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妈妈权威赢得孩子尊重

2017-04-12凯瑟琳席肯鲁东旭编辑春苗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7年8期
关键词:权威母亲妈妈

文/凯瑟琳·席肯 译/鲁东旭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我从事心理治疗已经25年了,发现有些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在向一个我不认同的方向发展。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都常见到这样的妈妈,

她们的做法让我很担忧,我觉得这种社会风气势必会导致亲子关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

事例1:每天都在上演的反抗

让我来举一个典型的情景作为例子。有的妈妈常会要求孩子完成简单的指令,比如“坐到沙发上去,不要再乱跑了”“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等等。一开始妈妈们通常是温柔和蔼的,孩子却不买账,他们没有什么反应,无声地拒绝了妈妈的指令。

于是,妈妈们只好继续重复这个指令,慢慢地,有的妈妈提高了声调,有的妈妈板起了面孔,有的妈妈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干脆把孩子按进沙发里,强迫孩子服从命令。最后,孩子终于不情愿地去做了,但最初温柔愉快的气氛也荡然无存。

妈妈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上面的情景里,妈妈既想让孩子服从命令,又希望孩子能快乐地服从命令。你觉得这可能吗?所谓“服从”,就是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放弃自身的意见,去做妈妈要他们做的事情。你要求孩子服从你的同时,居然还要求他们为此感到开心?这是强人所难嘛。

在上面的这个情景里,一开始妈妈的语气是没有权威性的,她们的语气是试探性的,面部表情是小心翼翼的,态度既不严厉也不坚决。妈妈的心理活动是:我不希望孩子因为这个指令而不开心。

从妈妈的声音和表情里,孩子们知道妈妈对这个指令并不自信,因此他们意识到,现在不是妈妈说了算,而是自己说了算,所以他拒不服从指令,以试探妈妈的底线。孩子这种对着干的行为很快就把妈妈逼急了,她们的情绪急剧恶化,恶言相向,肢体冲突也随之发生,妈妈们甚至在担心,如果四五岁的孩子就已经这么不听话,未来的15年到底要怎么度过呢?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痛苦。你是想开开心心地陪着孩子长大,还是想每天无休止地跟孩子这样纠缠?亲子间的互动完全可以更加平和愉快。这种互动方式到底错在哪里?

显而易见,妈妈们应该明确,父母是需要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的。有些时候,即使孩子大哭大闹,即使孩子们可能因为某个指令不快乐,父母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决定。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听父母的话,长大以后只会变得更糟,没有权威的亲子关系,绝不可能是好的亲子关系。

事例2:咨询室里的小女孩

曾经有一位妈妈来找我咨询,她当场向我展示了面临的困难。这位妈妈叫女儿到身边来,4岁的女儿却置若罔闻,从孩子的反应里我看出,这个孩子早已习惯了凡事自己说了算。要训练这个孩子,就要像驯服一匹烈马一样,必须让她吃点苦头。于是我告诉妈妈,必须立刻着手训练孩子,把控制权从孩子手中抢回来,这肯定不是轻松的过程。

首先,我叫莉莉坐到妈妈旁边去。我事先向妈妈解释,如果孩子不服从命令,我要让她去墙角罚站。小女孩果然不听我的,于是我立刻抓住她的手,把她带到墙角站着,告诉她和妈妈,要站4分钟(孩子几岁,就罚站几分钟)。

莉莉立刻尖叫起来,我和妈妈不得不轮流到墙角“值班”,阻止孩子跑开。

在接下来的四五分钟里,孩子一直大哭大闹,我们没有对她大喊大叫,也没有训斥她,只是公事公办。我知道,这是一个比赛耐力的过程,只有坚持到底,等孩子先放弃反抗,才能驯服这个失控的小女孩。

最终,孩子乖乖在墙角罚站了4分钟。罚站结束后,我蹲下身对孩子说:“你服从了命令,我为你感到骄傲,我知道从现在开始,你会乖乖听妈妈的话了。”

小女孩满脸眼泪地走向我,用小胳膊搂住我的脖子,一头扎进我的怀里。她没有恨我、排斥我。很奇怪吗?对于她来说,终于有个比她强,比她有权威的成人角色出现了。现在,她终于可以放开控制权,安心地做个小孩子了。孩子的表现说明她终于觉得安全了。

这个小女孩再也没有抗拒过我的命令,她的妈妈也走上了教育孩子的正轨。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要像我这样“穷凶极恶”,关键是,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权威。你可以和风细雨,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要他们服从你。

建立权威离不开两个“一致”

1你的面部表情和语言一致,让孩子知道命令是严肃认真的。千万不能嘴上命令孩子,表情却是请求孩子,此外,语气必须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态度要前后一致,千万不能朝令夕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父母的意图是明确而坚定的,觉得父母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还会意识到,父母的原则是只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有原则的父母不会滥用权威,而是把权威作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这样的父母,孩子会感到尊重和敬仰,即使不喜欢父母的某项决定,这种尊重和敬仰也不会消失。

有的妈妈担忧:用这种方式,孩子会不会不喜欢我?我的回答是:不会。孩子会慢慢地理解父母的用意,非但不会怀恨在心,还会更有安全感。

让孩子快乐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很多妈妈觉得让孩子快乐是父母最大的责任,无论孩子想要什么,妈妈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即使再贵的东西,再不合理的要求,再不对的做法,只要孩子高兴,家长就会妥协让步。

这样的做法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到底在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很多妈妈没有真正理解妈妈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妈妈的责任,不是让孩子随时随地获得无原则的快乐和满足,而是有原则地爱孩子,公平科学地管教孩子,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个责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20年的时间逐渐去完成。

关于快乐的两个误解

孩子不快乐,未必是因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或者,恰恰是他们发现,生活中不是妈妈说了算,而是自己说了算。孩子迫切地需要一个真正的成人角色来掌握主导权,让他们放心做回自己的角色——孩子。

育儿中还存在的一个误解是,父母认为孩子哪怕一时感到不快乐,也会留下永久性的心理创伤。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从这样的经历中学到,生活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自己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父母的管教和约束,是爱的另一种形式。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妈妈的目标,仅仅是给孩子提供眼下的快乐,那么无论妈妈付出多少,新的未被满足的欲望总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不满足和不快乐。

每一个有原则的妈妈都应该懂得,尊重和爱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两大基石。有了尊重和爱,亲子关系便有无限的可能,亲子互动也会更轻松。育儿的重点是给孩子长期的安全感,是帮孩子建立健康、自信的心态。尊重,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尊重,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只有从小受父母尊重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父母。

事例3:“人微”就要“言轻”吗?

这是我女儿法蒂妮11岁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我们和社区内的一个女教师安走得很近,她温柔可人,虽然一直未婚,但很喜欢小动物。但她也有一个缺点,因为小时候受过父母的虐待,所以不太能把握人与人之间合适的交往尺度,常常过度索取他人的感情,或者不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她很喜欢懂事的法蒂妮,但有时候我发现,法蒂妮在和安相处中不太舒服。

有一次,法蒂妮向我求助:“妈妈,我很喜欢安,但我真的没有办法应对她了。我知道她没有恶意,但我不能忍受她处处插手我的生活,随意霸占我的时间。不管我怎么跟她谈,都没有用,我不想伤害她,但真的不想再见到她了。”

我明白女儿这样求助于我,对她来说并不容易,所以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有礼貌地找安谈话,告诉她这段时间不能参加我们的家庭聚会了,而且说明这是为了尊重法蒂妮的私人空间。这件事情的解决,前后经历了1年,但我们3个人都从中学到很多。

法蒂妮看到,我很尊重她的声音,也很重视解决她的需要,而且她感到母亲信任她,超越信任和母亲关系亲近的成年人。很多时候,当孩子和成年人的观点不一致时,父母常常自然地觉得大人的说法更可信,而不会客观谨慎地分析之后再得出结论。一个尊重孩子的家长,不仅会调查分析后再做判断,而且即使在发现孩子的说法不太成熟时,也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要从小培养孩子尊重父母,即使错过这一步,也可以马上着手建立亲子间的尊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个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即使在青春期也会尊重父母,向父母敞开心扉,这是多少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情。

耐心地听孩子说话

赢得孩子尊重的方法之一,就是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不管对话的内容是什么,不管孩子提出什么问题,母亲都要认真倾听。每个母亲都希望孩子在遇到人生难题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告诉母亲,怎么才能达成目标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到了10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充分理解母亲的“承受范围”。什么样的问题是母亲能接受、能解决的,可以告诉母亲;什么样的问题会遭到批评和回避,不能和母亲说,10岁的孩子心里都一清二楚。孩子并没有记录下母子间的所有对话,也没有追踪母亲对所有问题的反应,但是母亲日常对“小问题”的态度已经足够让孩子做出判断:上次那个小问题已经让妈妈发那么大的火,这个大问题是绝对不能告诉妈妈的。

那孩子根据过去的经验会怎么做呢?他们会保持沉默,不跟母亲分享这些“重大”的事情。这是母亲的巨大损失,因为从此孩子有了他们的秘密生活,他们的某些部分变成了隐藏的、母亲无从所知的。无论出了什么问题,母亲都不知道,也无法帮忙。长此以往,会有多少潜在的危险啊。

那么,当发现孩子不愿把重要问题同你分享时,妈妈们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问题,没有尊重孩子向你伸出的援助之手?

事例4:当孩子问到难以启齿的问题

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正开车送他14岁的儿子去学校。途中,孩子突然问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妈妈,女人怎样才有高潮?”还好因为孩子一贯如此,母亲已经对这类问题处变不惊。即便如此,这也是她育儿生涯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了。

这位母亲找了一个她认为儿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尽量诚实地回答了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回答完之后,母亲问:“我解释清楚了吗?”儿子表示大概明白了。母亲又问道:“还有别的问题吗?”儿子说:“暂时没有了。”

母亲继续开车前进,她渐渐忘记了这段插曲。过了一会儿,儿子突然说:“谢谢你,妈妈。”母亲的反应是:“谢我什么呢?”儿子说:“谢谢你没有拒绝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母亲赢得了孩子的尊重。很显然,经历过这个事件,儿子明白,他可以问妈妈任何问题。面对孩子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母亲没有急躁、没有生气,也没有质问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而是尽可能诚实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位妈妈能这样做,是因为相信儿子,并尊重她和儿子的亲子关系。儿子则接收到了这样的信息:妈妈信任自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即使孩子再长大些,他依然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妈妈讨论自己的各种困扰和难题。这不正是妈妈们想要的结果吗?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尊重,永远都不算晚。就算妈妈们在孩子的童年没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做起。能得到母亲的尊重,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能获取正能量和治愈创伤的事情,有些甚至成为孩子终身难忘的时刻。

虽然有些孩子看起来很叛逆,但他们其实希望生活中有一个权威的角色,一个真正让他们尊敬和信任的角色。孩子需要母亲稳稳地站在母亲这个角色上,这样他们有问题的时候才能求助于母亲。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不需要母亲充当自己的又一个朋友,孩子希望,母亲就是母亲。

孩子需要看到母亲身上的自信。母亲在育儿上有自信,孩子也会对自己有信心。即使孩子不理解、不同意、不喜欢母亲的某些决定,他们仍会尊重母亲的决定,因为孩子体会到母亲是坚定、有原则的人,因为孩子体验到了母亲对自己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猜你喜欢

权威母亲妈妈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权威的影子
妈妈去哪儿了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