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探究

2017-04-12◇王

市场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业生产

◇王 刊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探究

◇王 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仍旧是我国农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要提高农民的收入、缩短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是要依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劳动力;发展建议

一、序言

当今社会,城乡差距虽然在逐步缩小的快车道上,但城乡差距依然显著。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城市。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来自乡镇的资源,乡镇的发展更需要像城市一样的资金,技术和发展的经济政策环境。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减少农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农村劳动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

1.农村劳动力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农业合作化、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减少;其次,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最后,由于过剩劳动力自身职业技能水平限制,不能达到企业对职工录用要求等。

2.农村劳动力问题发展的状况

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从而解放了很大一批农村劳动者,方便他们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的目的。在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近似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人均耕地面积趋近于0.25亩这一水平。从1999年之后的我国总人口大致趋于平衡走势,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变化速度约为1%/年。

3.农村劳动力的构成及流向统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显示,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小,由此可推断农村居民从事非农活动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在日本,其农业生产的高效率不仅仅得益于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且还在于它的农业劳动力结构合理,约有20%的农村劳动力即可承担全部农业生产活动并且达到稳产的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农场化生产虽然还只是一个大的趋势,但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我国农村也将出现约20%的纯农业劳动者及30%的兼农劳动者,还有约10%的非农与兼农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劳动密集型行业。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的方法或途径

农村的问题虽早已被概括为“三农”问题,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是搞好经济建设工作,而要搞好经济建设说到底还是农村居民的增收问题。我国有优秀的农村建设典范,比如华西村,改革开放之后华西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它从各家各户的小作坊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线的升级,从普遍缺乏知识、技术和资金到今天初具规模的共有经济体系,无不说明农村也可以走向富裕、文明、现代化,参考华西村这一成功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1.政策性方面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加强对农民朋友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种植优良的经济作物,现代化农业管理技术;引进相关企业进入农村地区培育并发展农村的先进农业、产业事业。

2.资源利用方面

(1)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根据不同的气候,土质尝试不同的经济作物。

(2)人力资源:多利用科研机构发挥农业科研的作用,把研究的成功成果推广,吸收外来实习人才,打造发展平台留住本地区知识技术型人才。

3.农村市场方面

鼓励懂农业经济及市场的人才去投身农村的建设工作。

四、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家乡或离开农业生产到城市或乡镇求业谋生,一方面是因为存在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农业的高效率生产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在保证一定农业产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放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生产或者经商都能得到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酬劳,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与调整是合理的。

纵观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经济高速发展成长期都伴随着纯农业生产人口的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户家庭收入中,非农业部门的兼并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很大部分来自于外出兼并的收入。对于当今失业率颇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引以重视之外,要考虑对非农生产的农民子弟的就业安置问题,所以广大的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太慢,需要国家在财政、政策上的更大扶持,在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教育上放开步伐,在增大农村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多想出路,鼓励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拥有高素质与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寻找致富成才之路。

[1]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杜鹰.走出乡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10.13999/j.cnki.scyj.2017.05.030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