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数字影像技术与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2017-04-03王存胜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

王存胜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教学研究】

试论数字影像技术与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王存胜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潜能无限的难得发展机遇。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大力引进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积极探索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原则,进而推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毋庸置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 数字影像技术;高校历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媒体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潜能无限的发展机遇。高校历史课程教学的感受尤为明显。一方面,已经普遍接受和使用新媒体的年轻学子的知识需求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对照教材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日益不适应新情况,改革现有历史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以往惩于技术手段的不足,历史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场景的再现”——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的突破,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重要助力。因此,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大力引进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积极探索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原则,进而推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毋庸置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数字影像技术在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应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充分感受到现代影像发展对历史学的冲击,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马克·费侯首次尝试把影像与史学研究相联接,写出《电影与历史》一书。到80年代,随着影视传播媒介的普及,美国史学界开始积极探索影像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1983年和1985年,美国历史协会先后主办了两次关于影视与历史学的专题讨论会,并在该协会的《美国历史评论》杂志上开辟专栏,探讨历史影视片的史学价值。1988年,海登·怀特发表了《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首次提出了“影像史学(或‘影视史学’)”的概念,即“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该文标志着史学研究中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诞生。进入90年代,“影像史学”开始引入中文学界,台湾学者周梁楷系列文章,积极介绍和阐述史学研究的这一新领域。从1996年开始,国内张广智教授详实地介绍了影像史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价值,引起了国内史学界对此史学新领域的重视。之后,吴紫阳、蒋保、陆旭等学者先后发文对“影像史学”进行了多角度地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史学研究视角和领域。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还是一门崭新的学问,影像史学在国内学界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当然,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视觉信息的多元表达,这就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影像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大行其道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综合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对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

(一)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性资源和手段

也就是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数字影像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的立体性。这是目前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应用数字影像技术的一种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个数字平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数字影像资料来表述历史,突破了传统上的以单一信息载体为主的教学限制,从而发展了一种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和更为形象的信息表达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影像、声音和文字相结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既带给学生震撼性的视听享受,同时又充满了感染力,已经成为高校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二)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的历史学习模式

这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从问题出发,在影像创作实践过程中建构历史知识,深入历史现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影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信息检索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开创。2011年该校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历史影像实验室”,这是一个以历史影像为研究、教学对象的教研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这种强调学生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来实现“历史场景的再现”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日渐成熟。

显然,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不仅为史学理论研究而且也为历史教学实践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对历史学科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鉴于此,在高校历史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地推广这一新的历史研究范式和表述方法,不仅有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有助于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历史教学模式。

二、数字影像技术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着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独特价值。以其在信息存储上的便捷性、丰富性和信息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立体性,数字影像技术在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数字影像资料的面世,彻底改变了我们以往对知识的衡量标准

无论是在知识的数量方面还是知识的形式方面,数字化知识远远超越了传统知识,大大丰富了高校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数字影像技术能够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压缩和储存惊人的信息,突破了原有的因教案篇幅和课堂时间的限制的课堂小天地,使得教师能够在既有的课堂时间内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的历史知识尽数展现给学生成为可能,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不断加大的教学信息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将以往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影像、图形、动画等形式,而且还可以辅之以声效,从而使得历史知识变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这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增强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范围和能力,而且,让以往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在教学方式方面,人类历史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传统教学模式深为单一教学手段限制所苦,难以立体地、完整地在课堂上展示以往历史场景

数字影像技术的推广,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加全面、立体式的讲授或表达方法,改进和提升了现有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影像技术,能够将文字、图形和声音、动画等多种表达手段有机融合,再辅之以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实现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得以往枯燥生硬、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影像技术可以创设一种活生生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史事的直观印象,产生“穿越历史”、“身临其境”的感觉。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在学习模式方面,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习途径,开拓了学生思维,创新了学习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以往知识的传授,看重教师、课堂和教本为核心,强调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并非自己所愿的知识,这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模式。数字影像技术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后,彻底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一方面,数字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的传播和扩展更加便利,教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另一方面,学习的主客体发生转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开始被主动学习的模式所取代,面对着丰富、多元的知识,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权,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这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巨大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使得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所代替。

由此可知,数字影像技术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启发教学思想的改革。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大趋向,显然首重数字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是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的高效的重组,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改革目标。

三、应用数字影像技术要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

可见,数字影像技术的突破性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现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为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方便,因此,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应用数字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新技术时,必须要遵循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应用数字影像技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这门全新的科学技术。教师所能使用的数字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式教学实践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能力的提升,还要加强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基本能力。这对于人文学科的教师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因此,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加强数字影像教学设备和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设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为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数字技术创造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组建一支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学技术支持团队,一方面参与数字影像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技术支持团队对教师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制作和应用数字影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发挥数字影像技术的优势。

其次,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数字影像这种新技术时,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心的是,这种新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这一手段的应用必须要遵循历史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历史学是一门以求真为鹄的的学问,中国传统史官信奉“秉笔直书”,德国大历史学家兰克则倡导“如实直书”就是最好的典范。因此,历史知识的讲授和传播必须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这是历史学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和制作数字影像资料时,至为关键的是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多媒体教学中所选用的历史影像资料,必须要尽可能的是真实的历史资料;在表现和“复活”历史情境时不能主观随意,必须要以坚实可信的史料为依据。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推广应用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不是单纯为数字影像技术而进行教学,这就本末倒置了。

第三,注重数字影像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互补性。数字影像技术只是实施历史课程教学的多种手段中的一种,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前人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有其独特的优点。数字影像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其它常规教学手段也有着数字影像教学所不具备的诸多功能。教学的双方参与者都是人,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通过板书的书法魅力、讲解的语言感染力以及肢体动作的形象性所展示出的优越性,都是现代信息技术难以达到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数字影像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互补性,真正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加完美,达到科学优化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数字媒体、信息网络、智能产品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数字化已经普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将其与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实现高校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进和发展,从而创新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认识,数字影像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这种新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以符合学科性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促使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模式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1]Hayden White,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 l. 93, No. 5(December. 1988)

[2]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J].现代传播,2007(2).

[3]梁艳春.影视史学的演变与发展[J].北方论丛,2009(4).

[4]李友东,王静.影像史学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08(8).

[5]姚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初探[J].科学大众,2008(4).

[6]周大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评论,2015(6).

[责任编辑 王爱萍]

On the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story Course in University

Wang Cunsheng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ing in college teaching today, it not only makes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remendous pressure, but also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unique value an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into the University History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can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t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2017-03-27

王存胜(1977— ),山东省青岛市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史学博士。

本文系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孝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y2016146)阶段性成果之一。

G434

A

1008-4649(2017)02-0017-04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创新
学前专业《flash课件制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国际化人才
企业零售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合作教学理论的法科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生态教学模式的《CorelDRAW》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