩具位置的移动、动沙的次数等方面会出现犹豫、矛盾或改变,这表现出被试正处于一种前语言或非言语的阶段。当儿童不愿表达内心的不良情绪或压抑的情感时,这种潜意识交流的方式反而有利于被试表达真实的情感,使英语焦虑情绪得以宣泄。

(二)箱庭疗法对儿童英语课堂焦虑干预的有效性

从量化的数据分析中发现,与控制组相比,接受干预的被试英语课堂焦虑状况有明显的改善。结合实验后期的定性分析,发现被试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自发地调节紧张心理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箱庭干预过程重塑积极自我。“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理论认为,学习焦虑可以认定为一种智力无能感的表述,是对低自我的一种抵御方式。当个体遭遇学业挫败时,无能意识唤醒焦虑,从而导致无能力的自我怀疑。实验中,被试在与治疗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在自由安全的空间里,表述内在的情绪,感受真实。同时,根据被试的讲述,研究者明显感受到儿童在干预中慢慢打开内心并逐渐建立自信。他们在制作及讲解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主题的涵义或某一玩具的真正意图,重构认知,使无意识层面的伪态度得以修正。在箱庭干预中表现为作品主题或对玩具理解的变化。表10中第三名被试在第1次干预中制作了主题为“想家”的作品,他蹲在一个角落等待放学,沙子移动3次,表现出无所适从和焦急的心理。对比第6次干预,这名被试的作品主题为“欢乐时光”,未见移动沙子,可以看出其行为、态度有了积极的改变。英语学习焦虑者一个最重要的体验就是提升自我创造力,增强自信,从而缓解紧张并获得愉悦。

其次,箱庭制作缓解英语焦虑情绪。在干预阶段,没有来自外界的评价,被试在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内,无意识地放开自我。同时没有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压力,被试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进行制作。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加,被试的内在和外在相互融合,统一的“心理场”逐渐形成。他们在沙箱中体验着玩具的安排和沙的接触等特殊的“语言符号”。而这种符号化的情绪表征经过反复进行,使被试迁移到现实的体验中,有助于被试对焦虑情绪的外泄和表达。同时,借助这些箱庭作品,治疗者可以读懂被试的内心,并将这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态度有效地反馈给被试及其任课教师,引起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包容。通过心理能量的流动来激活心理动力场,从而缓解学习中的紧张焦虑的心理。

(三)箱庭疗法对儿童英语课堂焦虑干预的持续性

实验数据表明,箱庭干预的效果具有很好的保持性。六次干预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被试在沙箱中得到放松,每次体验不同主题带来的精神收获。这些意识层面的改变作用于学习焦虑导致的生理唤醒,尤其是从未被触及的隐藏在无意识层面的消极态度。通过箱庭作品,被试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得以沟通和交流,在深层挖掘的同时,自动修正错误的认知和消极态度。

箱庭疗法为被试与其内心沟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一次的箱庭干预尤显不足。实验中给予被试者六次干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若干次的走进沙箱世界,使被试体验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不同焦虑心理。通过定期地干预,使被试在潜意识中修正自己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和非适应性的学习心理,并将修正行为转化为习惯,增强抵御英语课堂焦虑心理的调节能力。

(责任编辑 :李 莉)

The Effect of Sand Play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English Anxiety in Their Initial School Age

DU Mei-yu1, LI Tao2, YAN Xiao-ping3

(1.ResearchandTeachingInstituteofCollegeForeignLanguages,Bohai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2.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ChaoyangTeachersCollege,Chaoyang122000,China; 3.ResearchandTeachingInstituteofCollegeForeignLanguages,Bohai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Based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 Anxiety Scale, 30 children with English anxiety were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effect of sand play therapy was explored through the pre-and post-intervention analysis so as to probe into the sustainable impact of the thera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play therapy has exerted an effective in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English anxiety in their initial school age, which could remain stable in their latter English learning. Therefore, the sand play therapy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s anxiety and simila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ir English learning.

initial school-age children; English learning;learning anxiety; the sand play therapy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龄初期儿童英语学习焦虑的箱庭干预及效果追踪研究”(项目编号 :14YJC740019);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L15BYY009)

2016-12-15

杜美玉(1978-),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 :心理语言学;李涛(1970-),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研究方向 : 英语语言研究和跨文化交际;闫小平(1970-),女,辽宁凌源人,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

G 447

A

1674-5310(2017)02-0127-06

猜你喜欢

后测控制组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