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消费现状与理财能力探析

2017-04-06张钰旋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

张钰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为此,运用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和经济学中的相关原理,对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和理财能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理财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2.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原则、理财能力也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因此笔者对自己所在二线城市的高中寄宿生的消费情况及理财能力进行分析比较。

1 中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1.1 中学生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原理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而没有收入的人也需要消费。这条理论可用图1表示。

由以上理论我们可知中学生的消费主要是由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90%来源于自身劳动收入之外。主要来自父母分配给孩子的生活费,小部分来源于春节的亲朋的压岁钱。笔者自己所在高中生86%的学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万元以上,100%的学生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样平均下来大部分学生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在550-1100元之间,平均每周的可支配收入在120——270元之间。除了个别假期短期打工经历的学生,大部分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都不是通过自己辛苦劳动获得,因此大家普遍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加上9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家庭的准确收入情况,这就导致中学生在消费时普遍就存在一些误区,如不能很好的量入为出和节约消费,甚至很多人存在与同学攀比消费。

1.2 中学生消费支出分析

除了小部分走读学生之外,大部分寄宿中学生的月消费支出大约有60%是用在食品支出上,小笔食品支出主要是一日三餐和零食饮料,大笔食品支出主要是生日、节日的请客吃饭。中学生的消费支出大约有15%是用在学习用品的支出,主要是购买学习资料。中学生的消费支出大约有15%是用在人情支出的,主要是购买礼物在生日和节日赠送同学和朋友。中学生的消费支出大约有5%是用在电子类产品的支出上的,主要是购買电子产品的配件等。还有大约5%的消费支出是用在自身形象支出上的,主要是购买部分洗化用品。笔者在研究时还发现这个数据是个平均数,如果从性别角度来研究的话会发现男生更愿意把钱花在人情消费和电子消费上。而女生则更愿意把钱花在食品和自身形象上。

1.3 中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前面谈到过,因为家长的有意淡化和中学生自己纯粹消费者的身份限制,中学生普遍对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缺乏精准的了解,无法根据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决定自身的消费水平,这就导致中学生在消费时候会产生片面向明星攀比,盲目与同学看齐。

1.3.1 攀比心理

由于网络服务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在中学生中的普及,大部分中学生对吃穿用的名牌都了解比较多,但是了解的大都是这个品牌哪个明星代言,大都不太关注品牌后面的附加值和品牌延伸服务。他们关注的焦点大部分在于偶像代言的品牌我一定要支持,偶像用的品牌我一定值得拥有,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中学生在日用的消费上向明星攀比。比如说一些男孩子特别喜欢一些足球和篮球明星,这些明星代言和自己使用的一些专业的足球和篮球鞋,男中学生不管自己能不能用得上就坚持一定要拥有。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把品牌作为自己消费时候首选因素和主要因素,坚信手机苹果一定是最适合我的,运动阿迪耐克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我的偶像都在用。

1.3.2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并存

笔者在研究时候发现中学生在消费时候存在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并存的现象。中学生在食品、电子类和学习用品的支出时存在着盲目消费的现象。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00后,我们在网络电子时代长大,网游、网络剧、微商、电商、各类社交网站和各种APP对我们消费生活的渗透是全方位立体的,所以我们的消费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出现从众消费。再加上我们处于即将成熟而又不成熟的年龄,所以非常渴望在各种非血缘关系、非正式社交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因此在食品、电子类和学习用品消费时容易做出同学之间相互模仿的消费心理,尤其是同班同学。就笔者所在的班级而言,上了高中之后,班里45%的同学都用上了不同型号的苹果手机,而某一种学习资料某个学霸用了之后,一周之内就会风靡全班,几乎人手一本。

但是在研究服装类的消费时,笔者就发现由于中学生对个性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唤醒,几乎大家都存在着求异心理。具体变现为同样是某个品牌的相同追求,但是款式却都不愿意与大家相同,甚至还有与大家相同就不愿意穿了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选购班服时候表现在的尤为明显,班服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在活动举行完之后就没有人再愿意穿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和别人撞衫。

2 中学生理财能力培养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消费心理,则会形成不良的消费结果,而这种不良的消费结果又会导致再消费时的透支消费从而恶性循环,影响中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对幸福的体验。所以为了更好的消费,为了将来的幸福体验,中学生必须培养理财能力。但是笔者在研究时发现。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除了极少数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外,几乎没有关于中学生投资理财的相关教育课程,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了。笔者结合自己切身经验对学校和家庭如何培养中学生理财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2.1 结合课本,多了解理财理论知识

在高中政治课本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这课对居民投资理财的途径以及各种途径的特点做了简单介绍,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课外读物对自己可以参与的各种投资理财途径多做了解。比如自己的压岁钱怎样存银行能获得最大收益?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的比例多少最为合适?股票价格变动受什么因素影响?基金与股票的区别又在哪里?能不能把自己的钱投一部分在股市里,由家长代为操作等等,随着你了解的深入,你会发现用钱赚钱的感觉会比单纯花钱的感觉好多了。

2.2 家长要有让孩子参与理财的意识

孩子上了高中大多是要住校的,这时候可以把自己家庭的经济现状有选择的告诉孩子,比如家庭的资产有哪些?每个月爸爸妈妈会储蓄多少钱,需要还多少钱的房贷车贷,需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少钱?剩下家庭月支配收入有多少?根据当地生活水平每个月给孩子多少钱合适?这些钱是每个月给一次,还是每周给一次?让孩子更多的参与收入分配里来,增强选择的自主权性,并且做好消费之后的追踪调查。让高中生明白消费不仅是自己的行为,还与家庭的经济息息相关,这样有助于我们养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潘思齐,佳妮,张盼.关于中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6).

[2]张俊,邹泓.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特点及其与家庭理财教育方式的关系[J].心理学探析,2012,(4).

[3]李希东.城市中学生消费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16,(8).

[4]陈思宇.浅谈当代中学生理财习惯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6,(9).

猜你喜欢

中学生消费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国内消费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