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看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2017-04-11李仁质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派多党合作章程

李仁质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参政党建设研究

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看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李仁质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我国现在共有八个民主党派,每个党派的章程都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各民主党派的章程反映了民主党派发展的历史。党章是一个政党性质的反映,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来看,民主党派并不具备现代意义政党的属性。因此,民主党派成立早期,中共便将一些进步的党派称为“爱国党派”,1947年以后称为“民主党派”。此后,一些党派也在一些重要的文件中自称“民主党派”。民主党派章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如今,八个民主党派都制定了较完备的章程。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政党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主党派;党章;章程;政党性质

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近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政党成立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党的章程,并按照党章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开展活动。党章是一个政党根本的纲领性文件。我国现在共有八个民主党派,每个党派的章程都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各民主党派的章程反映了民主党派发展的历史,反映了民主党派思想理论的发展状况,反映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水平,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进程。要了解一个政党,首先要从研究一个政党的章程开始。

一、研究民主党派的历史应从研究民主党派章程开始

研究民主党派的历史首先要从研究民主党派的章程开始。研究民主党派的党章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主党派的发展历史,了解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目标、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了解多党合作发展的历史,更好地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党章在民主党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是民主党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明确各民主党派的性质、职责和目标任务,规范组织发展,推动民主党派各项工作正常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民主党派党章集中代表了民主党派全体成员的意志,是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发展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党派建立组织制度、规范民主党派组织内政治生活、制约民主党派行为的根本依据,是民主党派实现组织统一、行动一致的重要保证,也是民主党派存在、发展和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二,党章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民主党派的党章是结合民主党派建设实践制定的党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统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党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民主党派成员及其组织贯彻和维护党章的过程,都是围绕党章展开的具体实践活动。民主党派党章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党章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各民主党派的党章随着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不断修订,仅新中国成立后就进行了十二次修订。从民主党派党章的修订变化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历程,也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历程。

(二)研究民主党派党章的意义

民主党派党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党章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因此,研究民主党派党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研究民主党派党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党章是党派的重要文献之一,每一个时期制定党章的过程,就是总结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经验、总结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民主党派党章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主要内容体现了多党合作的基本原理,反映了民主党派发展的历程,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一切行动的党内法规,是一个科学和完整的体系。民主党派党章中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项规定都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些理论观点和规定都以多党合作理论的发展、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各民主党派党章对党派的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政治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以及党的纪律和党员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体现并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的基本原理,构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认真研究民主党派党章的理论观点和各项规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在民主党派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理清党章理论观点和各项规定的相互关系,并与民主党派相关文献的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我们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二,研究民主党派党章有助于总结党派建设经验,提高党派自身建设水平。民主党派的党章是党派建设的经验总结,反过来又指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建设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修订。每一部党章都是一定历史阶段民主党派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把各民主党派历届党章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就可以系统地、完整地了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民主党派党章研究是全面、深刻地总结民主党派建设经验、推动和加强民主党派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大大丰富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研究民主党派党章有助于加强民主党派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对于任何一个政党自身建设都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民主党派要把政党建设中的理论形态变为实际行动,就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实现。政党如果只限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不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过去的错误就有可能重犯,必须用制度和规章加以规范和克服。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中形成的一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也要通过制定和形成良好的制度来坚持和发扬。

一个政党的党章是党的最根本的制度和最高的行为规范,它规定、引导着政党制度建设的方向,决定着政党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党章,可以了解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历程,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有助于民主党派加强各项具体制度建设。

二、民主党派的成立和早期章程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各党派并不是一成立就有自己的章程,其中只有民建、民进在一成立时就制定了本党派的章程,而其他六个党派在成立一段时间之后才相继制定了各自的章程。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同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为最高理想。这也可以说是民革成立后的一部并不完备的章程。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规程》,这是民盟首次提出自己的章程,会议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团结、民主”的政治主张。

《民主建国会章程》是1945年12月16日制定的。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召开了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民主建国会成立宣言》、《民主建国会章程》、《民主建国会政纲》、《民主建国会组织原则》等重要文件,宣告了民主建国会的诞生。

中国民主促进会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治组织。《民主促进会简章》是民进的第一个章程,该章程比较简略,并不是完整形态的政党章程。新中国成立后,民进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为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宪法为准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纲领。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原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年9月1日发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作为该党的政治纲领。1947年2月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通过农工党第一部正式党章《中国农工民主党党章》,宣布农工党代表农工平民利益,并正式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的任务是:为彻底完成民族解放,实现民主政治,达成社会主义。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25年致公党一大和1931年致公党二大都没有制定党的章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会议通过了致公党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章程。

九三学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更名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重庆正式召开。大会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主张》等文件,但并没有比较正式完备的章程。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9月10日,九三学社第二届全国工作会议扩大会议通过了《九三学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九三学社才有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社章。

1947年11月12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正式成立。成立时制定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纲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规程》等文件,于12月1日在香港《华商报》正式公布。台盟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帝爱国民主斗争,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1949年10月以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民主党派都宣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党派的政治纲领。此后,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修订工作也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都先后进行了章程的修订工作。到1956年底,八个民主党派都有了正式的比较完备的章程。

三、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看民主党派的性质

研究民主党派早期章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主党派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多党合作发展的历史。

(一)民主党派早期章程的特点

一是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并不是一成立就有自己的章程的,其中只有民建、民进在一成立时就制定了本党派的章程。民建章程相对较完整,民进章程则非常简单,无论结构和内容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党章。其他六个党派成立后并没有制定党章,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才相继制定了各自的章程。

二是没有本党派长远的奋斗目标,大都是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而制定的中短期目标。

三是党派缺乏政党独立性,往往依附于其他大的政党,没有自己独立的终极奋斗目标。

四是没有一整套完备的领导组织架构,也没有完整的组织发展策略和规划,党派成员发展局限性较大,往往只局限于某个阶层的人员,限制了党派的发展。

(二)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看当时民主党派的性质

章程是一个政党性质的反映,从民主党派早期章程来看,当时民主党派并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政党属性,关于这一点,当时的民主党派基本上都是认同的。1941年10月16日,民盟在其机关报《光明报》社论中就明确指出,新成立的民主政团同盟“本身不是一个政党,所以不要看作国内两大党之外,政治上又增多一竞争的单位。它只是为了当前时势需要,而作此联合行动”[1]。民建主席黄炎培在民建公开茶会上的书面致词中也这样讲:“有人问:此组织是否政党?此问殊难遽答。”[2]这说明民主党派自身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成员的构成相对单一,其成员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与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在民主党派成立初期,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一般称其为“各党各派”、“各党派各联盟”、“爱国党派”等。1945年4月,毛泽东最早使用了“民主党派”这一概念。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多次使用“民主党派”这一概念:“一个为各个抗日民主党派互相同意的最低限度的具体纲领,是完全必要的”[3],国民党政府需“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4],并郑重表示“共产党人愿意协同各民主党派、各部分产业界,为上述目标而奋斗”[5]。

周恩来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也使用了“民主党派”的概念。他说:“我们号召全中国人民,全中国民主党派,全世界中国民主分子,我们愿意和他们一道,为打破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奋斗到底。”[6]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民主党派”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当时各民主党派的认同。1945年9月中旬,中华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人章伯钧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对时局的谈话时,就使用了“民主党派”这一概念,他说:“国民党应立即结束党治、实现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7]1945年10月11日,民盟在回顾该党历史时也使用了“民主党派”这一概念:“于是产生了这个民主党派联合体的同盟。民国三十三年经过一度改组,把民主党派的联盟改为广大民主人士的联盟。”[8]1946年1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张“国内一切民主党派,一律处于合法平等地位”[9]。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郑重要求恢复三大政策,“故容共政策,亦应扩大为联合国内一切民主党派之政策”[10]。

1948年5月5日,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1949年积极参加新政协会议。1949年9月,张闻天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讲话中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本身是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将来的新政府,又是一个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友党,继续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民主党派”一词就成为专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党派的统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民主党派被界定为“参政党”,在此后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修改中都使用了“参政党”一词,表明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党派已经成为现代意义的政党。

各民主党派党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各民主党派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各自的章程,已经先后十二次修改完善章程,如今,八个民主党派都有自己比较完备的科学的党章。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政党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选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115.

[2]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民主建国会历史文献选编(1)[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49.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5.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9.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

[6] 解放日报,1945-05-01.

[7] 肖翰香.为和平民主而斗争[J].前进论坛,2010(7):1.

[8] 邱钱牧,林浣芬,王继春等.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第二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233.

[9] 中央通告第46号—关于对第三党的认识和态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0]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宣传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历史道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84.

[11] 赵社民.民主党派称谓的由来及现存价值析疑[J].学术论坛,2010(7).

D665

A

1008-9012(2017)03-0011-05

2017-07-28

李仁质(1957-),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编审,中央统战部本溪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白继英)

猜你喜欢

党派多党合作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党派我来的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
三大特别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