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分析*

2017-04-03罗云瀚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

罗云瀚

(西安政治学院 科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8)

【哲学政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分析*

罗云瀚

(西安政治学院 科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8)

科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做好大众化工作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此相应,大众化的对象也具有广泛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大众化的对象进行不同分类。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这是由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范畴。无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理论研究还是工作推进,都必须科学认识大众化的基本对象,否则难免流于空谈和形式主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内涵界定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首先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本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以大众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来呈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与常说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相近。在这层含义中,大众化的对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是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大众,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理论武器。在这里,大众化的对象是“大众”。我们所讨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在后一层意义上来说的。

从量的规定性上来理解,“大众”通常泛指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这种意义上的大众没有组织、没有性质、没有阶级之分,显然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大众”之意。基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大众”,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需要从政治学和哲学意义上来理解的,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民大众”。这里的“人民”是修饰词,它规定了的“大众”的只能是人民范围内的大众,而不能超出这个范围,成为一般意义的甚至是敌人的、反动的“大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其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劳动者。在当代中国,“人民大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袓国统一的爱国者。因此,人民大众是我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外延划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具有多质化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所要“化”的大众是历史中的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不断产生,社会的多层次、多元化特性越来越明显。多层多元社会中的大众也是一个多层多质的统合范畴,明确大众对象的结构特点、思想实际和利益要求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大众化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所处地域看,大众化对象可以分为农村受众和城市受众。农村受众,主要是指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居住在农村的大众化对象。这一群体的大众化工作受经济和文化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新媒体日益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但是硬件购置维修、网络使用、软件更新等方面的费用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经济负担。同时在信息接受方面,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农民在信息敏感性、信息真伪辨识、信息捕捉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由于经济、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民对信息媒介的使用比较单一化,电脑在农村覆盖率较低,报刊市场的影响力相对下降,电视、手机成为农村中的强势媒体。相比农村而言,城市的经济环境和信息环境相对较好,信息技术优越,信息传播速度快。同时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相对较多,城市受众的教育文化水平程度相对较高,城市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城市受众的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信息获取更加快捷多元。

从社会身份看,大众化对象可以分为领导干部、普通党员、青年学生和基层群众等群体。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通常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者教育者,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教育者。一般而言,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对理论的理解信仰度相对较高。由于领导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其言行人民群众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相对较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这一群体的要求也更高。普通党员群体人数众多,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不一,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很大程度决定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效果。青年是社会的希望与未来,青年学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化过程尚未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是其主要任务,他们能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评价大众化效果的重要标准。基层群众是社会的基础,是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按照不同标准这一群体可作进一步分类,如年龄阶段可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群体,按职业而言可分为农民、工人、教师、党政干部群体等。

从社会阶层看,大众化对象可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新兴社会阶层等群体。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虽然近些年工人阶级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总的来说,其本质特点没有变,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仍然掌握着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领导阶级。广大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建设的主力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对象。新兴社会阶层主要是由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强化辩证思维,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全面推进又把握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对象。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重点对象,这是由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一)领导干部应当先受教育、学为典范

领导干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宣传者和模范践行者,他们对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如果领导干部言行不一,一方面讲党的理论和政策,另一方面却不按照党的理论和政策办事;一方面讲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却做违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一方面讲反腐败,另一方面却搞腐败,就会严重损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形象,动摇广大人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难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对党政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关系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1]邓小平也曾经提出,要“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他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3]

领导干部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首先是因为领导干部自身同时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任。 “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4]领导干部能否模范学习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对广大人民群体产生真正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其次,领导干部的自身地位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决定了他们必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点客体。领导干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能否制定出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坚持实施。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各级党政干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施政执政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并存的双重历史环境,这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无疑是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熟练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工作方式,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治理国家的能力。其次,要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坚定政治立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复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决策。再次,要切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拥护,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保证了党领导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形势下,执政的条件更为复杂,执政的内容更为广泛,执政的任务更为艰巨。大批优秀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人民群众拥护。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甚至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些现象迫切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青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中之重

青年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和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年的独立意识增强,情感日趋丰富,世界观处在形成之中,性格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较大。同时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急剧性和矛盾动荡性,又使青年心理发展具有空前的速度和强大的动力。因此,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其进行科学理论武装、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好时机。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青年也是我们党的一贯原则。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5],要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促进其政治素养的养成。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6]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7]在青年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准确把握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务实意识、求新意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加强调个性化,敢于开拓创新,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往往在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强调独立的同时,也表现出集体观念淡化的趋向。他们的参与意识随着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增强,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也彰显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实际,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意识更加强烈,接受新事物速度加快;在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时,更偏向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过程中,他们更注重理论的实用性。

基于当代青年的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在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等方面有所创新发展。首先,要更加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当代青年务实意识增强、在理论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现实意义的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紧密结合广大青年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把大众普及、教育与广大青年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与广大青年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更加注重形式的生动活泼。应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树立一批新时期的学习科学理论的先进集体或个人;要了解当代青年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用他们习惯的“网言网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重要原理或原则。再次,要更加注重方法途径的立体多样。要巧妙地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各项活动、环境或各种意境之中,帮助受教育者自我感受、自我领悟、自我提升;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网络,唱响网络主旋律。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2]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7,111.

[3]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5]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58.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责任编辑 张宇龙]

Analysis of the Object of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Luo Yunhan

(Xi'an Politics Institute, Xi’an 710068)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 of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has extensive mass character in our country, and its objects are also widespread. Different objects of popularization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 Leading cadres and young students are the main object of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by their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Object

2017-04-10

罗云瀚(1976— ),湖南省邵东县人,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12XKS011)成果之一。

B03

A

1008-4649(2017)02-0052-0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