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术后多次诱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血氨门脉肝性

夏 琦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苏州 215400)

一例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术后多次诱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夏 琦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苏州 215400)

本文分享一例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术后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护理心得。有Ⅱ型糖尿病病史。本案例尝试采用控制饮食的方式,促进氨基酸代谢紊乱恢复正常,同时对细菌形成抑制,从而使毒物在肠内尽可能的减少吸收和生成,补充水分、平衡电解质和酸碱值。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患者住院22天后,严重低蛋白血症得到明显改善,并掌握科学饮食方法出院。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肝性脑病、糖尿病、营养失调、护理

肝硬化环境下门静脉高压导致食道、胃底静脉血管出现破裂,造成大出血现象,使病人生命受到危及,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高危病症,急性出血的病死率达40%~50%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能有效防止急性出血[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发的消化系统静脉破裂的治疗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该法非手术治疗,因此创伤小、见效快、适应众多人群使用,在介入放射学中是一项新兴的技术[2]。但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高,可高达50%,且手术的并发症较严重[3]。

1 病例介绍

患者(住院号:0505303),男,50岁,因“TIPS术后2月余,反应迟钝4小时”于2016-08-08,10:30急诊平车入院。既往史:酒精性肝硬化、Ⅱ型糖尿病、脾脏切除术后。入院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术后、肝性脑病3期、脾脏切除术后、Ⅱ型糖尿病。体格检查:T:37.0℃,Bp:156/99 mmHg,R:20次/min,HR:101次/min,BG:13.4 mmol/L。浅昏迷,双手扑翼样震颤阳性。双瞳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两肺呼吸音粗,肠鸣音3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腹壁未见静脉曲张。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予保护肝脏,促肝细胞生长及增加氨的代谢药物治疗。胰岛素优泌乐70/30控制血糖,呋塞米、螺内酯利尿,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抗凝等治疗。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白蛋白:21 G/L,谷丙转氨酶:158.0 U/L:谷氨酰胺转移酶:194.0 u/L。血氨:159 ummol/L。随机血糖:15.6 mmom/L

2 急性期护理

2.1 紧急纠正肝昏迷

肝昏迷在医学上被分为四个阶段[4]。

研究发现,假设在前两阶段,及时的采取治疗,并妥善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恶化。如果不能在这两个阶段,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并妥善护理,那么很快会发展至后两个阶段,造成危及生命的可能[5]。

TIPS引起的HE(肝昏迷)主要机制为:TIPS术后部分肠内吸收的含氮物质未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进入脑内破坏血脑屏障,从而引起脑功能紊乱[6]在抢救肝昏迷患者过程中,积极促进氨的排泄尤为重要。

2.1.1 促进氨的排泄

入院当日立即予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联合乳果糖60 mL,溶于温水100 mL中(水温39~40℃)保留灌肠。此方法治疗昏迷期肝性脑病较为有效。乳果糖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呈酸性环境,改善氮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有效地减少氨的生成,达到降血氨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7]。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和循环中产生的氨结合,有助于尿素的合成,以及氨的正常代谢,从而发挥作用,使血氨水平得到显著降低[8]患者入院第2日意识逐渐恢复。

2.1.2 昏迷期饮食护理[9]

昏迷阶段的患者,应当对蛋白质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10],入院第一天禁食,第二天予鼻饲米汤150 mL,qid。监测出入量,入量2350 mL,出量约1600 mL,无电解质紊乱现象。

3 恢复期护理

3.1 防止便秘

3.1.1 供给适量质软而无刺激的食物纤维.为减少氨的吸收,需防止便秘,指导进食缓泻的食物,如蜂蜜、香油。严禁进食粗糙质硬的食品。

3.1.2 促进氨的排泄:口服乳果糖15 g/次,3~4次/d。中医认为,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为,湿/热毒、痰气瘀结;发病契机为,心神受湿/热毒及痰气瘀结的影响。患肝病时,初期痰湿、造成腑气不通,胃部出现不适,有浓痰、气血滞泄不通,湿热之气汇集在肝部,肝阴不足,神志不清,唤之没有反映等特征[11]。因此,泻阳明腑热是初其救治时的最佳选择,有助于脾胃升清降浊。现代药理认为[12]:大黄可以消炎抑菌,可以显著的防范肠源性的吸收,同时,可以帮助血浆降低毒素含量,由于该制剂为弱酸性,可以加快内氨向胺的转化速度,随后氨在血中,通过酸透析,在肠腔发挥作用,降低静脉血氨含量,降低血氨的存储及吸收,最终实现降低血氨,去除毒素,逆转病症的功能。中药大黄制剂,大黄粉10 g加入温(水温39~40℃)100 mL+食醋10~15 mL灌肠。将混合后的药液,抽入注射器内,接通痰管,先对前端进行润滑处理。患者侧卧于左侧,臀部上抬20 cm,把肛管放置于直肠内,深度保持在20~25 cm,注意放置时,动作要轻[13】,放好后,使用注射器,把药液缓慢的注入,要求药液至少在肠内停留2 h以上,2次/d。患者入院后第7天下午灌肠液调整为大黄制剂。直至出院未再发肝性脑病。

3.2 饮食护理[9]

3.2.1 纠正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严重低蛋白血症与肝硬化所致纳差及营养吸收障碍、糖尿病长期限制饮食有关。入院第2天,患者意识逐步转清,血氨:128 ummol/L。于入院第3天开始增加蛋白质供给15 g/d。在24 d内继续无动物蛋白膳食。于第4天凌晨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临时予乳果糖60 mL+温水(水温39~40℃)100 mL保留灌肠一次。2 h候后患者逐渐醒转。复查血氨:97 ummol/L.,血清白蛋白:23.2 g/L入院后第5日营养科会诊白蛋白增至30 g/d。于第5日下午再次出现意识模糊。复查血氨:133 ummol/L.予紧急降血氨治疗。营养科会诊调整饮食为植物蛋20 g/d。次日复查血氨:119 ummol/L.入院后一周患者神志转清,血氨:79 ummol/L,血清白蛋白:24.9 g/L.逐步增加蛋白量。邀请营养科会诊增加产氨少的动物蛋白,牛奶200 ml/d,(蛋白约6g)鸡肉50 g/d(蛋白约12 g),乳清蛋白粉30 g/d,至出院。出院前一日复查血清白蛋白:29.7 g/L。

3.3 血糖管理

糖尿病及高血糖也可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14]。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肝硬化致胰岛素抵抗,肝糖原储备功能下降等有关[15]。治疗过程中观察血糖含量,不宜过低,空腹状态下血糖要求达到6.0~7.8 mmol/L为宜,防止出现低血糖。

3.3.1 监测血糖:8次/d(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凌晨03:00)患者入院后3天,餐后血糖平均值18.5 mmol/L,03:00常有低血糖发生

3.3.2 合理饮食

少吃多餐,计算将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等重量,按照平常三餐的用量,重新按1/7、1/7、2/7、2/7、1/7的比例,分配为五餐。邀请糖尿病专科会诊,调整胰岛素,予诺和锐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体内葡萄糖,还能改善整体营养状态,降低血糖,帮助肝细胞加快修复,早日恢复肝功能,满足肝硬化的治疗条件。

3.3.3 自我管理

向病人宣传血糖知识,教患者根据症状分析血糖情况,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手段,具备药物注射的能力,患者入院第5天至出院血糖平均值空腹:6.4 mmom/L,餐后2 h:12.1 mmol/L。

4 讨 论

早期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病情,能够降低肝性脑病、抑制肝硬化,减少肝病导致的死亡。人体糖类代谢的工作由肝脏负责,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对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加强血糖的控制,可以减少出现肝性脑病的可能性,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增加治愈率,肝硬化和糖尿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经常伴随着出现。笔者认为,此护理案例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借鉴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控制肝病患者的血糖标准和饮食宣教均需进一步细化,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的总结,并组织大家展开讨论。

[1] Barange K,Peron JM,Imani K,et al.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bleeding from ruptured gastric varices[J].Hepatology,1999,30(5):1139-1143.

[2] 郭林娜,刘 富.浅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01-1603.

[3] 牛玉洁,李 妹.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8):592-593.

[4] 符娟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5):164-165.

[5] 罗凤莲.预见性护理在抢救肝炎并发肝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6-497,500.

[6] Munoz SJ,Hepatic encephalopathy[J],Med Clin North Am,2008,92(4):795—812,viii.

[7] 吴会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2011,4(2):151.

[8] 王胜昱,史 洁,陆 将.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4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3):2189.

[9] 张志红.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9-100.

[10] 张赤志.应用大黄治疗肝性脑病[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2):17.

[11] 廖树琪,毛德文.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4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9.

[12] 李天艳.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28.

[13] 刘 莉.糖尿病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B):1005-5140.

[14] Ahmadieh H,Azar ST.Ljver disease and diabe£es:Assciation,pathophysiology,and management.Diabetes ResCIin Pract,2014,104(1):53-62.

[15] 沈缪红.预防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要点[J].中外健康文摘,2011,8(9):1672-5085.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113.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血氨门脉肝性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