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刻是我一生的爱好和事业

2017-04-09

浙江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竹刻嘉兴市技艺

冯嘉生,1946年出生,浙江省嘉兴市凤桥镇人,浙江省第五批非遗项目“凤桥竹刻”传承人。

我叫冯嘉生,1946年出生在凤桥古寺石佛寺河对岸的冯家大院,自小深受父亲书印熏陶,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篆刻,后又学习木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受父亲爱好竹刻并收藏竹刻艺术品的影响,开始钻研仿古竹刻。我从仿制父亲珍藏的竹刻白菜笔筒开始,慢慢独立创作竹刻作品,由此竹刻成为我一生的爱好和事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制作的仿古竹刻笔筒、屏风、竹片等竹刻工艺作品已小有名气,被称作“冯氏竹刻”。我的作品或被民间收藏家收藏和拍卖,或成为家庭摆设,影响力渐广。

1949年前,我的家庭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自从母亲在我6岁时过世,父亲就不太关心家里的生计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篆刻和结交艺术名仕上。我从小受父亲影响,跟着父亲学篆刻,父亲不但没有加以阻拦,反而认为我有艺术天赋,对我大加鼓励。19岁那年,我作为知青“下乡”到农村,由于不大会干农活,工分年年倒挂。为了生计,我给周边需要制做家具的人家刻木工雕花,所得收入除上交队里的工分钱外,还有一些盈余。在“下乡”的15年里,我边务农边从事木工雕花,且师从许明农先生。这段经历为我日后的工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题材来源。

1979年,我调回凤桥车轮厂做木模工,我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能够潜心钻研竹刻与黑陶的制作技艺,并积极向父亲的故交钱君陶、刘江、林乾良等名家请教。我的第一件被收藏的竹刻作品是仿清翡翠雕刻大白菜,后来我又仿制了很多文房用品,如笔筒、小屏风等,其中的一件作品还上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且令专家感到真假难辨,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1996年,我从企业提前退休,创建了“半壶斋”竹刻社(竹刻社先后改名为凤桥镇冯嘉生工作室和嘉兴市冯氏竹景陶韵工艺品有限公司),专心从事竹刻创作。很快,我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创作了很多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并探索和开发了竹刻新工艺,如研制出“贴青”浅浮雕和多层“贴青”深雕两种竹刻新工艺,使竹刻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作品门类进一步完善,为竹刻艺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推动竹刻技艺上了新台阶。可以说,我在继承传统竹刻技艺的基础上,开创了“凤桥竹刻”的全新竹刻艺术门类。

我认为,要传承竹刻这一门传统技艺,必须不断创新工艺。我和学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作品《清明上河图》。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竹子表面的弧形面影响创作效果,经过摸索和反复试验,我创造性地提出了“反青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制作中。该工艺是把竹子表层约0.2毫米的竹皮加工成平面竹片,再在上面雕刻,由此打破传统竹子雕刻的局限性,还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反青技术”受到业内高度评价,并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还获得了一项省发明奖。

2005年7月,我参加了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博览会,我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在大会上一举夺得省工艺美术方面的最高奖项“天工奖”,成为嘉兴市参展作品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作品。2006年5月,我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家。同年7月,我独立创作的《群仙祝寿图》获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同年,“凤桥竹刻”列入嘉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成为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荣获嘉兴市艺术成果奖。2008年12月,我独立创作的竹刻系列作品,被嘉兴市南湖区列为优秀旅游商品。2009年8月,我的竹刻作品《南湖》《高山奇树》《文易读书》被嘉兴博物馆永久收藏。2009年11月,我的竹刻系列作品被嘉兴市评为优秀旅游商品。2010年4月,我独立创作的多层“贴青”深雕竹刻作品《拓溪客堂图》屏凤在浙江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另一件“贴青”竹刻作品山水画筒被评为铜奖。2011年,我获得浙江省优秀人才奖。2012年,我的作品获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2013年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14年获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最高工艺美术奖。2014年,我的竹刻作品《迎客图》在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获工艺美术奖。我的作品被许多文化人士作为馈赠外宾和好友的首选,一些作品还被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省工艺美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王星记扇业博物馆、嘉兴市博物馆等永久收藏。2017年1月,“凤桥竹刻”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成为“凤桥竹刻”的传承人。

“凤桥竹刻”与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不同,它是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制作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件作品往往凝聚了作者大量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传承“凤桥竹刻”缺乏资金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对此能予重视。

我以凤桥镇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的身份,与学校合作,在学校开设竹刻培训班,讲授“凤桥竹刻”技艺,从小培养孩子对竹刻这门艺术的兴趣。从2005年开始,我在家中开设竹刻培训班,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有一定美术基础、有这方面爱好,我都乐于义务传艺。我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传承“凤桥竹刻”是我的责任,多一个人会竹刻技艺,就多一个传承的机会。我先后传授和带领的一批学徒当中有许多人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竹刻作品,这使我感到无比高兴与自豪。

猜你喜欢

竹刻嘉兴市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浅析现当代嘉定竹刻的发展与传承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