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策略探讨

2017-04-10肖真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小练笔阅读教学作文

肖真君

摘要:阅读教学中,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让小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笔,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小练笔;作文;阅读教学;思维

G623.2

课堂上设计片段训练,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笔者教六年级这一年里,从开始由少到多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小练笔,开始由一个单元选一两次练,后来到笔者认为哪课值得练就练哪课。

一、进行仿写,降低作文难度

小练笔的形式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亦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性的段落,让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有效地形成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淳朴可爱的海边农家少年。笔者教学后设计仿写一段人物外貌的话。有小学生写道:“她长着浓眉大眼,脸颊泛着微红,戴着一副粉红色的全框眼镜,乌黑的秀发扎成‘马尾辫。她喜欢穿着舒适的上衣,配着一条宽松的‘口袋裤。瞧她这打扮,显然是一个运动型女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性格,还带着一丝羞涩。”教师亦可以在教学总分、并列式段落后适当知道小学生填空、仿写,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

二、激发感情,抒发真实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往往在抒发真实情感的内容上,小学生有话可写,并且真实感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激发情感的地方特别多,如本学期在教学“人与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小学生一度地被课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它们的丰富情感后,感动之余更受震撼。这时候设计写的训练,既可以使小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又能抒发出小学生的真实情感来。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笔者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小学生反复品读。在读到“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让小学生想一想嘎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在想些什么。小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嘎羧想说的话:“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儿的! “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小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嘎羧的忠诚与善良,激发了对战象嘎羧的敬佩之情,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补充“空白”, 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制造一些“空白”让小学生进行补充。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于是画。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穷人》一文中省略号的运用特别的多,如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非常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因此,笔者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一小学生写道:“她内心极其矛盾,她怕,她怕丈夫回来会骂他、打她。她怕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挨饿,她怕养不活这些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家也非常的贫困,自己一家也难以温饱,她也知道丈夫其实并不坏,只是他捕鱼那么的辛苦,养活一家已不容易,还要再添两张嘴行吗?可又想,如果我不管,这两个幼小的孩子肯定会夭折,我不忍心,作为母亲我何能忍,再说也对不起西蒙呀,我宁可挨打,挨骂,宁可自己一家缩衣减粮也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同学通过朗读、体会,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去了。

小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四、捕捉精练处,激发小学生思维

在习作指导时,常会要求小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可是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写具体,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具体。有时教会了这种情况写具体,却又遇见那种情景不会写,渐渐发觉课堂上的小练笔倒是个不错的练台。课文中有的语言相当精练,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可以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小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主人公内在精神的把握。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简略概括:“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透过小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其实教学中有许多“写”的影子,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并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读”与“写”便能如鱼得水。

五、续写训练,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续写的训练,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创造性地作文。

六、总结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生成感悟和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结合高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其阅读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倪赐余.兴趣引路方法入門: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

[2]宾璐.关于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式.金色年华:下, 2009(2)

猜你喜欢

小练笔阅读教学作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