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城乡家庭住房状况与生活质量问题研究

2017-04-12陈志勤

市场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建筑面积城乡居民

◇陈志勤

河南城乡家庭住房状况与生活质量问题研究

◇陈志勤

本文利用河南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对“十二五”时期河南城乡人口家庭的住房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河南居民家庭住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住房配套设施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在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居民家庭住房水平差异也相对明显。文章对河南住房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评判和分析,认为部分居民家庭的住房水平仍然较低、住房质量仍然较差,在“十三五”时期应尽快改善全省广大群众的住房状况。

河南;家庭住房;生活质量

住房状况,或者说是居住水平,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和难点。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探究河南城乡人口家庭的住房现状,并对河南住房发展现状进行评判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基于此,本文利用河南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住房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河南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城乡居民家庭的居住情况、住房设施配套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1.居民家庭住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省房地产业,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住房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持续有效提升。

住房间数增多,户均住房4.74间,人均住房1.40间。居民家庭住房间数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体现人口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截至2015年底,河南总人口达到10722万人,常住人口为9480万人,城乡居民家庭户数为3209万户。河南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城乡居民家庭每个家庭户平均拥有住房4.74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五年来全省平均每个家庭户均增加0.57间住房;同时,2015年全省家庭人均住房间数为1.40间,比2010年增加0.20间。可以看出,五年来,全省户均和人均住房间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明显扩大,已达到将近40平方米。2015年,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97平方米,将近40平方米,其中,城市为39.15平方米,镇为39.59平方米,乡村为38.63平方米,全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呈现“镇、城市、乡村”递减的特点。与2010年相比,全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6.45平方米,其中,城市增加5.13平方米,镇增加17.42平方米,乡村增加17.1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呈现“镇、乡村、城市”递减的特点。五年间,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发生较大变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明显扩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居住楼房的家庭户比重上升,占比接近五成。2015年,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中居住在楼房的占49.3%,仅次于居住在平房中的家庭户,居住楼房的家庭户占比已经接近五成。与2010年相比,占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提升速度较为明显。

全省居民家庭居住楼房的类型,主要以建筑层数在6层以下的楼房为主,占比为43.5%,比2010年提高8.0个百分点;居住在7层以上楼房的居民户占比为5.3%,与2010年相比提高2.0个百分点。整个“十二五”时期,全省居民家庭住房改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从“平房向低层楼房”的转变。

2.居民家庭住房配套设施明显改善

居民家庭住房水平和质量的衡量主要由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居住面积,二是住房的配套设施状况。后者主要包括住房内的厨房、卫生间、自来水、燃气、暖气等设施。在现有的面积下,更好的设施配套意味着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居民家庭住房设有厨房占比提高,近九成居民家庭住房内设有厨房。2015年,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住房内设有厨房的比例为89.1%,与2010年相比,大幅提高10.7个百分点,其中,本户独立使用厨房的占88.4%,比2010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具体分城乡来看,城市和镇居民家庭户住房中,设有厨房的比例高于乡村,乡村设有厨房的比例最低,为85.6%,但纵向来看,这一比例比2010年大幅提高了13.0个百分点。

居民家庭住房卫生条件积极改善,3/4的居民家庭设有厕所。居民家庭住房内是否设有厕所,是居住卫生条件是否改善、社会文明是否进步的重要表现。2015年,河南居民家庭住房内设有厕所的占76.8%,比2010年大幅提高12.5个百分点。具体分城乡来看,河南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内有厕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镇,农村的占比最低,只有68.8%,与城市和镇的差距较大。这其中,河南部分地区农村家庭由于风俗习惯,往往将厕所建在住房以外,这也是需要考虑造成住房内无厕所比重较高的统计原因。

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接近15%,城市家庭达到24%。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设置了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到,2015年河南居民家庭户拥有汽车的比例为14.6%,即平均每6.9户居民家庭拥有1辆家用汽车。从城乡分组来看,城市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最高,达到2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其次是镇,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为16.4%;最低是乡村,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是1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全省城乡之间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差距相对较为明显。

3.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继续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投资和消费意识也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建房、购房增多。2015年全省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达到95.8%,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基本形成了以个人产权为主体的住房产权结构。

在城乡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住房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城市中,河南居民家庭自建住房的比重为3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购买住房的比例达到57.5%,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54.1%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商品住房所占的比例最大,全省城市居民家庭主要是以购买住房为住房的主要来源;在镇中,居民家庭自建住房比重为80.7%,这一比重和全省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购买商品住房的只占10.0%,与2010年相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与城市不同,自建住房是镇居民家庭住房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一特征在乡村体现得更为明显,2015年全省乡村家庭住房来源中自建的比重高达97.9%,购买商品住房和租赁住房的比重占比很小。

4.居民家庭住房水平差异相对明显

人均住房水平地区差异较大,8个省辖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居民家庭在居住水平总体提高的同时,各地区间平均每户住房间数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高的焦作市为44.0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低的三门峡市为33.0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高的焦作市和最低的三门峡市之间相差11.0平方米。另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0个省辖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也有8个省辖市。

人均住房水平城乡有所差异,城市住房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从全省城乡居民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组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全省人均居住面积主要分布在20~49平方米这个区间,其中,城市59.4%的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49平方米,镇的这一比例为57.5%,乡村则为55.7%,在人均居住面积这一指标上,全省呈现“城市、镇、乡村”从上向下递减的特征。

另外,全省还有11.0%的居民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其中,城市为12.0%,镇为11.0%,乡村为10.7%,在这一面积区间,城乡差异不大。在人均住房面积大于50平方米的区间,全省居民家庭户占比为32.2%,其中,城市为28.7%,镇为31.6%,乡村为33.7%,这一比例比2010年均有明显提高。数据在结构和时序上的变化说明,“十二五”时期全省城乡居民住房水平均有较大程度地提高,但从集约化程度来看,城市高于镇和乡村。

二、河南城乡居民家庭住房中存在的问题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五年来,即“十二五”时期,河南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引导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或自建或购买住房,居民住房状况大为改善,城乡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整体来看,当前一个时期,河南城乡居民的住房现状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和不完善的地方,部分领域还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部分居民家庭的住房水平仍然较低

全省城乡居民家庭中,还有4.2%的家庭户没有住房,尤其是在城市中,还有11.9%的家庭户没有住房。另外,全省居民中有11.0%的住房困难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住房水平相对较低。而目前除去自建房,全省房地产开发市场中,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比例相对较少,廉租房、公租房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供应有限,另外,住房的价格和租金整体上呈现逐渐上涨态势,这都影响了河南城乡居民中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的购房和租房需求。

2.部分居民家庭的住房质量仍然较差

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居民家庭在住房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住房条件得到快速改善,住房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但整体来看,全省城乡居民家庭住房配套率仍然相对偏低,住房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地存在。2015年,全省仍有10.8%的家庭没有厨房,有23.2%的家庭没有厕所,居民家庭的住房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其中,乡村的住房质量亟须大力改善,2015年全省乡村家庭中有14.4%的家庭没有厨房,有34.2%家庭没有厕所。

以上两点说明,目前河南城乡居民的住房状况,无论是在住房水平还是在住房质量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改善。尽快改善河南广大群众的住房状况,是“十三五”时期全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中之重。

三、提高河南居民家庭住房水平和质量的建议

1.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优化布局人口空间分布

适度控制人口规模,是河南在人口管理中的重点,应该从产业结构、人口空间布局、地区平衡发展等各方面入手,保持全省人口规模增长在可控范围之内。首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产业新体系,来调整未来河南人口规模和质量。人口流动与就业机会的创造关系密切,“十三五”时期是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适度降低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其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也是优化住房供需的重要方面。按照国外城市发展经验,以公共交通延伸引导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区外围或者郊区发展是一条成功经验。因此,未来河南人口空间布局的优化,还是要以加强新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为主,实现多中心的分散布局,而其中的关键则是产业布局的协同分散。

2.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和住房质量

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是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和质量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以此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对无力购买住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支持其租房居住,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给予货币化租金补助;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实现公租房货币化。同时,要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建筑质量,方便住户日常生活和出行。其次,要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要适度增加用地规模,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促进住房供给;在商品房库存较大地区,应减少相应的住宅土地供给,稳步化解房地产库存,与此同时,可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扩大租赁市场房源,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河南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孙伟增,郑思齐.住房与幸福感:从住房价值、产权类型和入市时间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03).

[5]周长城,李成霞.民生、生活质量与住房保障[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9).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10.13999/j.cnki.scyj.2017.05.019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建筑面积城乡居民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建筑面积计算的改进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龙岩地区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模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