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17-04-11石瑞宝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教学

石瑞宝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会计学院,济南 250103)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石瑞宝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会计学院,济南 250103)

在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是实现自身突破发展的可行路径,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通过深入全面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从课程、师资、教育支持、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可供尝试的建议和措施,期望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纷纷将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连年递增,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矛盾,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需要通过创新创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进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及时抓住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突破口,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自身的内涵化建设。同时,也要看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也是国家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水平需要考虑的政策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丰富,是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20世纪中后期高新技术、科技发明的不断涌现是其出现的重要动因。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整体,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创新的程度决定了创业的成功与否。一般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1]而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从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总体来看,创新教育侧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注重创造行为的发生,但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伴随改革开放而新建的一些地方性的高校,另一类主要是近些年来从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既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很多,但普遍缺乏内涵建设,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未来发展的后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应用型不是层次的高低,而是类型的不同。”[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存在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大,这些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创新创业成为潮流的今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用型本科高校起步晚、底子薄,应该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充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培养大批服务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自身突破与发展的可行之道。

二、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英美为例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47年最早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在其后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涵盖创业意识、能力素质、实务操作等内容的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英国从国家竞争优势战略高度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创业人才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鼓励创新、创业,包容失败,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政府政策和推进措施。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4]

总体来看,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虽然各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如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英国则更偏向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培养。但其共性更突出,具体表现为四个主要特点:分别是拥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成果、注重模拟体验式教育和引发直接性的创业活动。[5]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伴随改革开放逐渐兴起,其后政府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个别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实质性措施和办法。2002年,教育部从全国选取了9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教育正式迈出了第一步。作为创业教育的后来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大致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种模式以学生整体能力提升为重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将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种侧重创业知识的课堂教授、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侧重商业化运作过程;第三种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既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素质培养的结合,又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6]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课程开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一些学校创立了专门性的创新创业研究机构,通过学术研究推动创新创业教学,也有部分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教学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7]同时要看到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依旧任重道远。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初步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以下主要从课程建设、师资构成、科学研究、支持措施、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绝大多数高校并未进行统一的学科规划、编写专门的教学教材,在课程整体规划与安排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很多学校甚至只是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国家政策解读、选修课等“零敲碎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受教师、学校及学校所在区域的影响较大,无法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在师资建设方面,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师资往往来自行政岗位、教学一线,甚至有部分临时“拼凑”的师资。师资队伍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门性、系统性教育,长期在高校工作也没有足够的企业工作经验,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一群从未创业的老师教授一群从未创业的学生如何进行创业”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各高校来自学校外部的创业师资队伍数量较为薄弱,尽管有些学校尝试应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等担任客座教授,也主要是采取讲座的形式,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效不甚明显。

(三)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大都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不少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性作用。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于传统“研究型”大学,不突出强调科研水平,但有针对性的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当前有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设立了一些创新创业研究机构、研究指导中心,国内也围绕创新创业召开了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还比较少,整体的研究水平不是很高,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激励性办法和措施调动研究的积极性。

(四)资金场地等支持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有更多配套支持措施和办法。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本身能够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有限,来自于政府、企业等渠道的资助也相对较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不足。另外,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课堂,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受资金、学校面积等限制,在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欠缺,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也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的需求,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最终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可以通过考试成绩较为直接简单地反映教学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其教学评估方式也更为复杂。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环节较为薄弱,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最终就难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和反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也不能及时做出客观地分析研判,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需要做好整体的规划与设计。本文针对当前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办学经验和相关措施,从加强课程体系化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完善教育支持体系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课程体系化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指导框架,不断推进课程体系化、系统化,保证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围绕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思维习惯及经营管理知识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系统编写创新创业教材。要合理安排学期分布、课程学分学时,科学设计教学大纲,逐步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统一,保证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知识。要避免将“企业家教育”推向全体学生的“窄化”和把创业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的“泛化”倾向。[8]人才的总体培养规划中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把握住师资引进和培养两个重要环节,通过各项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首先要在校内选聘一批理论知识丰富、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专门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学生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咨询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引进来”,拓宽师资渠道,积极组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聘任成功的创业者、企业管理者、政府主管部门人员等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将更多的创业经历、实践经验等介绍给广大学生,做好创新创业活动的精准指导和培训,使创业项目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另一方面,要坚持 “走出去”,选派优秀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提升其教学能力。同时,为弥补当前科研水平的不足,要依靠师资队伍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研究,充分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发挥科学研究在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中的助力作用。

(三)积极完善各类支持措施

高校要使自身成为联动协调的枢纽,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完善各方面的支持措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保障措施。首先要争取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在企业创立申请注册、税收减免、无息贷款等方面推动出台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创新创业主管部门要协同合作,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助力者。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内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仿真化的实践训练,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各类创新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基地等建立良好关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实践实习平台,实现校内学习训练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及创新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能力。再次,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对创意性强、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创业方案提供各方面的专门支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

(四)科学制定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了有效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建立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根据评价目的,选好评价主体,将评价内容细化分解,确立各项评价指标,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力求能够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和质量。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总结出成熟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及时研判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实现对培养过程、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优化。同时,也要根据每个学校与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评价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教学水平。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根据学校所处区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充分审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坚持开放办学的思维,积极加强同区域内政府、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多种途径和平台,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另外,也要注意到,创业教育固然有一定的普及性教学模式可供采用和推广,但正如“创新”、“创业”等概念本身就意味着要打破既有的模式与既定的常规一样,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各个学校应该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将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高晓杰,曹胜利.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2]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5):35-38.

[3]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4]张春虎.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8-59.

[5]周波,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56-58.

[6]柴径.以点带面 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0):39-40.

[7]雷家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 世界察,2007,(2):26-29.

[8]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责任编辑:孙书平)

A Study o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I Rui-bao

(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3, China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trend of the tim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re focusing on improvement of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which not only makes breakthrough in their feasible paths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a further context, this stands for the practical need of promoting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first unfold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and current dilemma within applied colleges according to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n it proposes several pos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referring to course, teachers and education support, aiming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 and insights on the focused areas which have been mentioned abov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2017-03-10

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石瑞宝(1978-),男,山东青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008-7605(2017)04-0073-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