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蝉是怎样变成的

2017-04-15孙美涵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翅翼会儿缝隙

孙美涵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爸爸从树林里捉来了许多蝉的幼虫(也叫知了猴,又叫金蝉龟),妈妈说快放到水里,要不它们就会变成知了飞走了。我赶紧把它们放到水里,不过很好奇:它们到底是如何蜕变成会飞的知了的。(“不过”一词起转折作用,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因为好奇,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发现。)

于是,我拿了一只放在院子里的杨树的树干上,它开始还不动,过了一小会儿便开始顺着树干慢慢往上爬。我用手电筒一照,它立刻停住了。我关上手电筒,过了一会儿,它又开始向上爬。(“一小会儿”“一会儿”表明时间短暂,也体现了小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过了几分钟它不动了,背上渐渐裂开了一条缝隙,裂缝越来越宽。又过了大约七八分钟的工夫,它的颈部也裂开了,裂口越来越大,几乎把整个背部全露出来了。(从“缝隙”到“裂缝”再到“裂口”,小作者用表现程度变化的词语巧妙地写出蝉的变化过程,描述非常准确)它休息了片刻,慢慢地,眼睛也露出来了,接著小翅膀也出来了。接下来它休息了好长一会儿,突然小翅膀动了几下,身体一下子从壳中跳了出来,(“跳”字用得很精妙,把蝉蜕变成功的一刹那表现得活灵活现)一只嫩黄色的知了就这样诞生了。

刚刚蜕皮的蝉蝉翼蜷缩着,过了一会儿,便渐渐舒展开来。刚舒展开的翅翼非常柔软,微风吹过像轻纱一般摆动。(将蝉的翅翼比作纱,突出了蝉翼的轻薄与柔软)又过了一会儿,翅翼边上的颜色由嫩黄变成了好看的浅绿,头、胸、腹部也由原先的嫩黄变成黄褐色,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这只知了完全变成了黑色。(“嫩黄”“浅绿”“黄褐”“黑色”,从颜色的变化体现蝉的蜕变过程)翅膀也硬朗了许多,这时的蝉便完全可以飞了。此时,一阵微风吹来,它就立刻飞走了,飞向更高的树枝。我望着飞走的知了,高兴地笑了。

这次,我亲眼观看了蝉蜕皮的全过程,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美滋滋的。(这次观察发现,收获了课外知识,点明了观察的意义,揭示了习作主题。)

总评

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逼真,生动地刻画了蝉的幼虫蜕变的全过程,像摄像机全程拍摄般,把这过程描写成一场快乐的蜕变,并没有化茧成蝶那般艰难。小作者将蜕皮的过程写得十分详细,而写颜色变化的过程则较为简洁,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习作笔触细腻,不惜笔墨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特写镜头,使读者对蝉幼虫发生的变化有如亲眼目睹一般。在写颜色变化时,小作者用了“第二天”一词反映了蝉颜色变化之慢、时间之长。习作语言丰富且用词准确,在表示时间(一小会儿、一会儿、几分钟、七八分钟等)、裂缝(缝隙、裂缝、缝口等)以及颜色(嫩黄、浅绿、黄褐、黑色等)的变化等方面均有体现,写出了蝉的微妙变化,给人一种真实之感。结尾简洁,总结性强,给人以有益启示。

(孙永太)

猜你喜欢

翅翼会儿缝隙
和小草说会儿话
寂寞
老屋
人为什么会抽筋?
空中翱翔
缝隙
安静
鸟与树
夜鸟的巢儿
一只红蜻蜓穿越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