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目标定位、着力点及制度保障
——基于山东省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实践

2017-04-11李荣梅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作

李荣梅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山东德州253015)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目标定位、着力点及制度保障
——基于山东省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实践

李荣梅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山东德州253015)

当前,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目标应定位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战创新。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着力点应从统一战线能做和善做的基础工作入手,具体有三:一是着力代表精英,抓好队伍建设;二是着力组织枢纽,拓展创建工作载体;三是着力工作实效,创新丰富工作内容。此外,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应构建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社会组织大统战工作格局,这是制度保障,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体制机制、建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统战资源整合机制等。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目标定位;着力点;制度保障

社会组织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凝聚的新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汇集的新资源,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覆盖的新阵地。做好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对于更好地把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定位: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战创新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统战工作要服从服务的中心和大局。

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社会组织是随着国家与社会功能的逐步剥离而出现的一种新生力量,是独立于党政体系、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群众自治组织。当前,这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业已成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共同推动着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由传统社会控制向现代社会善治的转变[1]。做好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长足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能够为国家治理汇聚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引导、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则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充分了解社会组织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引导凝聚法治共识,通过议政建言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自律自治能力,是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拥有庞大人群参加的社会组织及其所联系的广大群众是党扩大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加强党与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既能及时准确地向社会组织传递党的声音,又能广泛地听取、汇集社会组织的诉求与社会各方面成员的呼声。通过宣传、沟通、协调等作用的发挥,可以把广大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实现党的群众工作新阵地的广覆盖。

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以上三个服务,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可以发挥统一战线制度、人才、功能、网络渠道等方面独特优势,促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助推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统战工作的新场域,是对传统统战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具有不同于传统统战工作的某些特点。从工作渠道看,传统的统战工作主要依赖于党的组织体系、政府的工作网络,通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来开展。但是,社会组织由于其天然的“草根性”和民间性,与公共权力体系内的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纽带,导致统战部门不能依赖这些传统的工作渠道去开展具体工作。从工作的方式方法看,社会组织体系的“社会化”、“网络化”,社会组织渐趋强烈的利益诉求及政治参与意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来源复杂、身份多样、思想观念多元”的特点,使得某些传统的统战工作方法不太管用,效果不佳[2]。由此,在传统统战工作触角达不到、传统统战工作方式方法不奏效的情况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必须立足于“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开展统战工作创新。

二、着力点:从统一战线能做和善做的基础工作入手

(一)着力代表精英,抓好队伍建设

1.广泛物色发现。据2015年统计,山东省注册社会组织4.1万余个,从业人员49万多,其中有党外人士34万人,占69%以上。2015年以来,省委统战部联合有关部门对全省606个省级、442个市级、449个区级社会组织认真摸底后,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推荐、组织考察评估等步骤,以社会组织中的领导班子成员、专职管理人员及骨干成员为重点,建立起一支拥有3200人的省市区三级社会组织代表人士队伍。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建立数据库,为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强化教育培养。第一,探索将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学习考察制度。第二,分层次、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利用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教育阵地,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形势政策培训;探索开展“同心”法律大讲堂、双创大讲堂、道德大讲堂和文化大讲堂;积极推荐参加中央、省委统战部门及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班、研讨班、进修班等。第三,强化实践锻炼。探索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在坚持充分协商、人岗相适的基础上,制定选派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到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到与群众联系密切、服务性强的窗口部门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增进了解与认同,增长见识与才干。

3.强化管理使用。第一,创新研发并推广使用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及时了解掌握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基本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第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比如在重点联系的代表人士中建立年度述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第三,将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纳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人员推荐范围,纳入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范围。第四,对于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在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的基础上,在各级人大、政协、社会组织联合会中积极推荐安排使用。

(二)着力组织枢纽,拓展创建工作载体

1.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工作是统战工作向社会组织有效延伸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最新要求,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社会组织通过单独、联合、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党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并将统战工作与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方面结合起来,以提高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合会联系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成立是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成果。自2015年9月山东省正式成立全国第一家由统战部主管、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省级社会组织联合会以来,全省目前已成立近30个市区级同类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组织”,社会组织联合会应重点加强三方面工作。第一,规范、指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研究与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对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指导。第二,履行服务社会组织的职能。深入社会组织之中,倾听会员声音,反映会员诉求,想其所想,做其所需。第三,承担行业自律的职责。按照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帮助会员单位强化组织内部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章程规定依法开展工作[3]。

3.激活工青妇等传统人民团体统战功能。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群团组织加强对有关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针对当前“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的影响力亟待增强”[4]等问题,应积极稳妥地深化群团工作改革,以此激活其自身固有的统战功能。通过功能激活,使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可靠、组织完备、资源庞大、触角广泛的优势,从联系、沟通、引导、服务等多个层面,做好各自所联系界别中相关社会组织工作,团结和引导它们融入党领导的社会组织体系中。

(三)着力工作实效,创新丰富工作内容

1.加强思想引导,这是灵魂。第一,抓好对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的思想引导,实现“抓住关键人,带动一大片”的工作效果。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实践活动,增进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组织代表人士考察调研,引导和帮助代表人士了解市情省情国情,认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社会责任,找准自身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第二,将思想引导与有效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以提高政治引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思想政治引导渗透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解决他们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第三,加强社会组织文化建设,构筑健康向上且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组织文化。从思想文化层面,强化社会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社团习俗层面,引导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健康的行为取向;从工作制度层面,形成科学合理、民主规范的治理体系。

2.助推健康发展,这是基础。第一,发挥服务、协调优势,解决实际困难。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如注册困难、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尚不健全、专职社会工作者人力不足、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社会支持欠缺等[5]。由此,统一战线应充分发挥联系广泛、协调关系、服务社会的优势,依托各级党委、统战部门,为社会组织排忧解难。第二,积极议政建言,优化制度环境。发挥议政建言的优势,通过广泛调研,在为社会组织加强法律保障、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提出咨政建议。当前,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社会组织发展的多项政策尚未定型,这为咨政建议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例如,上海市在2014年以市委“一号课题”的形式,形成了基层治理改革的“1+6”文件成果,社会组织建设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6]。第三,建立孵化场所,加强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初创阶段的草根社会组织普遍存在资金来源不足、能力欠缺等现实问题。同时,政策法律支持不足、配套管理措施不完善的状况也是常态,这就使得“培育孵化”成为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所需。目前,“社会组织孵化”取得较大成功的上海市,已经有近20个社会组织孵化园。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的“社会组织创益工场”也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第四,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对话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搭建党与社会组织交流对话的平台。在宣传政策、交流信息、开展活动中,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新本领。

3.促进发挥作用,这是根本。第一,搭建服务社会平台。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打造“智慧兰山”网络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义务宣讲、科技咨询、送教下乡、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烟台市积极推动市足球协会等3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协调筹建烟台创客联盟、创客学院,开展“同心共圆中国梦·建设美好新烟台”等活动。这些经验比较可行,值得推广。第二,搭建参与社会治理平台。青岛市统战部举办观摩交流活动,牵线帮助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项目。临沂市兰山区指导部分社会组织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上实践效果明显,值得学习。第三,搭建协商议政平台。社会组织协商是我国“6+1”协商民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湖南省环保厅在制定相关准则时,就组织省内各主要环保组织进行沟通协调[7]。这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山东省青岛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与外部、社会组织之间和社会组织内部事务三个层面的协商民主,推动了社会组织协商有序健康发展。这是山东省比较成功的实践。

三、制度保障:构建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社会组织大统战工作格局

(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体制机制

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大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各级党委应把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工作总体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第二,各级各有关部门党委负责同志应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相关活动,带头与社会组织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同时,经常听取情况汇报,加强工作指导,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等支持。

(二)建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

在现行的多重管理体制框架内,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仅靠统战部门一家的努力远远不够,而需要统战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民政部门、各业务主管(挂靠)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党委统战部门应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密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党委组织部门应把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任务,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同检查、一并考核。党委宣传部门应加强宣传,及时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典型,为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民政、教育、卫生计生、司法等社会组织比较集中的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做好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和推荐工作,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由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民政部门、各业务主管(挂靠)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参加、齐抓共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三)建立健全统战资源整合机制

统一战线具有理念、组织、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将这些优势充分运用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中,将会在更大程度上起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统战目的。比如,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在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试点中,创新依托统战资源做工作的工作思路,借助统战系统内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方面的力量,实施了“同心·一对一、手牵手、心联心”三大主题工程。工程要求一个民主党派对接一项试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压力传导,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一个工商企业牵手一个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进行一对一策划扶持,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竞争力和影响力;一名统战干部联系一个工作平台,定期开展联系走访,解决问题,指导工作[8]。这一做法充分实现了统战资源的“存量盘活”与“增量添彩”,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比较可行,值得推广。■

[1] 程芳.社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亟须开拓的新场域[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6):43.

[2] 雷明贵.合作网络视野下的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以社会组织参与“同心工程”实践为例[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45.

[3] 于洋.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54.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10/c64387-27282531.html,2015-07-10.

[5] 胡筱秀.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11):57.

[6] 基层大改革—解析2014上海市委“一号课题”[N].解放日报,2014-12-30.

[7] 湖南省环保厅组织省内各主要环保组织召开沟通协调会,讨论《湖南省公民环境保护行为准则》的征集发布活动[EB/OL].http://www.xtepa.com/xhdt/hbdxx/2015-04-28/507.html,2015-04-28.

[8] 程芳.创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几个维度[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5):42.

D613

A

1008-9012(2017)03-0043-05

2017-07-16

李荣梅(1981-),女,山东禹城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 白继英)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