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宝宝情商爸妈是最好的导师

2017-04-12张伟逸早教中心资深老师编辑英华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7年8期
关键词:爸妈宝宝学会

文/张伟逸 早教中心资深老师 编辑/英华 设计/侯宇

现在家长愈发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尽管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心理辅导室、心理疏导员,但似乎这一切都是在心理问题出现之后,才开始进行辅导和疏导的,怎样从源头上寻找原因,做出一些努力来建立健康的心理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做好儿童的情商培养,让孩子从小就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自我认知是自尊、自信的基础

一个人要有基本的自尊和自信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的认可。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人要有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建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对自我是没有明确的分辨能力的,他们感觉自己与外面的世界混为一体,直到他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婴儿出生后的0~4个月中,他们的运动能力很差,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不能够去探索和学习。在此阶段,他们可以通过看、听、被触摸和尝试挥动四肢来探索自身与周围世界的不同。这是他们自我认知的第一步。在此期间,看护者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温柔地去触碰婴儿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他去感知自己的身体。

4个月后,孩子开始主动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每一次体能上的进步都是孩子对自己身体控制的一个新的突破。此时他开始慢慢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

1岁2个月左右时,父母会发现以前特别听话的乖宝宝开始变“坏”了,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总是嘟起小嘴“不不不不”说个不停。恭喜你,你的孩子终于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思想上了。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了。比如“宝宝穿衣服。”“不!”“宝宝走,我们出去玩。”“不!”“宝宝……”“不不不不!”孩子有时其实并非不想做,他只是知道“不”代表着和你不一样,他在告诉你,他是他自己,他和你不同。这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就是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也许父母会说了,难道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不翻天了?当然不能完全依照孩子的想法去做,我们也要有原则,我们可以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给予孩子选择,让他们也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此阶段与孩子沟通时,我们交流方式就不能是发指令似的啦。

特别提醒:2岁之后,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增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同时也要说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去解决冲突与问题,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父母一直都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力,我们必须要给予孩子认知自我的机会,不可剥夺他们对自我的表达与认可,所以无论你的孩子多大,我们都应该尊重他,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自己。自我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自尊、有自信的人。

要正确疏导孩子情绪

有很多孩子的爸妈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孩子的脾气特别大,一生气就大哭不止、打人、撕打东西;也有的孩子一生气就不说话,很长时间谁也不理,怎么也哄不好。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孩子的情绪要怎样才能控制好呢?

影响孩子情绪调节的因素包括:平时周围人处理情绪的方式和有情绪时周围人的态度。孩子的一切行为与处事方式都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得来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首先看护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往往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里总会有一个同样脾气暴躁的人。做好模范非常重要,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先做这样的人。再者,当情绪到来的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疏导并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爸妈应该这样做:孩子在3岁之前,自控能力都很差,并且自控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爸妈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化解压力,放开自我等方式。让孩子慢慢学会良好的控制和疏导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些爸妈会说我的孩子很敏感,经常对于周围人的言语、眼神特别在意,往往会因此不开心、羞涩。孩子的敏感来源于其看护者,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很重要,但是也要给孩子做出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教其如何正确地对此进行处理,没有必要一直抓着情绪不放。越刻意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越敏感。

对他人的尊重从关注做起

孩子在0~3岁期间,把大部分的关注力都会放在自己的身上,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要据为己有,那是他们在认知“我”。但是大概从两岁半开始,孩子的世界中也会有另外的人出现,那并不能称为同伴,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开始合作。他们只是在相互观察,开始对对方产生兴趣,我们称此阶段为“关注”。

但此种“关注”需要得到引导和鼓励才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与他人的合作和对他人的尊重。如何来引导呢?我们前面说到,孩子的自我认知阶段,是在他们开始否定别人确立自我的时候建立的,此时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父母就应该慢慢地给孩子灌输“他人”的概念,即在建立自我的同时,关注他人。

爸妈应该这么做:平常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爸妈要经常表扬孩子“你画得真好看”,然后我们也可以加上一句“看看爸爸画的,也非常得棒!”从最亲近的人开始,走进孩子的世界,让他在建立自我的过程中,不那么的孤单,要建立起一个平等健康的社交环境。慢慢地到孩子开始主动关注“他人”的阶段,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正确地看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鼓励孩子欣赏和接受他人的优点,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对他人的尊重。

生命教育

其实看了这一件件校园惨案,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的道德感已经沦陷得没有底线。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实。因为一点点琐事,便起了杀念,你怕被超越,却不怕杀生,你怕被忽视,却不怕被千夫指。人到底为什么害怕,又为什么不怕?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仇恨,至于要用生命的毁灭来弥补?人何时开始对生命如此的冷漠?

面对如此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把生命教育摆在儿童教育的重要地位上。一个人只有尊重生命,才可称得上是一个人,否则和那些因为争夺食物或配偶就相互残杀的动物有什么分别!现代教育呼吁“要成才,先成人”,我们经受了太多次高学历、高智商杀人案的冲击,现在我们明白,仅仅有高分,高学历,并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人从小就建立良好健康的内心。这才是成才的最根本。

而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好的导师,在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宝宝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都应该在父母的引导和指导下进行。我们不能保证给予孩子的全部都是真、善、美,但是作为成人,我们可以分辨是非善恶,可以在伪、恶、丑出现时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爸妈宝宝学会
爸妈的约法三章
因为爸妈只有你
学会分享
我爱爸妈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学会分享
听爸妈的话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