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发热验案三则

2017-04-04金伟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原方鳖甲青蒿

金伟孝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260)

慢性发热验案三则

金伟孝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260)

笔者近年来治疗慢性发热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王某,女,32岁,2015年1月27日就诊。10余年来,每月发热1次,高时39℃以上,伴头痛,肌肉酸痛,畏寒,口干等症状,一般持续1周左右,可不用药而自行消退,长年以来反复发作,平素体温37.1℃~37.3℃。发病以来多次在各地检查治疗,仅在广州便到过5家省市级医院住院检查,均未明确诊断,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就诊时体温37.6℃,精神可,形体消瘦,面色淡白,疲倦乏力,口干,纳较差,睡眠欠佳,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胖苔白,脉细虚。月经自来潮至今量少,常1天净,无孕产史及其它特殊病史。辨此为气血虚弱之象。发热为邪正相争表现,正气蓄积1个月,与伏邪相争故发热,正胜而邪伏故热退,但邪未尽,次月后又与正相争,反复发作,迁廷不休。病机为正虚邪伏。以益气为主,辅以透表散邪。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30g,白术12g,党参15g,柴胡10g,升麻10g,陈皮5g,甘草5g,当归10g,防风6g,羌活10g。7剂,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复诊仍有发热,37.5℃左右,诉服药前两天每天排水样便6次左右,后几天大便正常,余无不适,舌淡舌尖稍红,脉细。仍以前方加减服药2周。因事外出,于2015年12月4日复诊,服药期间于2015年11月20日又复发热,最高时38.5℃,5天后自行退。来诊时无发热,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黄干,脉细稍弦。思前后已服补气透表药3周仍有发热,主要病机虽是气虚邪伏,但应有其它因素。突想到形体消瘦,自初潮来就月经量少、1日尽,脉细,此为阴血亏少之表现,且邪热反复发作,亦损耗阴液。情绪较低落,脉弦,当有肝郁。当属阴虚邪热内伏并肝气郁结证。方用四逆散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用柴胡12g,白芍10g,栀子10g,白术10g,党参10g,秦艽10g,甘草6g,青蒿10g,鳖甲10g,牡丹皮10g,生地黄20g。7剂。2016年4月18复诊,因年底回家老家过年,加上工作忙,所以时隔4个月复诊,但服药后四个月中只有1次发热。治疗已收效,仍用原方加减治疗3周。2016年6月3日复诊,此后无发热,原方再服10剂巩固疗效,电话随访到2016年8月,已半年未发热。

何某,女,49岁,2015年6月19日来诊。2015年4月22日开始低热,37.4℃,发热多于下午2点开始,6时热退,在门诊查白细胞1.7×109/L,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及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无效。2015年5月20日开始阴道流血,此后流血不止,到妇科就诊服药仍无效,发热稍升高,37.6℃~38℃,发热持续时间增长,2时发热,夜10时方退,到风湿科、肾内科、呼吸科等就诊,仍诊断不明,热未退而住院检查。经住院系统检查仍然未能明确诊断。来诊时已低热2个月,阴道流血1个月,多于午后热37.6℃左右,夜间退,恶寒,疲倦,舌红苔黄质有瘀点,脉细滑。六经辨证当属表邪不解、热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汤;卫气营血辨证当属邪热未解已入营血分,治宜清热透表、凉血止血,可用青蒿鳖甲汤。两方合方加减。药用青蒿10g,水牛角30g,牡丹皮15g,生地30g,鳖甲30g,白薇15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0g,血余炭10g,乌梅炭10g。4剂,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2015年6月23日复诊,热稍退,发热持续时间减少,但觉恶风,阴道出血少,舌淡苔黄薄,脉细。药已得效,但恶风明显,为邪热外透达表,表证明显之象,予原方加桂枝汤。药用青蒿10g,牡丹皮15g,生地30g,鳖甲15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0g,血余炭10g,炙甘草15g,桂枝15g,白芍15g。服5剂。2015年7月2日三诊,热退,出血少,舌淡苔薄黄,脉细。原方加防风10g,再服5剂。2015年7月6日复诊,阴道出血止,无恶风寒,体温正常2日,复诊当天又有低热37.5℃,自觉疲倦,舌淡苔白,脉细。辨为发热时久,正气虚弱,气虚邪未尽,治宜益气透邪。药用黄芪15g,白术10g,柴胡10g,升麻5g,陈皮5g,甘草5g,当归10g,葛根30g,白薇10g。3剂,3天后复诊症状基本消失,原方再服5剂善后,随访2个月无发热,月事正常。

黄某,男,64岁,2015年1月12日来诊。2014年7月26日出现发热,高时40℃,大多38℃~40℃,曾两次入院系统检查,除CA199:500U/mL外,均无明显异常。发热已近半年,体温38℃,发热多于午后发作,3~5时甚,入夜稍退,面红,伴腹胀,纳呆,偶发呃气,口干、口臭,手足软,大便黏滞,小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实。为少阳与阳明并病,当用小柴胡汤合解表里、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中焦阳明之湿热,两方合方加减。药用柴胡20g,半夏15g,黄芩15g,黄连10g,党参15g,甘草5g,枳实15g,干姜10g,石膏30g。3剂,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2015年1月15日复诊,发热仍未退,口干,但腹胀减,纳好转,仍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实。原方加沙参30g,再服5剂。2015年1月20日复诊,午后仍发热,但热轻,37.6℃左右,原方去干姜、加生地15g,共服21剂热退,随访1个月无发热。

慢性发热病机为正虚邪实,治疗当明辨正邪之盛衰,正虚则扶正驱邪,邪实盛则分清邪之表里、寒热、中脏中腑,对因处之,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R249.7

B

1004-2814(2017)03-0305-01

2016-11-01

猜你喜欢

原方鳖甲青蒿
阳和汤加减合鳖甲煎丸治疗乳腺结节验案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图片赏析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乡野里的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