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实证研究※
——以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为例

2017-04-05张哲乐史晋娜马晓路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苍溪县示范户猕猴桃

孙 璐 张哲乐 史晋娜 马晓路 司 嵬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基于“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实证研究※
——以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为例

孙 璐 张哲乐 史晋娜 马晓路 司 嵬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在国家大力提倡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通过“旅游+农业”的形式实行精准扶贫的模式被不少贫困地区所采用。文章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扶贫点的实地走访、调查和了解,在掌握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旅游资源、农业基础等基础上,提出三会村发展“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为其他以“旅游+农业”模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旅游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精神,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口基本状况,运用恰当有效方法进行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一种扶贫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对于推进扶贫工作,帮助家庭困难群体快速脱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扶贫作为一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方式,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其中,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当前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环节。

1 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概况

1.1 地理区位

三会村地处五龙场北部,辖区面积5.8km2,位于苍溪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2.5km,距五龙镇4.5km,距兰海高速公路永宁出口8km。东与马虹村、大树村相邻,南与大树村接壤,西与永宁镇南池村、平桥村接界,北与永宁镇铺子村相连,平均海拔750m,属于典型的深丘地形地貌。整村山势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山顶较平坦。

1.2 贫困现状

三会村现有统计在册的精准扶贫户64户、贫困人口378人,占全村人口的1/3左右。目前,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多为在家务农、就近打散工等,家庭年平均收入3 560元,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由于家庭劳作普遍缺乏劳动力,以及就近打工受限多、收入不高等因素的困扰,造成贫困户的经济状况普遍糟糕,有的家庭只能勉强保证基本生活所需。

1.3 致贫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骨干经济产业支撑。目前全村有小型养牛场一个,再加上农户种粮喂猪等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农业,既无特色和规模,又完全属于传统落后的农业范畴,因而致使全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更缺乏提档升级的手段和办法。全村仅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作为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都是以单家独户、犁耕锄挖、粮草散养的传统方式生产,虽然绿色生态无公害,但因缺乏特色,加上规模小,产量低,没有相应的工业、旅游业来拉动农副产业上档次上规模,导致全村的经济发展支撑力较弱,农户经济基础脆弱,生产发展潜力受到影响,造成全村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家庭经济稳定、持续增收的能力严重不足,急需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特色化[1]。同时,三会村处于川北“深丘”地带,植被丰富,沟壑纵横,虽具有发展乡村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先天优势和自然条件,但目前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尚无具体旅游项目支持,因而旅游业一直处于未开发状态。

2 三会村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及机遇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凸显

过去五年,三会村所在的苍溪县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实现新的提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除了建设多个A级景区外,还编制完成云台山、黄猫垭等旅游区总体规划。随着兰渝铁路加快建设,广南高速公路顺利通车,苍溪县三会村地理及交通区位优势随之凸显。

2.1.2 农业园区

多年来,苍溪县坚持特色农业现代化,突出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农村经济。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制定并认真实施《苍溪县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管理办法》,14个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效益普遍提升。重点推进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建设,苍溪红心猕猴桃获得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因此,三会村可以借力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区域背景,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升种养、旅游等产业经济效益。

2.2 机遇

2.2.1 政策利好

随着国家及地区新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如《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四川省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等为三会村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2.2 文旅兴县

三会村借助苍溪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围绕旅游“双创”工作,深度开发“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势,全面启动乡村旅游开发,强力推动旅游项目招商,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着力打造百里猕猴桃风情精品旅游线。同时,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3 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

针对三会村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对三会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措施,为三会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目标是,到2018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 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个百分点以上。围绕以休闲健身为主的旅游休闲项目、龙吟谷观光及猕猴桃系列产品,打造符合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要求的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从而基本消除三会村的贫困现象。

3.1 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

完善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底数清楚,动态管理,扶持精准。一是精确登记造册,核实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数据,加强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完善贫困人口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动态调整。

3.2 完成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三会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现“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网络,并逐步完善文化、体育、卫生和娱乐等配套功能设施。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周边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3.3 培育旅游扶贫示范产业

根据三会村目前已经布局的猕猴桃种植业,以及贫困户的基础条件,通过政策扶持,培育特色猕猴桃观光农业项目,扶持10户左右的旅游扶贫示范户;通过1个示范户发展,带动2~3户贫困户进行猕猴桃种植,定点销售到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并优先吸收周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务工;建立帮扶机制,由发展较好的示范户帮扶带动周边有条件的1~2户贫困户开设分散接待点或经营点;每个示范村成立1家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组织,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集团化经营。

3.4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及游乐项目

以“户外健身、河谷观光”两个关键点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首先,利用村内环形的自行车专用道和龙吟谷,进行自行车、慢跑和定向越野等户外健身项目;其次,对龙吟谷进行景观改造,重点需要蓄水成湖,使之成为三会村乡村旅游的核心景观。

3.5 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商品

利用三会村的猕猴桃及现有农特产品资源,挖掘相关的饮食文化、手工技艺等资源,对猕猴桃进行深加工,开发出猕猴桃系列产品,如猕猴桃果汁饮料、猕猴桃果粉、猕猴桃果酱、猕猴桃保健胶囊等。与餐饮类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猕猴桃全宴席,将猕猴桃入菜作为三会村的餐饮特色。采用公司带贫困户等模式,发展农林特色产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1~2家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鼓励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

3.6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电子商务

积极开辟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鼓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采用合作社形式为贫困户搭建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网络系统,开展电商销售。开设1个三会村电商扶贫“网上平台”,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不断扩大网上销售比例,提升三会村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3.7 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全面提升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落实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利用各类奖助学项目,精准用于建档立卡扶贫开发对象;完善“雨露计划”培训,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职业学校培训资源,对扶贫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技术培训教育,确保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2]。

4 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相关扶贫机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全村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会同旅游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和三会村乡村旅游规划、示范户发展乡村旅游的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方案,专门针对贫困户推出适合其参与经营的小项目。相关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整合各个口子的资源、政策、资金,支持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4.2 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三会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的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主要用于乡村旅游扶贫配套设施、到户补助和宣传推介等。二是重点扶持建卡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建卡贫困户发展旅游扶贫示范户进行客房、浴室、厨房、厕所等设施改造补助;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非贫困户进行奖励。三是组织专业人员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和从业人员至少开展2期以上乡村旅游扶贫培训,重点培训经营理念、经营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标准、礼貌用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四是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建卡贫困户,可申请全额贷款贴息,优先考虑小额扶贫贷款。支持村内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优先支持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五是对建设电商扶贫网络平台给予项目补贴[3]。

4.3 形成推进合力

根据三会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年度目标,积极整合和吸纳社会力量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优先考虑目前已经布局的猕猴桃产业和以体育健身为主的旅游企业,投入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扶持产业的开发,因地因户逐步实施。旅游企业或旅游类高校开展“一帮一”等形式对口帮扶,由旅游类高校在校学生开展旅游扶贫志愿者服务,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引向深入,形成扶贫氛围。加强村内各旅游扶贫示范户的协作,按照国家3A级景区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的有关要求,强化旅游设施及配套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举办与自行车、定向越野有关的赛事,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进行优先推介,提高影响力和知晓度。

4.4 狠抓工作落实

由相关部门按照每年的旅游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对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倒排推进工作时间表,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目标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4]。

5 结论

三会村的贫困状况已现实存在多年,基于其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必须实事求是,从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发展角度去考虑三会村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上述发展三会村乡村旅游的建议,没有仿效国内目前雷同性较大的乡村旅游元素,不追求面面俱到地去吸引各类游客,而是站在增加三会村民众的收入以彻底消除贫困的终极目标立场上,突出特色以区别于常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符合目前旅游市场不断细分,差异化生存,满足具有相同群体爱好的特定游客的产业发展规律,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发展空间。其开展“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模式,在一定层面上值得借鉴和推广,也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和论证。

[1]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2016,37(2):64-68.

[2]何茜灵,宋亮凯.旅游扶贫试点村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葫芦岛市建昌县玉带湾村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6):81-83.

[3]马斌斌,鲁小波.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海棠山乡村旅游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6(2):30-34.

[4]彭华,冉杰,卢宗源,等.秦巴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6(8):65-67.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ourism + Agriculture”—— A Case Study of Sanhui Village, Wulong Town, Cangxi County in Guangyuan City

SUN Lu ZHANG Zhele SHI Jinna MA Xiaolu SI Wei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As China is launching a nationwid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aign, a number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have adopted the mode “Tourism+Agriculture”. This paper conducts a field survey of Sanhui Village in Guangyuan to reveal the level and reasons for its poverty, its tourism resources, agricultural conditions before proposing a guideline for its “tourism plus agriculture” poverty-relief mode, the main tasks an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e study can als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Sanhui Villag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rural tourism

本文为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旅游精准扶贫:贫困人口幸福的‘远’与‘近’ ——基于社区参与保障机制的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P03。

孙璐(1983—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者行为特征、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张哲乐(1975—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史晋娜(1980— ),女,山西长治人,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F592

A

2095-7211(2017)03-0051-03

猜你喜欢

苍溪县示范户猕猴桃
摘猕猴桃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提取猕猴桃的DNA
摘猕猴桃
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苍溪县超伐林木被刑拘
苍溪县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