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亚五国农产品市场技术贸易壁垒及应对

2017-04-06张小玲唐明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农产品策略

张小玲+唐明文

摘 要:中亚五国与我国一直保有良好的贸易关系,這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该五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中亚五国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出发,研究两者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到中亚五国遇到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打破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壁垒;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2.017

1 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从2001至2015年15年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从0.9952亿美元增长到了15亿美元。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的贸易具有的特点如下。

1.1 中国在中亚五国中的农产品的市场份额高于中亚五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中国在中亚五国的农产品的占有率高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001至2015年15年间,中国在中亚五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3.57%提升至7.1%,中亚五国在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0.55%提升至0.77%。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十五年间的大部分的年份中,大部分时候是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呈现出贸易逆差,逆差年份最大的是2010年,逆差额高达4.9105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农产品的贸易上,中亚五国较中国的农产品有优势,中国农产品抢占中亚五国市场尚有较大的空间。

1.2 呈现出不同的规模和贸易层次

中亚五国中,按照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中亚五国中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哈萨克斯坦成为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总体上,基本形成了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依次排列的市场分布格局,这三国的市场份额占中亚五国市场总量的95%以上。

1.3 产品种类较为集中

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的种类来看,种类较为集中。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的主要是纺织原料,自2005年以来其进口量基本保持在占总进口量90%左右;而中亚五国自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依据占比主要为果蔬类、肉类和咖啡类,这三类产品的总占比约为总额的90%。

2 农产品出口遭遇主要技术壁垒的原因

2.1 信息不对称

由于中亚五国中仅有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WTO成员,而其他三国均不是WTO成员,这就导致了包括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在内的市场准入的要求对外的透明度不够。一些更新的信息未得到及时的发布和传递,致使意图进入这些国家的企业未能及时获知消息。此外,由于中亚五国的官方语音为俄语或本国语言,对于企业而言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2.2 壁垒呈现“多、繁、细、严”的特点

统计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早期主要是饱受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重视对进口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管制,特别是对农残等检测指标的限制呈现趋严的趋势,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增加了开拓这些市场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福利条款、社会责任标准等新型的农业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出口形成新的壁垒。据悉,中亚国家要求的进口单证种类繁多,程序复杂,增加了交易成本,如就进口而言,哈萨克斯坦需要单证14份,吉尔吉斯斯坦要求13份,乌兹比克斯坦需要11份,塔吉克斯坦需要11份,过多的检验检疫单证要求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检验费用,延误了企业跨境交易的时间,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3 贸易行为不规范,贸易政策不稳定

在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中,履约率较低,贸易纠纷频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双方开展农业贸易的结算方式单一、结算机构制约因素较多等相关,同时监管机制以及仲裁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些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性以及连贯性、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展国际合作的相关文件缺乏约束,导致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的风险增加。就农产品贸易方面,由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通关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灰色清关”等一系列问题,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深入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 应对策略研究

3.1 抓住机遇,开展农业合作互补

我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产品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之前由于受到储运条件及运输等原因,很多农产品无法出口到海外,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升,随着渝新欧铁路的运行开通,使得农产品出口中亚五国更具有便利性,使得运输价格也更具有竞争优势。特别是我国应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加强农业方面的合作,这是基于此两国国内经济欠发达、市场也比较小,但是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除了基本的农业贸易之外,还可以在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种植、良种引进与选育及栽培、节水灌溉等方面加强农业合作。

3.2 提升产品质量,铸就名牌产品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中,大部分还是初级产品,而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一般贸易出口占了农产品出口的大部分比例,出口农产品中缺乏名牌。如重庆的柑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柑橘的品种和质量未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采摘后的果实又未经处理、包装,这就导致了原本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资源未转化为品牌优势。因此,相关部门应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比如罐头、名贵药材、生猪、水果(柑橘)、优质蔬菜等,对其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出口农产品布局的区域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此外,还应有意识地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拿得出手的农产品“名片”。

3.3 政府组织开展应对工作,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我国从事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的企业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竞争力薄弱,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不强,在遭遇国外制定的技术壁垒时抗风险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中亚五国中有四国都不是WTO成员,因此,在市场准入等信息的透明度方面做得不够,这导致企业了解产品的市场壁垒和准入的信息渠道不畅通,综上,目前亟需政府出面,对内构建一套应对机制和系统,保障信息渠道畅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助力,包括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是收集研究,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研判,以保障出口农产品达到出口国设定的标准。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培训,提高企业对技术贸易措施的认知,同时要促进企业形成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使其逐步具备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优势的能力。对外,应积极促进建立完善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相关机构间的定期会晤与协商机制,对检验检疫等敏感问题进行协商,对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项目、方面和标准进行协调,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

3.4 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就农产品的出口而言,一方面,要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的稳定,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开拓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新市场,保障农产品出口市场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去这些地区去建立生产基地,为开拓和扩展这些市场做铺垫。政府在其中可以给与指导、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展会、洽谈会等方式对企业“走出去”予以帮扶。

参考文献

[1]张秀娥,李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2]郭露.技术贸易壁垒消解机制研究——以家电行业为例[J].家电科技,2016,(8).

[3]杨旭.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16,(7).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农产品策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cost Chinaexporters US$57.432 bln i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