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7-04-08毕文斌

财税月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概念问题

毕文斌

摘 要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论是从制度到实施,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努力探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切实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的审计取证难、责任追究难、处理处罚难、结果运用难等诸多问题,无疑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应全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概念;问题;对策

审计评价应该围绕审计内容,围绕经济责任,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法规依据不充分或难以定性的事项、都不能妄加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判断和鲜明的观点进行评价。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广义、狭义方面展开理解。其中,广义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所有的审计,因为在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中,包括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其核心目的是确保财产的完整、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准确,从而有效明确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责任。可见,从本质上来说,无论哪一种审计,均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狭义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特指独立的审计部门,受国家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党政相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他们职责范畴内所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展开一系列的审计工作,以对他们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予以监督、评定。

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

将经济责任审计混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评价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即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而且对被审计单位对外提供担保、存在的正在诉讼中的未决经济案件等可能造成的或有损失,应承担的或有责任不予披露,不明确责任将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审计评价内容不明确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分析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评价及事不及人

由于任期经济责任的风险较大,审计人员害怕承担风险,只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评价而没对被审计者在任期内的工作状况,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只反映被审计者任期内所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对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后果及被審计者对这些问题所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造成评价主次不分,背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4.审计评价超出审计范围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因此,审计对被审计者的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从经济责任的有关内容进行。但在实践中有的审计报告总想全面评价被审计者的功过是非,从而超越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范围,把不属于经济责任的评价的内容加入其中,过多涉及其政治思想和工作事务。比如:“在任职期间,工作勤恳,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为单位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工作”或“在任职期间,被评为先进文明单位”等等,使审计评价脱离了“经济责任”的范畴,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事实上也是不科学的。

三、改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策

1.准确定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一是围绕干部管理职能,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系统、辩证地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问题,而不是机械地照搬过去或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其简单、片面地下结论。应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审计评价的片面性。二是对审计评价应做到切实可行,简便实用,不能超越审计权限,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以及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进行评价。三是审计评价应根据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需要,对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给出正确的评价意见,为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四是把握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性。

2.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评价目标开展审计工作

一是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的总体框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明确审计重点,同时围绕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取证;二是对发现的问题要善于运用审计调查方式加以分析、解剖,及时与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挂钩,明确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便于做出审计评价;三是审计报告应围绕评价目标,以评价指标为主线,以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作为基础,准确划分经济责任,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3.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

在审计评价上,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增设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使审计评价标准真正反映干部是否全面、规范和有效地履行了经济责任。在关注干部权利运用和经济责任履行合法性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被审计干部经济行为的绩效性。因此在审计评价标准上,应增加反映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同时建议及早颁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南,专门规定重要经济决策建立与执行、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财经法纪、个人廉洁自律等相关定量与定性指标,以及行业标准和地区水平的参考值,以判断履行经济责任职责的优劣。

4.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交接制度

应将工作交接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之中,前任、继任人员都要填写《经济责任交接表》,签订《经济责任交接承诺书》。离任应承诺交接表中的资料及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继任应承诺对所交接的全部经济事项继续履行经济责任。建立经济责任交接制度,可有效分清前任、继任双方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改变“新官不理旧账”的状况,为促进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属于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一项监管领导干部的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凸显了其他审计难以取代的作用,在确保国家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增值以及完善领导干部监管方面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概念问题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