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2016-12-14张华波刘凯文

人民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华波++刘凯文

【摘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时代命题。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基于此,笔者从弘扬时代主题、紧扣现实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体系建设、优化方式方法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农村文化事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弘扬中国梦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时代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新的时代主题。农村梦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实现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含文化的全面小康,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品在质上水准更高,在量上更加丰富,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被世人所认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全面”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动力之源、战略保障和根本保证。

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旨归,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中国梦是国家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和丰富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方法,建立适合时代要求和农民需求的发展模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现实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现实要求。这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凸显人本关怀和人文情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健全和完善农村乡规民约。

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最实际的需要是改善民生。因而要深刻认识文化发展和民生改善之间的促进关系,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实践上改思路、想办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农村改革和农村治理的实践中,以新的价值理念突破传统的改革和治理方式。此外,要促进传统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机统一,凸显二者的结合和转化,以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的影响力。

落实主体责任,坚守责任担当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首要问题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特别是落实主体责任更为关键。因而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是社会的细胞,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重要堡垒,要充分发挥其政治领导力、强大号召力和巨大动员力。

其次,大力发挥政府和群团组织的组织职能。一是政府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者,是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营造者;二是基层自治组织在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是群团组织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不可或缺的中介性力量。四是农民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种基金组织、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再次,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积极参与和责任担当。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应心系农民群众、恪守社会良知,切实承担起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责任。

最后,各种媒体平台要明确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班子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才的“选育用留”机制。

完善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核心工作

完善农村文化事业的体系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载体构建和平台建设两大方面进行。

强化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载体构建,需要不断完善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现代传播体系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一是完善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体系是一个包含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理论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产、运营体系,信息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体系,创新体系和考评体系的八大子系统构成的总系统。要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完善上述各子系统,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为民服务、为公益服务的能力。二是推进农村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联互通,坚持二者优势补充,突出意识形态特色,凸显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卫星直播、现代互动和信息服务等媒介覆盖面广的特点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现代传播人才工程等四大工程。三是推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加强对包括传承人与接受者、传承什么、怎么传承、为谁传承、靠谁传承、传承环境、传承的方式方法、传承的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和体系的完善和构建。

夯实农村文化事业的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舆论正确诠释和正确导向,积极促进网络境遇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传播路径的全新表达。其一,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扎根农村,将其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其转化为改变人民观念、改造社会面貌和推动世界变革的物质力量。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点凸显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群众认识农村、改造农村的能力。其二,不断加强舆论的正确诠释和正确导向。宣传思想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舆论宣传工作的准确诠释和正确导向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先导。这就要求始终坚持党管舆论宣传的原则,保证舆论引导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创新舆论宣传方式方法,改掉“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的定式;加强舆论监督,匡扶社会正气。其三,积极促进网络境遇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传播路径的全新表达。网络虚拟空间已成为人们工作及交流的第二生活空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既是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排头兵,又是网络境遇下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尤其要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和服务群众上做表率。主流媒体应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动态,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

优化方式方法,提高育人效果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面临新的特点,在总结传统经验和过去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开辟新路径、探索新方法、运用新手段是新时代的要求。因而需要逐步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运行机制,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探索其发展运行的长效机制和社会协同共建机制。积极构建系统的、动态的、科学的、良性的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成效评估模式。不断优化其方式方法,一是分类分层法,即根据农村的具体实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突出差别,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群体、农民群体和农村乡土人才群体;二是寓教于乐法,重点要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的效果;三是突出各主体主动性和积极性互动交流的多向互动法;最后是用真实感人、听得明白、生动鲜活的语言去激励、鼓舞、引导农民群众的乡土话语表达法。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注: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