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25殷燕杨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造口直肠癌出院

殷燕 杨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的应用研究

殷燕 杨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 探讨“一病一品”在直肠癌患者专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2015年1-12月)与对照组58例(2014年1-12月),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造口皮肤、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造口皮肤DE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8%、11.11%、7.4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7.72±1.15),正常14例(25.93%),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5.27±1.50),正常4例(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的构建,为优质护理服务专科内涵深化提供了方向,有效打造了一套直肠癌“专病专品”的护理服务流程,提升护理专业价值感。

一病一品; 直肠癌; 专科护理; 造口护理; 生活质量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Rectal cancer; Specialist nursing; Stoma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术后生理习惯的焦虑、对术后并发症的担心、对术后康复的缺乏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一病一品”是从患者心、身的角度,对其施行全方位的干预护理,使患者获得全面、细致、体贴的专业化、同质化的护理服务,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建设,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达到品牌效应的目的[2]。本研究引入“一病一品”理念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即通过制定直肠癌护理流程、护理方案,塑造高品质的直肠癌特色护理项目,实现全程、规范、专业、同质的护理目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抗癌联盟TNM系统第6版(2002年)直肠癌诊断标准。(2)行腹腔镜手术及造口术者。(3)择期手术者。(4)意识清楚,具有一定表达能力者。(3)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既往患有其它严重躯体疾病者。(2)急诊手术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2015年1-12月)与对照组58例(2014年1-12月)。对照组男54例、女34例;年龄37~84岁,平均(58.42±13.5)岁;病程1~6年,平均(2.11±0.32)年;造口位置:回肠造口29例,结肠造口29例。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1~83岁,平均(59.30±10.74)岁;病程1~5年,平均(2.08±0.28)年;造口位置:回肠造口21例,结肠造口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2.1 病区“一病一品”准备工作 (1)成立“一病一品”小组:参照刘明[3]编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根据护士的职称、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制定“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分为:N3、N2、N1三个级别。组员由1名N2护士(任带教组长)、2名N1护士和1名专科医生组成。(2)确定主题:分析本专科护理的特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护理项目做为“一病一品”主题。(3)制定活动计划:包括基线调查、“直肠癌手术患者全程规范化护理手册”的制定、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操作流程的制定、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4)同质化培训:针对直肠癌手术护理内容,制作成图谱手册、护理记录单、护理查房、微信平台进行统一培训及业务学习。

1.2.2 制定“直肠癌手术患者全程规范化护理手册” 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通过临床、护理方面6名专家论证,并征询患者反馈意见后,编写“直肠癌手术患者全程规范化护理手册”,该手册采用图文标识及文字注解方式描述,内容包括:(1)直肠癌相关知识,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2)造口护理方法,造口皮肤护理、造口袋选择与更换、饮食调节、体重控制、活动保护、生活卫生及常见问题解答。(3)术后护理计划单。

1.2.3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 (1)同伴式情景教育:由造口专科护士组织同期行造口手术患者及已成功完成手术者(一般3~5人/组),指导同组伙伴互相提问,分享生活体会经验,在出现排便行为改变适应困难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如佩戴造口患者在日常饮食时容易发生造口堵塞,可多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责任护士在个体交流指导时,对同伴教学内容进行技巧性询问,如询问患者现在饮食改变,如何控制每餐进食量等。(2)循环视频课堂:科室示教室每天9∶00~19∶00循环播放“造口日常护理”视频,时长30 min,由患者选择任意方便时间进入教室观看,对没看到部分在下一轮循环播放时重新再看;要求观察组患者至少完整看完一遍视频,教室中摆放造口模型,供患者边看边模拟操作。(3)日记书写交流:为造口患者发放《我的玫瑰日记》,鼓励患者书写佩带造口的感受、疑问或记录所学相关知识,责任护士每天阅读患者日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答患者疑问;同时,亦让患者在出院后可以随时学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并记录造口情况。

1.2.4 随访 科室建立“随访记录本”,制定随访制度、流程、随访时间及频次。随访人员由具备专业知识及沟通能力较强的N2级护士担任,通过了解患者出院后健康情况,给予专业的指导,提醒患者复诊,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皮肤相关并发症 记录患者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皮肤相关并发症(造口出血、造口黏膜水肿、周围皮炎、皮肤黏膜分离)。

1.3.2 造口皮肤DET评分 造口皮肤DET评分[4],依据每个症状受影响的皮肤面积的大小分别计0~3分,严重程度计0~2分。将变色、侵蚀、组织增生三个症状所得的单项分相加,即为DET总分(0~15分)。DET评分越高,说明皮肤损害的程度越重。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OLI)[5],该表包括活力、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前景等5项,每项有3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能独立完成动作记2分,需他人协助完成记1分,不能完成动作记0分;正常(QOLI≥9分),轻度(6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造口皮肤DET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一病一品”对直肠癌术后造口皮肤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直肠癌患者行肠造口术可帮助其挽回生命,但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又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再次威胁生命[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DET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因为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将手术护理和造口管理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直肠手术、造口实行精确宣教,采取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床旁一对一教育、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开设阳光课堂以及日记书写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给予连续、递进化的健康宣教,获得最佳护理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8%、11.11%、7.4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适应造口后的生活,术后自我护理亦随之提高。通过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进行连续系统教育,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家属;这样不仅将护理人员,也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纳入直肠癌专项护理中,以确保直肠癌护理程序和过程的重复,维持造口管理和改进的连续性,真正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造口护理行为,充分发挥了有效预防肠造口皮肤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3.2 “一病一品”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与观察组造口并发症较轻、机体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有关。由于直肠癌患者术后一方面受生活习惯改善的约束,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本研究采取集体教育、个性化宣教及建立随访制等多种方式,从预防并发症角度,指导患者加强直肠癌相关知识、并且做好患者的造口保护工作,使其感知到坚持正确自我管理的益处,从而长期坚持积极的自我保护方式。同时,患者从“一病一品”护理模式中获得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使患者主动适应术后带来的身体状况变化,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直肠癌“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的构建,为优质护理服务专科内涵深化提供了方向,满足了患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追求,有效打造了一套直肠癌“专病专品”的护理服务流程,提升护理专业价值感。

[1] 曾范慧.直肠癌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38-239.

[2] 杨毅华,李丽娟,陶艳玲,等.品质链在塑造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品牌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2):1-3.

[3] 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4] 韦秀利.DET/AIM在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5):1386-1388.

[5] 孙晓林,高竹筠,钱国武,等.探讨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0):252-253.

[6] 魏青,王永媛,朱蓓.全程化护理管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1098-1100.

殷燕(1975-),女,湖北武汉,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2,R735.3+7

C

10.16821/j.cnki.hsjx.2017.07.010

2016-08-25)

猜你喜欢

造口直肠癌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