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的篇章连接词

2017-04-25冯文贺郭海芳李玉静

中文信息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多义连接词同义

冯文贺,郭海芳,李玉静,任 函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言工程与计算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06;2.河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河南 新乡 453003;3.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世说新语》的篇章连接词

冯文贺1,2,郭海芳2,李玉静3,任 函1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言工程与计算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06;2.河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河南 新乡 453003;3.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该文标注《世说新语》的篇章结构,据此研究其连接词的显隐、语义及用法。研究发现:1)隐式关系(3 346,81.4%)多于显式关系(786,18.6%),17类关系仅有三类(假设,选择,让步)显多隐少;2)各类关系的同义连接词种数与使用有差异,其中种数最多36(顺承),最少则无(总分,背景);3)连接词(90种)单义为多(55),多义为少(35),义项最多为八种(“乃”),分布也有差异。对比发现,《世说新语》与同时期《文心雕龙》的连接词使用有一定差异。

《世说新语》;篇章结构;连接词;语义分析

1 引言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编纂,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主要记载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约两百年间的士族阶层的一些琐闻佚事,以魏晋时期为主。全书共有1 330多个故事,按照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约八万字。

《世说新语》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口语成分和文言成分交织使用,是研究南北朝时期语言的重要材料。以往对《世说新语》的研究主要在句法和词汇两方面:词汇研究如方俗语词[1]、名词[2]、副词[3]和词典[4]等;句法研究如被动句[5]、疑问句[6]和述宾结构[7]等。篇章层面的研究如篇章结构语用分析及连词比较[8-9],整体而言,篇章语法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主要从篇章角度研究《世说新语》的连接词,含连接词的显隐、语义类型及具体使用。研究基于语料库方法,根据连接词的相关标注数据,给出了相关统计数据与分析,并通过对标注实例的比较研究了连接词的用法,分同义连接词和多义连接词进行专门个案研究。

本文工作有利于探清中古汉语的篇章连接词使用状况,若结合汉语史其他阶段的语言文献典籍连接词研究,最终将能构建一部完整的汉语篇章连接词史。

2 《世说新语》连接词标注

语料所用版本为刘义庆编纂、柳士镇、刘开骅译注[10]的《世说新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选取的篇目总计约50 000字。根据一个已有的汉语篇章结构框架[11]对《世说新语》进行了篇章结构标注,含小句切分、层次结构、篇章关系类型、连接词等。例1、例2给出了部分标注结果。本文的研究主要利用了连接词相关的一些数据,主要包括:

• 连接词的显隐:连接词是连接小句、句子等篇章单位并表示其间逻辑关系的语言成分(以词为主)。篇章单位间逻辑关系出现连接词,为显式;相反,为隐式。如例1、例2中的“是以”、“遂”、“既而”、“既……亦”等为显式连接词,其所表示的“因果”“顺承”等关系为显式关系。而其他关系无连接词表示,则为隐式。

• 连接词的关系类型:根据所表达的篇章单位间的逻辑关系类型,连接词从语义上可分为因果类、并列类、转折类和解说类四大类17小类*根据文献[11],分别为:(1)并列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对比关系; (2)转折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 (3)因果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目的关系、背景关系、推断关系; (4)解说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例证关系、评价关系 。。如例1、例2“是以”、“遂”表示因果关系,“既……亦”表示让步关系。

例1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背景)//安丰曰:“妇人卿婿,(评价)////于礼为不敬,(因果)///后勿复尔。”(顺承)/妇曰:“亲卿爱卿,(因果)////是以卿卿; (并列)///我不卿卿,(选择)////谁当卿卿!”(因果)//遂恒听之。

例2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条件)//将为文、景所笑!”(顺承)/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让步)//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标注基于中文篇章结构标注平台[12],标注结果保存为XML格式,例1′为例1的部分保存结果。其中,ConnectiveType为显隐关系类型,Connective为具体的连接词(隐式为空), RelationType为关系类型,Sentence为当前关系切分的具体句子。更多详细说明见文献[12]。共计标注4 342个篇章关系。

例1′

3 连接词的显隐

3.1 连接词显隐总体分布

表1 《世说新语》的显隐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世说新语》显式关系786个,占18.6%;隐式关系3 446个,占81.4%。隐式关系是显式关系的四倍多。

3.2 连接词的显隐与关系类型

连接词的显隐与关系类型有重要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

A.隐式多于显式的篇章关系:有12种,占总关系类型的70.6%。这些关系分别是:顺承关系(1 662 > 325)、转折关系(262>149)、因果关系(340>137)、并列关系(427>42)、条件关系(106>32)、递进关系(45>26)、解说关系(130>11)、目的关系(25>10)、推断关系(33>6)、例证关系(46>7)、对比关系(48>2)、评价关系(80>1)。

B.显式多于隐式的篇章关系:有3种,占总关系类型的17.6%。这些关系分别是:假设关系(21> 12)、选择关系(9>3)、让步关系(7>5)。

C.没有显式连接词的篇章关系:有两种,占总关系类型的11.8%。这些关系分别是:背景关系、总分关系。

表2 连接词的显隐与关系类型

以下着重研究显式连接词,主要研究其语义,即所表达的篇章关系类型。

4 同义连接词

4.1 同义连接词的种类

连接词表达一定的篇章语义,同义连接词指表示同一种篇章关系的连接词。同义连接词种类指表示相同关系的不同连接词,每一种关系所拥有的连接词种类数不等。由表3可以看出:

A.显式连接词的种类较多(>20)的篇章关系:有三种。分别是:顺承关系(36种)、因果关系(26种)和转折关系(24种)。

B.显式连接词的种类居中(11-20)的篇章关系:有四种。分别是:递进关系(14种)、并列关系(13种)、假设关系(13种)、条件关系(12种)。

C.显式关系连接词的种类较少(1-10)的篇章关系:有八种。分别是:例证关系(七种)、推断关系(六种)、解说关系(五种)、选择关系(三种)、目的关系(三种)、让步关系(三种)、对比关系(一种)和评价关系(一种)。

4.2 同义连接词的使用分布

(1) 同义连接词的使用总数分布

由表3可看出:

B.连接词使用总数居中(20-50)的有:假设关系(50次)、并列关系(42次)、条件关系(32次)、递进关系(26次)。

C.连接词使用总数较少(1-20)的有:解说关系(11次)、目的关系(10次)、选择关系(9次)、例证关系(7次)、让步关系(7次)、推断关系(6次)、对比关系(2次)和评价关系(1次)。

连接词的使用总数分布相关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与关系的连接词种数相关,某关系的同义连接词种数越多,这种关系的连接词使用总数越多,如表3 所示,某关系的连接词种数与连接词使用总数频段分布基本相同。第二,与总体关系使用分布有关,如顺承、转折、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多,与《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顺承、转折和因果关系总体使用比较多有关(分别是1 987、47.0%,411、9.7%,477、11.3%)。第三,与关系类型的显隐有关,如顺承关系(16.4%)显式连接词所占比例非常接近《世说新语》总体的显式比例(18.6%),转折关系(36.3%)和因果关系(28.7%)都高于《世说新语》总体的显式比例,相应的这些关系的显式连接词总体使用较多。

表3 连接词与关系类型

(2) 同义连接词个体使用分布

由表3可看出:一种关系的同义连接词中,通常有一些连接词个体使用极多,又有一些使用比较多,而又有一些使用极少。如因果连接词中,“故”使用最多(34、24.8),“遂”(13、9.5)、“乃”(13、9.5)、“因”(13、9.5)、“所以”(12、8.8)、“既”(11、8.0)等较多,而“一旦”(1、0.7)、“亦复”(1、0.7)等11个连接词则仅各使用一次,使用极少。

5 多义连接词

5.1 单义词与多义词

单义连接词是只能表示一种篇章关系的连接词,多义连接词是同一个连接词可以表示不同的篇章关系。每一个连接词所能表示的篇章关系(义项)是不等的。由表4可以看出:

1.义项数上,连接词最少一个义项,最多八个义项,平均每个词1.8(163/90)个义项。

2.词种数上,单义词(义项为1)的词55个,多义词35个,其中义项为2的词21个,义项为8的词1个。整体上,义项数越多,词种数越少。

中午饭时,他仔细观察了嘎绒,好像除了眼角多了两条不显眼的皱纹,神情有些疲惫外没任何异常。他便有话没话地跟嘎绒聊天:最近夜里不冷了。嘎绒的视线一直在一盘土豆丝上,头都没抬:好像暖和多了。甲洛洛又说:夜晚街上没有一条野狗。嘎绒抬头,惊奇地看着甲洛洛:你夜晚在街上走?甲洛洛若无其事:有些时候无法入睡,就围着寺庙转转。西西的脸突然红了,用吧嗒吧嗒的吃饭声掩饰着尴尬。嘎绒看出西西的反常,脸一下拉了下来:有些时候大鹏和秃鹫是很难区分的,可豹子和猫应该分得清,除非是眼珠子被灰尘蒙了。甲洛洛知道嘎绒误会了,心里很痛快:不好说啊,有些时候老虎病了还不如猫。西西一下把碗重重地放到桌子上,头也不回地走了。

5.2 多义连接词的语义分布

由表5可以看出:

A.从连接词的使用总数与义项数关系上,义项多的连接词的使用总数相对较多,如“乃”义项最多(8),使用总数最多(69);而使用总数最少(2)的义项数均为2。

表4 多义连接词的语义种数

B.从义项的个体分布(关系类型分布)上,通常连接词的义项有一个常用义项使用最多,如“乃”的顺承义,使用42次,占总体使用的60.9%;而有一些义项使用较少,如“乃”的因果、转折、解说义;而又有一些义项使用是极少的,如“乃”的例证、推断义,仅各使用一次。

6 连接词用法个案分析

基于标注语料对连接词都进行了用法分析。这里对顺承关系的同义连接词和多义连接词“遂”作为个案进行汇报。

6.1 同义连接词:顺承关系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多叙述人物故事,因此顺承关系最多,共1 987个,占总体的47.0%(1 987/4 232)。 同时,其显式连接词种类最多(36种), 并且显式连接词使用总次数最多(325次)。限于篇幅和连接词的独特性,选择使用次数较多(>10)且具有代表性的七个连接词进行用法比较,分别为(括号内为使用频次):“既”(45)、“乃”(42)、“因”(37)、“遂”(32)、“辄”(16)、“便”(14)、“于是”(12)。以下重点比较其用法差异。

A.位置。仅“既”位于顺承关系的前项,其余皆位于后项。

例3 桓公既废海西,立简文。

例4 见王注精奇,乃神伏。

例5 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例6 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如初。

例7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例8 使人解去,便径渡。

例9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表5 多义连接词的语义分布

续表

B.复合。可与其他连接词复合使用表顺承关系,限于“既”、“便”。

例10 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

例11 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

C.顺承事件的时间间隔。相对而言,“辄”、“便”、“遂”连接的前后事件,具体性强,前后相随的时间间隔短。如例7、例8所描述的前后事件都很具体,发展迅速,其中的“辄”、“便”可以译为“立刻/马上”之类的词。而“既”“于是”等连接的前后事件相对抽象,发展缓慢。如例3所连接的“废”“立”之事相对抽象,发展过程非瞬间完成。

D.顺承事件的逻辑联系性。“乃”、“遂”、“因”、“于是”所连接的前后事件,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关联性,而“既”、“辄”、“便”等词所连接的前后事件较少内在因果联系。如例4“王注精奇”可以认为是“神伏”的原因(该句翻译:看到王辅嗣的《老子注》见解精彩奇妙,心中非常佩服)。而例3中“废海西”与“立简文”(该句译文:桓公(温)罢黜海西公(司马奕)后,立简文(司马昱)做皇帝)。两事只是前后相随,并无多少内在联系。

综合上述分析, 以上顺承关系连接词总体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顺承关系连接词用法对比

注:“+”表示该连接词存在此特性,“-”表示不存在。

6.2 多义连接词:遂

多义连接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本部分选取“遂”进行分析。根据表5,“遂”在《世说新语》共出现50次,其中顺承关系32次,因果关系13次,条件关系三次,转折关系两次。从使用频数上看,连接词“遂”主要用于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以下重点对“遂”这两种用法进行辨析。

当前后事件只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缺少内在的逻辑推导时为顺承关系。如例12,“与之游”在“遇道士孙登”之后,但二者并内在逻辑推导关系,导致“与之游”的应另有原因。

当二者有较强的逻辑推导关系,而缺少明确的时间先后时,为因果关系。如例14“使人忘疲”应该是与“昨与士少语”几乎同步发生的事情,很难明显区分出先后来,不过可以认为“使人忘疲”是由“昨与士少语”导致的。同理例15“使温峤不容得谢”和“天威在颜”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不过,两个事件间可能既有明显时序,又有一定逻辑推导性。如例13,“秀免冠而谢”时间上必然在“为夫妇如初”之前,而前者也在逻辑上与后者有一定关系。这里我们将其处理为顺承。

例12 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顺承)

例13 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如初。(顺承)

例14 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因果)

例15 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因果)

7 相关比较

我们在同一篇章结构框架下标注了与《世说新语》基本同时期的《文心雕龙》,对比《世说新语》与《文心雕龙》的连接词,可以发现以下主要差异:

1) 显隐关系:《文心雕龙》显式关系945个,占21.9%;隐式关系3 373个,占78.1%。总体上,《世说新语》的显式关系比例比《文心雕龙》低3.3%,这种显隐差别是比较大的。

在关系类型的显隐表现上,显式多于隐式的篇章关系,《文心雕龙》是因果、转折、目的和假设四种关系,而《世说新语》为假设、选择、让步三种关系。

2) 同义连接词:《文心雕龙》同一关系所有连接词种数最多17种(顺承),每类关系平均拥有4.2(72/17)个同义连接词。而《世说新语》同一关系所有连接词种数最多36种(顺承),每类关系平均拥有9.8(167/17)个同义连接词。

3) 多义连接词:《文心雕龙》共56种连接词(词形),其中单义44种(78.6%),多义12种(21.4%)。多义中,义项最多五种,平均每词1.3个义项(72/56)。而《世说新语》共90种连接词(词形),其中单义55种(60.4%),多义35种(39.6%)。多义中,义项最多八种,平均每词1.8个义项。

《文心雕龙》是文学理论著作,以论说为主;《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以叙事为主。《文心雕龙》语言文雅、精炼;而《世说新语》雅俗共赏,文言与口语交织。二书所呈现的连接词差异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8 结语

本文标注了《世说新语》的篇章连接词,基于标注语料研究了连接词的显隐、关系类型及具体用法。研究发现:

1) 显隐对比:总体上隐式关系(3446、81.4%)远多于显式关系(786、18.6%)。具体关系类型上,17类关系中仅假设(21>12、66.6%>33.4%)、选择(9>3、75%>25%)、让步(7>5、58.3%>41.7%)3类关系为显式多于隐式;而多达14类关系隐式多于显式,其中,背景和总分两类关系则完全没有使用连接词。

2) 同义连接词:每一种关系所用连接词种数不等。其中同一关系所有连接词种数最多36种(顺承),最少则不用连接词(总分、背景),每类关系平均拥有9.8(167/17)个同义连接词。所用连接词种数较多(>20种)的有3类(顺承、因果、转折),居中的(11-20种)有4类(递进、并列、假设、条件),低于平均拥有量(0-10种)有10类(例证、推断、解说、目的、选择、让步、对比、评价、总分、背景)。每一种关系的各连接词的具体使用也有差异,一般有少数几种使用较多,而更多种则使用较少。

3) 多义连接词:共91种连接词(词形),其中单义55种(60.4%),多义35种(39.6%)。多义中,义项最多8种,仅1个词(“乃”),多数(21个词)为两个义项。平均每词1.8个义项。每个词的义项使用分布也有差异,一般有1—2个义项使用特别多,其他使用较少。

最后,对同义连接词和多义连接词进行用法个案研究。对比分析了顺承关系的同义连接词(七种)异同,又分析了多义连接词“遂”表示不同关系时的用法特征。

通过与同时代《文心雕龙》比较,可以看出《世说新语》连接词使用的独特性。古文献往往有多种版本,其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在分析中我们主要依托某一现代校译版本进行相关内容与结构关系的判断。而连接词的语义判断又是繁冗的事情,且不可避免一定主观性。在进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审校语料标注的科学性、客观性。

《世说新语》是中古汉语的代表作品,本文的工作有利于探清中古汉语的连接词使用状况。我们正在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下标注汉语史各阶段的经典作品,通过分别研究其连接词及篇章结构的各个方面,并关联这些工作,最终将建构一个基于大量实际语料的汉语连接词及整体的篇章语法史。汉语史对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已有丰富研究,而篇章语法史研究相对不足,本工作的标注语料与研究将为汉语篇章语法史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本工作也可为古汉语篇章结构的自动分析技术研究奠定语料与研究基础。

[1] 顾陈诚.《世说新语》方俗语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 陈洁.《世说新语》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梅光泽.《世说新语》副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张永言.《世说新语》词典[M].成都:四川出版社,1992.

[5]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史慧超.《世说新语》中的疑问句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华建光.《世说新语》述宾结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 刘春芳.《世说新语》篇章结构语用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 毛琳琳.《世说新语》与宋元话本连词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10] 柳士镇,刘开骅.世说新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11] Li Y,Feng W,Sun J,kong F,ZHou G.2014.Building Chinese discourse corpus with connective-driven dependency tree structure[C]//Proceedings of EMNLP 2014 :2105-2114.

[12] 李艳翠.汉语篇章结构表示体系及资源构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Study on the Discourse Connectives inShishuoxinyu

FENG Wenhe1,2,GUO Haifang2,LI Yujing3,REN Han1

(1.Laboratory of Language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2.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Henan 453003,China;3.School of Ethnic Cultures,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31,China)

By labeling the structure ofShishuoxinyu,we study the connectives on their explicit and implicit forms,semantic meanings,and usages.It is revealed that:1) implicit relationships (3 346 instances covering 81.4%) are more than explicit relationships (786 instances covering 18.6%),with only 3 among 17 types relationships (namely,hypothesis,selection,concession ) are more explicit; 2) types and usages of the synonymous connectives of all the relationships are different,with a max number of 36 types for “continue”,and the least as null for “summary-elaboration” and “background”; 3) for the 90 connectives,55 of them are the monosemy,while the rest 35 are polysemy.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nnectives between shishouxinyu and WenXin Diao long,both of which written in the same period.

Shishuoxinyu; structure; conjunctions; semantic analysis

冯文贺(1976—),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E-mail:wenhefeng@gmail.com郭海芳(1978—)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汉语。E-mail:1181314606@qq.com李玉静(1991—),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E-mail:854357466@qq.com

1003-0077(2017)01-0212-09

2016-09-20 定稿日期:2016-10-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740022、15YJC740021、16YJC740053);河南高校哲社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5-JCZD-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3320);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4059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工程与计算机实验室拓标课题(LEC2016ZBKT001)

TP391

A

猜你喜欢

多义连接词同义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宾语从句的语序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锦瑟》赏析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
麻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