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发力 扶智济民

2017-04-06刘晓乾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教育局资助

刘晓乾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基本认识,白银市平川区坚持把扶智和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深入调研,科学制订扶贫方案,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发挥了教育扶贫富民的重要作用。

优质资源随时共享、优秀教师跨校流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领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稳步提高。一项项帮扶举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项目资金立竿见影,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这一创新性的攻坚战中白银市平川区教育系统战功卓著,亮点频出。

亮点一:挂图作战,组织实施有方向

“为了扎实推进全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了‘区教育局、乡镇教管中心、学校相互联系的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掌握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确保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杨恭介绍。

为进一步出实效,平川区教育局成立了精准脱贫工作挂图作战办公室。区资助中心主任兼任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室主任,局机关和村上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室对全区及于大川村的扶贫任务书、路线图公告上墙。

万事开头难,挂图作战让平川区教育局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有计划可依,在建立了体系,确定了目标任务后,平川区教育局根据调查情况研究制定了相关计划,从乡、村、户、人四个层面,具体部署了全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各项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平川区教育局还成立了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督导小组,及时督导,跟进考核,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及时实施、有效落实。

亮点二:科学识别,数据建设求精准

发展的观点决定着教育精准扶贫需要与时俱进。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把好“对象精准识别关”,为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提供依据、搭建平台,建立窗口,是我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大创举。

平川区组织动员4243名干部对全区61个行政村24087户农村人口进行贫困状况普查,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最终识别出3694户、15602贫困人口,其中因学致贫占贫困户的20.15%。

平川区教育局充实工作人员力量,指定各乡镇教管中心负责与各乡镇核准教育扶贫数据建设工作,着力把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关,根据各乡镇教管中心统计数据,当前该区教育脱贫一批中包括学前教育阶段369人、义务教育阶段1297人、高中阶段488人、中职337人、高职491人、大学680人。并对全区因学致贫户逐户分析扶贫现状,逐户制定扶贫措施,逐户登记扶贫成效,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由于扶贫大数据平台汇集了所有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多种功能,可以以数据为依托,准确反映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因此,我们争取做到最大化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提供有效支撑”。平川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文生说。

亮点三:弥补短板,学前教育大变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增加投入,办好学前教育,并突出强调了公益性和普惠性,我省启动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平川区教育局紧抓契机,对全区学前教育事业进行了重新谋划,狠下功夫弥补学前教育这块“短板”, 着力破解学前教育困局。

“我们坚持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师资办园,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统筹分级办园,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园的原则,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在每个乡镇改扩建、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有需求的村小学附设学前班,截至目前,通过改造、维修利用和新建,已经完成了27个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任务”。杨恭介绍道。

为了真正体现学前教育发展的普惠性,惠及困难群众,平川区认真落实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政策,通过定向培训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等方式,确保区域内适龄儿童接受规范、科学的学前教育。

2015年,平川区培训了15名幼儿园园长和90名幼儿园教师,2016年,利用区幼儿园“甘肃省乡村教师影子培训基地”的优势对150名小学转岗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按标准配齐了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保障了贫困家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我们计划到2017年完成所有有需求行政村的幼儿园建设,实现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同时,为了体现学前教育对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以‘简托方式解决幼儿午间食宿,减少家长接送次数和时间,真正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杨恭说。

亮点四:夯实基础,教育均衡显成效

全面改薄项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真正的扶贫工程。2014年以来,平川区抢抓改薄项目契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精准扶贫相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效,让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得到了实惠,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据统计,2014年以来,平川区先后在35所学校实施了“全面改薄”项目,总投资17762.36万元,新建校舍54378平方米,对农村薄弱校进行了彻底改造,普遍改善提升了学校办学条件。

2016年,在復兴学校,宝积镇小川小学、白银五中等9所学校实施项目建设,总资金3293万元,新建校舍建筑总面积5827平方米。投资902万元购置课桌椅、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宿舍、安保、采暖、饮水、食堂等设施设备。

在全面改善办学水平的同时,平川区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扶贫,加大贫困村小学、教学点信息化建设,给每个教学点配备了一套信息设备,100人以上完全小学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2015年底,实现全区农村学校“班班通”全覆盖。

亮点五:精准施策,职业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效果最为显著。平川区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鼓励学生到中职和高职学校继续深造,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认真实施《平川区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大力发展区内职业教育,增加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鼓励支持贫困家庭孩子就近就读职业学校。

通过支持甘肃省煤炭工业学校参与组建甘肃能源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学院中专分校和煤炭实训基地,积极支持平川区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项目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创办平川雄立职业技术学校等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入职业院校学习。

同時,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提高助学金标准。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400名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建档立卡户子女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孩子全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我们依托平川区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按照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年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1000人次以上,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有效促进了转移就业”。平川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文生说。

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村贫困户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的作用,有效推进了教育精准扶贫的进度。

亮点六:提高待遇,乡村教师得实惠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有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有力实施有重要作用。

为此,平川区出台了《平川区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

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根据学校边远、艰苦程度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由2015年人均260元提高到2016年人均309元。同时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助,最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月工资比城区教师高出千元以上,乡村教师的口袋与以往相比鼓起来了。有效落实“三区”教师支教政策。积极鼓励城区骨干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教学点)支教,增强农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

在教师培训上向也农村倾斜,利用国培、省培、专项培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定向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培训乡村教师1722人次,并组织省市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32人次到贫困村学校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亮点七:精准资助,学生上学“不花钱”

学生资助是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重头戏。平川区严格落实省上制定各阶段学生资助标准,调整教育资助金发放主体和程序,由原来以学校为主体调整为以乡镇教管中心为主体,对精准扶贫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学子女实施资助,确保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

建立了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资助由“两免一补”变为“两免两补”,增加了农村学校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平川籍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等多元化学生资助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资助体系。

2016年,学前在园幼儿免补保教费共696.34万元,14867人幼儿园享受;义务段农村学校免学杂费1019万元,城市学校免学杂费831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59万元,义务段“营养餐”下拨资金771.01万元;816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81.6万元;普通高中3636人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363.6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808人;大学生路费资助83人,共5.15万元;精准扶贫资助在园幼儿7.66万元;省内高职建档立卡户免学杂费221人共110.5万元;精准扶贫在校高中生免学杂费1401人共56.04万元。

截至目前,平川区实现了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的目标。

亮点八:精准招生,招生扶贫抓落实

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段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按时就近入学。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工作中,对农村学校继续执行“保底录取(50%)、上不封顶”的办法,有效落实了招生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各乡镇初中九年级毕业学生不少于50%的学生被区内各普通高中录取,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全部录取到区内普通高中、区内中职学校就读。

实施《平川区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增加面向贫困村的高中、高职、大学招生专项计划。落实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我区定向单独测试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政策,做好中职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工作,并向贫困家庭孩子倾斜。2016年,贫困县区农村专项招生18人,其中精准扶贫专项4人,扩大了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亮点九:精准帮扶,留守儿童不孤单

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依托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教科书免费等政策,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满足留守儿童用餐需求,不断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困难。2016年,举办了“春蕾计划 护蕾行动”儿童安全自护知识培训,对1万名儿童进行自我保护知识培训,重点加强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同时又对部分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个案资助,每人按2000元的标准,在生活费、交通费等方面给与帮助。建立代理家长关爱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动员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从情感、生活、学业等方面给予关怀和照顾。目前,已建成乡村少年宫5所,留守儿童之家11个,农村留守儿童214名,留守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亮点十:因户制宜,真抓实干出成绩

2016年11月,在平川区一些乡镇学校、镇政府、村委会等地的显眼位置突然张贴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各种教育惠农惠民政策,如“适龄幼儿保教费每年最高可补1000元”“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餐每生每天补助4元”“建档立卡困难家庭高中生可申请2000元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可申请“滋蕙计划”奖金2000元”“ 农村两户(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子女高考加5分”等。原来,这是平川区教育局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项举措。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平川区教育局资助中心、招生办、项目办等股室搜集整理了教育惠农惠民政策,并做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标语形式,转发到乡镇教管中心张贴出来,让广大师生知晓,惠及更多民众。近年来,平川区教育局积极借助电视台、平川在线、网站、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做好教育政策宣传、对涉农惠农教育资助政策等通过乡镇教管中心传递到户,帮助群众能够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对于所帮扶的贫困户,平川市教育局因户制宜,按照“一户一策”的办法,采取资金帮扶、信息支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手段,加快脱贫步伐。

付出终有收获,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全区贫困家庭都转变了观念,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有了干劲,能够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提高文化层次,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获得相应的能力,改变了贫困面貌。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教育局资助
江都市教育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