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

2017-04-25王慧丽李小红翁佳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王慧丽 李小红 翁佳丽

(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

王慧丽 李小红 翁佳丽

(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在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产后第42天)、B组(产后第3个月)、C组(产后第6个月),进行正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后评估盆底功能,对三组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生活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正规盆底康复训练后A组产妇恢复情况好于B组,B组产妇恢复情况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的第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kegel 训练;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治疗; 护理

Vaginal delivery;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Kegel training;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 Nursing

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0%~40%中老年妇女患有盆底功能障碍[2],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而且还危害其心理健康,导致抑郁病发生[3]。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21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在不同时间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女性盆底健康中心收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210例。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研究且配合度较高的产妇。(2)单胎、足月、初产妇均为头位,阴道分娩。(3)年龄20~40岁。(4)既往身体健康,无全身性遗传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并发症。(5)新生儿体质量2 500~3 999 g。(6)产后生活可以自理,认知能力正常的产妇。(7)随访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神经肌肉疾病的产妇。(2)妊娠期有合并症者。(3)有盆腔手术史者。(4)引产、急产、早产者。(5)肥胖(BMI>25 kg/m2)。(6)中途退出研究者。 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95±4.12)岁;孕周37+2~41+6周,平均40.03±1.20周;体质量 55~78 kg,平均(65.73±5.71)kg;身高150~170 cm,平均(159.47±3.75)cm;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680~3 800 g,平均(3 254.22±224.61)g;将这21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70例,A组产后第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B组产后第3个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C组产后第6个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体质量、身高、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估及制定训练计划 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盆底肌的功能进行有效地评估,主要包括阴道的收缩压、盆底肌力的大小等。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计划。

1.2.2 电刺激治疗 将妇科门诊女性盆底健康中心收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给予低频盆底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操作方法:嘱产妇排空膀胱,取平卧位,让其双腿屈曲分开,将肌电位探头放入产妇的阴道内,使用不同强度电刺激治疗,利用生物反馈促进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周治疗2次,10~15次为一疗程。

1.2.3 Kegel训练 护理人员指导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进行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缩紧时间至少3 s,连续进行15~30 min的练习,并不断延长产妇练习时间,每日进行2~3次练习,练习6~8周为1个疗程。运动时可将手放在腹部,在整个运动过程自然呼吸,保持身体其他部分的放松;若在运动过程出现腹部肌肉收缩现象,则提示运动肌肉错误。

1.2.4 健康指导 指导在本院妇科门诊女性盆底健康中心接受治疗的产妇回家后进行盆底肌力锻炼的方式,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康复治疗期间应多食粗粮、蔬菜、水果,保持大小便的通畅,禁烟、酒及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久坐久蹲、负重等导致腹压增加的活动;指导其抱、背婴儿及喂奶的正确姿势和持续时间。

1.2.5 随访 一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记录,随访内容包括产妇有无脏器脱垂、尿失禁、盆腔痛、夫妻性生活等相关内容,同时嘱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若有不适情况随时就诊。

1.3 诊断标准及肌力分级

1.3.1 盆底肌检测 产妇膀胱排空后,取膀胱截石位,把探头放入阴道内,通过提肛与收缩阴道动作,分类检测患者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通过盆底三维超声影像学评估盆底的周围肌肉组织情况。由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盆底三维超声,评估患者软组织情况。盆底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女性尿道膀胱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的图像、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关系、膀胱颈角度的改变及膀胱颈下移度等,是评估FPFD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膀胱颈移动度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性最密切,膀胱颈的移动度反映了膀胱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的功能状态,移动度的增加使尿道结构变化,导致SUI。

1.3.2 SUI的测定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和指压实验:检查者将中指和食指放入阴道前壁的尿道两侧,指尖位于膀胱与尿道交接处,向前上方抬高膀胱颈,嘱患者咳嗽或者做Valsalva动作增加腹压,当观察到尿道口有尿液漏出时,用手指向头腹侧抬举膀胱颈,如漏尿停止,则为阳性。

1.3.4 肌力分级及评价标准 采用麦澜德A2(标准版)盆底表面护垫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软件(标准版)检查仪检测盆底肌情况。盆底功能检测盆底肌力分0~V级。盆底肌纤维肌力测定:振幅达到黄色模块40%的高度为Ⅰ类肌纤维在收缩(0级:无收缩;Ⅰ级:持续1 s;Ⅱ级:持续2 s;Ⅲ级:持续3 s;Ⅳ级:持续4 s;Ⅴ级:持续5 s),振幅达到70%~90%为Ⅱ类肌纤维在收缩(0级:无收缩;Ⅰ级:持续1次;Ⅱ级:持续2次;Ⅲ级:持续3次;Ⅳ级:持续4次;Ⅴ级:持续5次)。肌力评价标准:盆底肌肉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不超过Ⅲ级为异常,Ⅳ级及以上为正常。

2 结果

2.1 盆底康复护理后三组产妇盆底肌压力分级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盆底肌压力分级比较 例(%)

注:P<0.05

2.2 三组产妇阴道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生活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产妇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例(%)

注:除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外,其余比较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三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发现,A组产妇盆底功能明显好于B组,B组产妇盆底功能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高。

产妇在产后第42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减少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盆底肌功能损伤较为严重的产妇,对其进行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电刺激治疗仪放射出的不同电磁波和磁震动可刺激产妇盆底肌肉的神经,使其盆底肌肉恢复对刺激的兴奋性;其次,电刺激也可使产妇盆底肌肉和腹部肌肉被动收缩,从而锻炼其盆底肌力,增强其盆底肌肉收缩的强度;此外,电刺激还能治疗和预防产妇发生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其生活质量[4]。

盆底肌损伤也是产后尿失禁的重要原因[5],产妇在产后通过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收缩阴道、尿道口及肛门四周的肌肉,能够增加会阴部、盆底周围肌肉的收缩力与紧张度,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和增长收缩时长,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降低肌肉松弛情况,预防张力性溢尿、阴道松弛、痔疮等并发症,促进并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环[6-8]。

有研究[9]认为,性欲低下和性交痛是产后女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性生活质量,而盆底肌损伤是导致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产妇产后第42天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产妇的阴道的敏感性及大小,电刺激治疗和kegel训练可以让盆底肌力得到恢复,使阴道恢复到正常的紧缩状态,有利于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减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第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产妇性生活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较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可促进盆腔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从而减轻或治愈盆腔疼痛;同时,尽早进行盆底功能训练,也可以尽早减轻产妇产后的负面情绪,尤其是焦虑情绪等,从而可以更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甚至完全恢复产妇盆底肌力、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出现、减轻或治愈盆腔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在产后的第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2] 马乐,王雪影.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4):254-256.

[3] Khan ZA,Whittal C,Mansol S,et al.Effec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n the success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J]. J Obstet Gynaecol,2013,33(7):710-714.

[4] 李于珍.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的作用观察[J] .吉林医学,2015,36(10):2052-2053.

[5] Unger CA,Weinstein MM,Pretorius,DH.Pelvic floor imaging[J].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11,38(1):23-43.

[6] 霍然,王惠珍,石兰萍,等.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8):29-31.

[7] 吴君梅,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8):1489-1491.

[8] 王晓阳,杨丽霞.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495-498.

[9] Van Brummen H J,Bruinse HW,van de Pol et al.Which factors determine the sexual function 1 year after childbirth[J].BjoG,2006,113(8):914-918.

王慧丽(1983-),女,浙江丽水,大专, 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3,R473.71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23

2016-09-02)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