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2017-04-10蒿峰

齐鲁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马首下唇上唇

蒿峰

玉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已有了近8000年历史。龙在中国先民心中是威武、吉祥、庇佑的象征,也是先民与天、神沟通的媒介。古人认为龙能主宰风雨,保佑风调雨顺,能载灵升天,给人们降下祥瑞。石器时代龙的形象从出现到发展完善,是古人综合许多动物特征想象而成的神物。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地域龙有不同的形象,有人面龙、猪首龙、马首龙、牛首龙等等。这些形象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统一为马首龙,基本形象是蛇身,“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一基本形象主导了新石器时代商周以后龙的形象的完善,体现了多元而统一的历史。

玉器中最早的龙的形象出现在红山文化。“C”字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是早期形象的代表。内蒙三星塔拉出土的玉龙高26厘米,胸前挺而微翘,马首,唇紧闭,双眼呈梭形突起,背有长鬃,龙背上有一对钻孔,用于系挂。设计雄奇,琢制精湛,抛光细腻,龙体虬劲,张力十足,长鬃飞扬,生气勃勃,充分展示了先民对龙的无比崇拜。

商周时期,玉雕龙增多,形象逐渐完善而不断变化。商周玉龙多为片状,作为佩饰使用。龙的形象为蜷曲的蛇身琢繁复的纹饰表现鳞甲。龙为长面,眼珠外突,头部有双角,张口露齿,狞厉威严。商代龙背处出现扉牙,到西周固定为锯齿状的背,龙口上唇呈钺形,下唇如斧一般向内翻卷。前期无足爪,商后期到西周逐渐出现足爪,更显威武有力。商周高级别青铜器,常见各种龙纹的装饰,成为主打纹饰。

春秋时期,儒家“君子比德于玉”,使得贵族佩玉成风,龙正是最好的题材。玉龙的设计更具装饰意味,造型以璜形器为主,两端对称雕龙首,中间盘曲雕为蟠螭纹,或隐起云纹,繁复紧密,工艺规整,抛光精良。

战国是玉龙大发展时期。战国之世,社会动荡,各国之间争斗不断。反映在玉龙佩饰上,便是飞龙在天,腾云驾雾,鲜活灵动,极富张力。战国玉龙多为片状,其形弯转虬曲,表现龙的动感。身体有一弯、二弯、三弯、多弯之分,俗称“S”龙。其突出特点,龙首有角或耳,有的上唇长,下唇短且内卷,并与上唇相连形成圆孔;有的龙口大张,两个獠牙相对,下唇琢成斧形,形象凶猛。龙眼有菱形,杏形带梢等几种,身缘出鳍状毛发以为腿。龙身用阴线或浮雕谷纹装饰,战国后期出现蒲纹,颈、尾、爪不饰谷纹而用单阴线装饰,龙体虬劲狂放,张扬奔腾。战国龙纹与凤纹结合者很多,称为龙凤佩,与螭虎合雕作品亦多见。还有的作品玉龙腾飞,有仙人立于云端,表达了古人乘龙飞升的梦想。

汉代玉龙龙身向盘形发展,龙的四足是尖爪状,头似马头,龙角似马鬃,细长如宽带,眼睛形状多种,主要是方圆形眼,椭圆长角眼,威风凛凛,非常有神。龙为长唇,呈斧钺之形。有的龙身上出现了翅羽。器皿上龙纹与风、火、螭、凤结合的新图案大量出现。

隋唐以后到明清,玉龍变化主要在于身姿,身形更长,蜿蜓游动,威武而有生气。腿部肌肉更加有力,爪如弯爪,尖锐锋利,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鬃毛胡须从无到有,从稀到密,背鳍逐渐丰满,由短而长,唇部出现火熖,身生毛发。龙角区分单角双角,分岔与不分岔,细目与突目并存。此时龙纹为帝王专用,其威严元素的增加,是加强皇权,神化帝位的政治需要。

猜你喜欢

马首下唇上唇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马首”回家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马首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伴下唇组织坏死缺损1例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巨大唇癌单纯切除术后下唇延长成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