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战略探析

2017-04-05李震清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一带

李震清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战略探析

李震清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沿线国家的酒店业国际市场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高等院校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面临更多新挑战。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要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实训实习、评价体系和就业成长成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带一路”战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

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高星级酒店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至2013年,高星级酒店在中国区扩张性发展,这期间,国内各大中专院校对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予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2013年,习近平主席相继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这给国内外酒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些地区对国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更是表现出巨大的需求。

国内近年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招生火热,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热衷开办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和人才国际化战略还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因此,在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外商对华投资与中国对外投资均快速增长的新背景下,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须探究的课题。

1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要求

人才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培养适应国际化新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以开拓国际就业市场,从而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导地位。

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学科特长和学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生互换教育项目,加快为我国以及沿线国家培养出一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才,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将体现新的特色,面临新的要求。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配备和培养熟悉国际酒店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和规律,擅长国际(酒店)金融投资、并购、资产管理、奢侈品鉴赏和交易、国际人才培养和招聘、互联网营销和服务等技术的国际化专门人才作为师资力量来调整和制定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将以上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酒店管理教育教学中。[1]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前瞻性地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的教师储备。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要拓展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双语教学,要更加深入分析沿线国家国际酒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合当地本土文化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人才培养。

第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设施设备、基础建设和资金上做好准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在各方面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态势,同时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也将打破传统的酒店管理运作方式和酒店发展战略,更多地融入和体现出产业融合特色、地缘融合特色、文化融合特色、知识融合特色、金融融合特色和中国东方主导特色。

第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搭建国际化的教学研讨、就业创业和实习实训平台。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运用好新的挑战,通过高水平的专业会议、专业论坛、专业赛事、专业活动来带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浸染在国际化的氛围当中,对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传承和发扬国际化教学与就业理念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 “一带一路”战略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2.1 酒店管理人才观念的创新

重新定义酒店管理人才观念和创新国际酒店人才观是首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爱国爱家,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诱惑与冲击,成为忠诚祖国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2]其次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融合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意识、沟通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国际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最后在人才培养创新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国际领导力、专业创新精神、跨文化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运用和处理能力。[3]

2.2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人才观念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载体进行落实。相对于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呈现出偏重管理类知识的教学,偏轻技能实践实训,整体上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解和钻研不够等现状。

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总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认为中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差距在于:“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不够,教育资源合理分布欠缺,优秀人才进入教育体系困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强调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培养路径,构建与时俱进并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创新科学管理制度和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方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对现有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和不足进行归因整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相关的内容、教学与实训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是培养立足中国东方文化输出、放眼国际市场、勇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化专业管理人才。

2.3 重视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个系统过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更要注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在培养过程中要体现培养过程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设置和目标定位体现差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科的互补性、中外文化的相容性和管理思想的多元性等。[4]

要使国家的战略、国际化背景、学校定位、院系责任、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自我动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管理合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根据培养进度和时机,推出适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际酒店人才培养成果。

2.4 重视学生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人才培养需要从知识的不同维度、实践的不同深度、兴趣的不同启发度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协同完成培养计划。人才培养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学不等同于人才培养的全部,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在学生活动、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理想信念等多方面下功夫。因此将教学理念融入学生活动设计,将课程融入学生活动内容,将考试转换为学生活动形式会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培养具体措施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外在硬件条件及设施设备起到战略保障作用;内在软件条件和人才储备则决定了其深度、广度和长度。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确定科学准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协同创新务实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人才培养的关键。

3.1 生源多样化,人才优质化

首先,招生观念与目的要明确。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要重在招生质量和生源品质,培养的是专业思想坚定,致力于酒店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争取自主招生,优化考试内容、增加面试环节、明确选拔标准。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选拔和考核,招收到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可塑人才。最后,积极吸引国外留学生,拓展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通过招收国外留学生来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同时也通过留学生将中国东方文化进行有效宣传和输出。通过国内外学生的交流互动,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课程内容国际化,授课方法多样化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与基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清晰明确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如何学以致用。

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在酒店管理国际化课程中与时俱进并动态调整部分有关新型国际贸易、酒店资本运作、海外客源国文化以及经济金融相关等知识,形成应用型本科独特的国际化运作模式。[5]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中形成客观的自我参照,折射一个真实的世界观、大局观和存在感,而不是一味对欧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模仿和复制。

在课程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师生明确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立体多层次、横向多角度、纵向专业化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细致研究单个课程和不同课程的不同章节来确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具、教学考核手段,通盘考虑,联动改革,协调跟进。

3.3 人才培养借力国际化平台

在酒店业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今天,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与世界接轨,人才培养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了,才会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建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全球领导力国际交流项目、中外联合培养研修项目、世界服务技能大赛、世界旅游组织或者亚太旅游组织的论坛和交流活动,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将国际化植根于学生心中。[6]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个长期持续过程,国际实践活动和国外研修是阶段性的,应该重视参与学生的反馈和收获总结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分析。要将所学习的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内化为忠实“一带一路”战略要求,顺应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符合我国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动力。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全球领导力水平需要通过国际化平台提升。启发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在国际化平台认知的基础上关注在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领导力和内在驱动力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国际化平台审视学生自我与世界各国、各大学同龄人交流谈判中的决策风格、人格特质、心智模式、学习能力等不同。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在国际视野中要能担当国际道义,对沿线国家利益、国家立场、国际关系、国家责任、国家文化差异等,都应形成正确的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观、伦理观和价值观。[7]

3.4 重视培养中国文化输出型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复合型、综合素质高的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型人才,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尤其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升人才所需的国学底蕴和东方文化修炼。通过培养中国文化输出型人才为载体进行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影响沿线国家,巩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地位,开拓和占领国际化酒店业市场。

3.5 以“生”为本,以评促建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考核要以培养主体——学生来进行衡量。由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反馈和考核,以促进应用型本科及时调整解决和应对人才培养相关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通过调整来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人才的方方面面,确保“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度延伸。

3.6 提供国际化就业实习引导与服务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输送到国际酒店就业市场,因此国际化就业实习引导与服务工作不容忽视。要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国际就业渠道、国际就业方向、国际就业层次、国际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国际化的实习就业工作需要系统创新思维,要立足国家开放型战略定位和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型人才培养目标,开拓国际化就业市场,打通就业市场的通道。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沿线国家定向培养或者订单式联合培养国际酒店人才等方式多层次打开就业通道,并通过一段人才成长周期促进其成长成才,使之在全球性的酒店集团、酒店行业组织和旅游组织等担当重任,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个人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协同创新,联动工作,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协调各部门从课程指导、就业实习大数据信息、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人才出口服务。[8]

3.7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到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对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提供充足保障,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要建设一系列一体化的酒店管理实景教学实验室,建立一支学科知识和技能互补互帮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务实的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套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课程,对国际活动和国际酒店研究要有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4 结语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必须用发展改革的目光和思维去推动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系统创新、协同创新,相互联动和影响的。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发展和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人才进口到过程培养,再到就业整合,全过程贯彻系统思维,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从而造就“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肩负责任、持续发展”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

[1]薛鹏,武戈,邵雅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对外经贸,2015(12):143-145.

[2]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北京:光明日报,2015-05-26(13).

[3]陈丽娜.国际化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J].时代金融,2015(12):51-55.

[4]刘中阳.“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西部高校英语专业建设新思路[J].未来与发展,2015(6):72-74.

[5]段从宇,李兴华.“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5):133-135.

[6]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7]蒋乐松.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力资源,2015(12):63.

[8]黄铿.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府监管[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4-109.

On Globalized Training of Hotel Professional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One Belt and One Road”

LI Zhenqi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China’s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s creating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globalization of its hotel management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hotel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ing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their training of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 with a global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urricular setup,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evaluation systems and employment before suggesting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ne Belt and One Road;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with global views

李震清(197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管理学硕士,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研究。

G640

A

2095-7211(2017)03-0091-04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