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藏神”和“脑为元神之府”关系浅析

2017-04-02王全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心主灵枢谓之

徐 杨,王全年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中医所说之神,广义是指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狭义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多方面。《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大惑论》言:“心者,神之舍也”,《难经·四十二难》说:“心… …盛精汁三合, 主藏神”,《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记载:“心藏神”,这些都说明心藏神,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1]。《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本草纲目》载:“脑为元神之府。”故脑为元神之府,先天之神所藏之处[2]。传统中医认为心和脑都藏神,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 心藏神

心藏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心主广义之神是指心能支配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亦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的生命活动其实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故心能支配人的整个生命活动[3]。心主狭义之神是指心能支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说明心主思维;《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将入者谓之魄”,这说明心主意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说明心主情感活动;故心能支配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4]。

2 脑为元神之府

《本草纲目》载:“脑为元神之府。”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持感觉运动。《云岌七签·太上老君内观经》云:“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 … 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这说明脑是生命活动的中枢,主宰各脏腑组织的活动,使它们各司其职,协调运转[3];《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这说明脑主管精神意识;《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 长肌肉,精汁之清者, 化而为健,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日脑髓,两耳通”,《医林改错》说:“两耳通于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 … 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说明脑主持感觉运动,人的视听言动皆受脑支配[5]。

3 神究竟为谁所藏,为谁所主?

《素问·痿论》言:“心主身之血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房玄龄注:“心者,精之所舍。”《难经·四十二难》云:“心…… 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道枢·九真玉书篇》云:“然则心者,其性命之主乎”,《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各脏腑活动均受其支配而起作用。故虽然脑居人体高位,是人体生命之所在,但是还是受心气支配和心血的供养。故心主血脉功能发生障碍,心气不畅,脑的功能皆受影响。脑依赖于心的功能正常而发生作用。因此,综合来看,心与脑都藏神,但是心对神起着主导作用。《存存斋医话稿》:“神受此气,则百脉有主,动而有序,此为脉舍神也;魂受此气,而发知觉,能升、能变,能除秽也;魄受此气, 而生运动,能降、治内也;志受此气,则机体内外气化功能有统,生理活动机能正常,智慧乃成;意受此气,神发为意,主构思、意向”。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现代医学来看,心与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共同构成心血管系统。它位于胸腔左侧是血液运行的主要动力。心脏输出的血液供给机体组织以水、盐、氧气之类营养物质。同时也由组织携出代谢产物并是机体内免疫过程的媒介与参与者、激素及酶的输送者。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和倒流,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的器官。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缺血的情况下即可产生休克、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之类的神志异常现象[6]。

而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起着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机能活动的作用,主感觉和支配运动。大脑对客观实践进行分析反映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各种客观事实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由感觉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皮质的综合分析, 作出相应的各种反应。

大脑需要靠血液的营养作用而存活,所以大脑发挥作用依赖于心脏功能的正常。虽然心脏与中医中所言之心并不同,但是心脏应该属于中医心的一部分。故脑依赖于心功能正常而发挥其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机能活动的作用,主感觉和支配运动是成立的。这也能证明上面我们所说的综合来看,心对神起着主导作用。

并且,现代医学临床中有人将猪心移植给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后,该患者有了猪的行为和习惯[2]。在大脑相同的情况下,仅因为心脏的变化而出现行为和习惯的变化,可见“心藏神”和“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是心的“藏神”对脑之“元神”起着支配作用,心血供养于脑,脑受心气的支配。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8-216.

[2] 王 进.论脑为“元神之府”[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03):42-43.

[3] 王 进.论心“主藏神”与脑为“元神之府”相关性[J].中医药信息,2005,(05):3-4.

[4] 朱蕴红.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04):6-8.

[5] 周文献.“脑为元神之府”刍议[J].河南中医,1996,(05):15-16.

[6] 迟华基,孙吉华.心脑关系与心神说[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01):7-9.

猜你喜欢

心主灵枢谓之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思路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
钱本草
采采卷耳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