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017-04-13何志磊韩惠民牛振海王娜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医患沟通实施策略课程

何志磊++韩惠民+牛振海++王娜

摘 要:伴随我国医疗改革的快速推进,医疗卫生工作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医患纠纷,使得医疗工作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近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调整,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是医学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注重对以后沟通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加强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患沟通 课程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84-02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高,医疗健康产业也在迅速壮大。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产生社会医疗供给与需求直接的矛盾,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医患关系的紧张,这其中除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在医疗供给上下文章之外,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从医学教育的角度需要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下的沟通技术训练显得尤为重要[1]。这是保证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适应执业要求的重要技术准备。

1 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现状

1.1 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医学教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和时代性的教育活动,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使得医学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更加全面和系统,在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叠加了更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功能。这对医学生的医学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医学生7种能力领域( 60条标准)中涉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就有9条标准,可见医患沟通教育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目前西方医学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医患沟通课程建设是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方向,是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它符合培养合格医生的需要[2],是医学教育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

1.2 医患沟通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医患沟通没有作为独立课程呈现在医学教育体系之中,多数沟通训练的理论教学集中在《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中,这些课程无法与医患沟通的核心内容相结合。而在实践环节,医患沟通训练主要是保留在临床实习中的师徒式的教育,其教学行为没有客观标准,教学内容主观性和随意性大,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缺乏科学的逻辑联系。近年来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深层次的医患矛盾逐渐被暴露出来,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就是医生的沟通能力欠缺,这一现象正倒逼医学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目前,医患沟通已经逐渐成为各类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授课形式从理论化教学为主向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实用性教学方向转变。但因我国卫生资源的紧缺性,在实际临床教学中较少进行直接的医患沟通教育,医患沟通课程的实践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主要变现为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形式化趋势明显,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快速的提升还有待时日[3]。

2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2.1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以往单纯地建设一门医患沟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中医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基础医学课程的理论铺垫、心理学课程的方法学习,临床课程的技术操作,实习过程的现场训练,医患沟通课程应该贯穿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成体系的课程建设是保障医学生系统掌握医患沟通技术的前提条件,这是医学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

2.2 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师资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对医学社会学的客观理解,还包括较为扎实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和医学伦理学训练。此外,更多的还是需要临床教师在医学实践中对学生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的训练,只有在真实、长期的医患沟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训练。同时,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提升临床医生沟通技能的重要训练过程,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提高各教学单位的临床工作质量,实现多赢的良好结果[4]。

2.3 医患沟通课程设置原则

(1)突出实践性为主的原则。注重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以实际案例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沟通训练的过程进行细致化处理,教学中突出学生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将专业知识与具体科室、具体疾病进行结合,让教学活动更有抓手,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5]。采用角色扮演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以真实环境为基础,加强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理解和相关技术的掌握。

(2)突出时代特点的原则。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突出我们的医患沟通教育与改革的大趋势和具体的医疗环境相结合,适度超前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和技术传授。做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医学教育的长程性和终身性使得医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渐累加提升的过程,必须让学生掌握在未来变化的医疗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自我提升的能力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适用不同体质、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群体的多样化医疗环境的要求,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素质基础。

医患沟通是一个具有明显时代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起始阶段的院校教育环节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充分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规律,遵循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突出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实用性的重视[6]。同时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任务和动态过程,课程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理论和技巧的掌握,为其顺利地开展医学实践奠定能力基础和知识储备。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为医学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陆晓庆,陈宁,李谨,等.体验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0-81,108.

[2] 陈化,邓蕊,田冬霞.临床医生视角下的医学人文教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2A):75-83.

[3] 杜莲,王婷,胡华.融入心理学技术的医患沟通技能实践课程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2,33(12A):63-64.

[4] 陆琳,何琳,陈玮,等.《医患沟通》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4):360-363.

[5] 李红霞,左煌.对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分析[J].当代醫药论丛,2015,13(15):198-199.

[6] 李东霞,要洁,韩凌,等.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浅谈讲授医患沟通课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1):904.

猜你喜欢

医患沟通实施策略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口腔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