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

2017-04-10秦效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秦效宏

摘要:为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本文基于共生理论,把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单元,按照共生体在共生单元中融合的紧密程度,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基于课程之间的融合关系分为一体化共生、间断共生和点共生;针对不同共生关系下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分别进行分析,并就课程实施的共生环境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建设

G642.0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规律的逻辑展现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自成体系,否则将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不能脱离专业课程而闭路运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本文认为“专业教育 +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变革的目标,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策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专业教育超越了“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模式,回归到“育人本位”,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优化配置教学内容。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无论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資源建设,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在课堂上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才是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缺乏有机融合,本文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融合工具。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视角——共生理论

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1879年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互相依托,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这种关系的结果使双方更加适应环境、共同发展。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基本要素构成。共生的存在需要一个基本的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共生体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共生单元中共生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形成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有点共生、间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三种类型。共生关系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影响共生的因素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共生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共生理论也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资源建设

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按照共生理论的理论框架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资源建设,目的使专业教育超越“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模式,回归到“育人本位”。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单元

按照共生理论,两个事物融合的基础是共生单元,是共生关系存在的物质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理应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单元,两者在课程中融合共生应做到:

1.课程目标共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专业教育是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因此,可以在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找到与专业课程目标的融合点,形成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专业课程目标,进而根据专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融合如图1所示。

以电子商务专业中《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为例,课程的能力目标中就可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把握市场机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目标中融入税收、企业法规等,在素质目标中融入创新创造思维、强烈进取心和积极心态等。形成包含创业教育目标的新课程培养目标见表1。

2. 课程内容的共生和教学过程的共生。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内容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职业需求重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实现了项目化,教学法采用项目和任务驱动,一个教学项目的完成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课程的内容为一个项目“XX产品营销策划与推广”,由一个大项目和多个子项目组成。教学过程是由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各个组通过进行市场调研、策划、实施、成本分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学习网络营销策划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合作、成本分析等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共生。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认为,两个事物在共生单元中融合共生,按照关系的疏密分为一体化共生、间断性共生和点共生三种。

一体化共生。一体化共生是指共生体深层融合成为一个有机体,是共生关系的最高阶段。专业教育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像《网络营销与策划》采用项目化和任务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就是一体化的共生。一体化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如表2。

间断性共生。间断性共生是指共生体在成熟的情况下就形成共生,但是持续性不强不成熟就间断的共生。专业课程中有些课程由于内容特性,不能做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融合,只能在课程中某个时段和某个章节通过模拟企业情境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这些课程就形成间断性融合课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课程,全过程难以形成一个大项目模拟企业创业,但是可以根据课程中的技能和知识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模拟出企业部门承担网页美工、静态网页制作的形式来间断性地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间断性相融合的课程见表3。

点共生。点共生是指共生中的一种寄生关系,其中以一方为主导,另一方 (寄生方) 则非常式微的共生关系。专业教育中有些课程因为理论性和基础性强等原因,较难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体化或间断性融合,但是这些课程中有个别知识点、技能点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个意识和素质教育融合,将这些课程称之为点共生课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在讲市场理论的时候针对某一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同时融入创业市场分析和机遇把握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进行点共生的课程见表4。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和共生关系之外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因为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正向的共生环境对共生体起激励和积极作用。负向的共生环境则对共生关系起抑制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生环境是指共生课程的实施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是项目化的教学,因此,课程实施要按照项目化的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室既能进行教学又能进行企业业务运营,让学生置身于企业运营的氛围中进行专业学习,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建立起校企共建实训实验中心,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开展实战实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在实训室依托承接来的企业项目,通过市场调研、网络推广等专业实践,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和把握机遇能力。通过企业进校园、工作室进专业、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形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的教学环境。。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知识模块体系,是指在专业教学体系内根据专业特点增设或融入创新创业類教学内容,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单列,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获取全面而实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体系要全方面、多层次,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和实践教学体系等,应重视二者结合的贯通性和有机性,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增进。

(二)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课程层次设计上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围绕围绕专业知识学习,逐渐培养创新性认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校外企业家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企业家通过实际创业案例来鼓舞学生创新创业,形成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以创意实验室、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

(三)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本土化程度较低,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优秀师资严重短缺。学校应从教材编制、教学考核、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改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课程教学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形成跨界思维和知识结构。采取知识结构弥补和能力素质再造相结合的多元组合模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加大实践平台建设

在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共享,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在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的作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创新创业集群网络,创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仇志海,洪宵.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范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54.

[2]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独立学院演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27-29.

[3]王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融合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49.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