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2017-04-01时玲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房室起搏器

时玲燕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400)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时玲燕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400)

目的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并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患者活动指导,避免电极移位脱落。此外注重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心理支持等干预。可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发生并发症率。结果 患者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4天后安装永久起搏器,且经治疗23天后康复出院。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面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之后能够避免发生阿斯综合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死亡率。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对心肺复苏和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手术可用于治疗严重可恢复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包括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伴心脏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及部分手术保护性起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心率,保障重要器官的供血。临床护理在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有一定作用,利于手术顺利和有效的完成,且可预防并发症,确保治疗成功[1],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8岁,因“头晕半黑曚3天,晕厥1次”,于5月27日11:30急诊入院。急诊查血钾3.6 mmol/L,肌钙蛋白I 1.99 ng/mL,BNP 2000 pg/mL;心电图: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V2-V6 ST段略抬高。入院查体:T 36.8℃,BP 113/78 mmHg,P 40次/min,R 20次/min,。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复查心电图显示广泛导联ST段抬高。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晕厥、房室传导阻滞。入科后患者主诉出现头晕不适,予以体外起搏,以异丙肾泵入维持心室率。入院30分钟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伴小便失禁,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后恢复意识,持续时间30 s,考虑为阿斯综合症。意识恢复后:HR 38次/min,BP 90/60 mmHg,立即予补钾补镁、多巴胺10 µg/(kg•min)升压。几分钟后患者又再多次发阿斯综合,持续十几秒自行好转或经心脏胸外按压后好转。建议家属及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治疗,家属同意并签字。立即给予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半小时后给予临时起搏器植入术,4天后给予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住院23天,病情稳定出院,出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III°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平均使用临时起搏器3天。文献报道[2]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一般安置时间不超过14天。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阐述手术必要性与目的、手术流程及安全性,尽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获得其信赖及家属的同意,且自愿签署手术协议书。②双侧腹股沟部位进行常规备皮,避免发生感染。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准备好手术各项物品,并创建静脉通道,按手术要求采集标本送检,遵医嘱术前用药,观察并记录结果。④管床护师需要为患者详细阐述临时起搏器的操作流程及有关知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合理饮食及二便的情况,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意义与必要性。

2.2 术后护理

①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提升巡视力度,每间隔30 min对患者血压、心率、神志及心律进行1次观察,观察患者感知与起搏是否正常。对心电图实施动态观察,对起搏情况进行有效判断。术后开展持续心电监护,对12导联心电图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者临时起搏器运转以及生命体征的基本情况。设置临时起搏器频率为60次/min,管床护士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掌握临时起搏器设置频率与阈值,对临时起搏器进行妥善固定,对心电监护是否出现正常起搏信号进行密切观察。正常心电图显示为每一脉冲后都出现相连的QRS波群,注意起搏频率与心率一致情况,因多种因素可能影响起搏频率,包括起搏阈值、起搏频率、电极脱位、起搏导丝撕裂[2]。在患者身上固定体外脉冲发生器,避免损坏或者滑脱,尽可能不移动起搏导管。每班对接头连接处进行检查,确保有效、安全的进行起搏。对暴露的导管利用酒精进行消毒,用敷料保护固定外露的导管。患者选取平卧位,保持良好电极位置,避免心肌穿孔或者起搏器脱位。对是否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现象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②穿刺点护理:术后采取穿刺侧肢体进行制动,防止关节弯曲以及右侧下肢活动,依据患者时间需求来改变体位,抬高头部20-30°,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取侧卧位,降低长期卧床诱发的腰背酸痛。嘱患者勿用力咳嗽,必要时予镇咳治疗,以防止引起电极脱落。坚持每天观察伤口及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及渗血;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及穿刺点处有无波动感(积血)等。发现异常时,需及时处理。③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类的食物,促进患者排便及伤口愈合,可提升机体抵抗力。患者因活动受限,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进食易消化、清淡食物,多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少食多餐,切忌过饱,禁止浓茶、吸烟和饮酒等,以防腹胀、便秘等引起电极脱位[3]。⑤活动指导: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被受限,需要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手术侧肢体进行制动,按摩患者按摩术侧肢体,降低患者的不适,辅助患者适当活动健侧肢体。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碎屑,对骨隆突处进行保护,每天按摩受压部位2 h,使用气垫床垫,避免发生褥疮,提升患者舒适度。⑥排便管理:因患者无法活动下肢进而促使降低胃肠蠕动与消化功能,故需加强饮食护理,及时评估进食情况,遵医嘱制定饮食干预;给予腹部按摩,2次/d,协助其床上翻身,增加肠蠕动,遵医嘱适量使用通便药物,排便时为患者创造舒适隐秘的环境,并协助患者进行排便。

2.3 并发症护理

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起搏信号丧失、气栓、皮下血肿、静脉血栓、气胸等主要并发症[4]。此外也可能出现全身感染,刺激膈肌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并发症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进行处理。电极移位:检查起搏频率与脉搏次数是否一样,起搏器功能状况是否符合实际规范。电极顶端移位常进而促使起搏失灵,但起搏波形形态改变或者阈值升高,心电图呈现出间歇性起搏或者不起搏,如果患者自主心率过慢,此时可能发生头晕现象,应该对电极进行及时调整,提升阈值,采取体外调节来提升起搏器输出脉宽与电压,恢复起搏。导管穿孔:患者自述出现膈肌收缩、心前区疼痛,间歇性起搏或者起搏中断,阈值增加,自左束支阻滞图形的起搏心电图改变成为右束支阻滞图形。通过肱静脉或者股静脉途径,如肢体活动过多可能提升穿孔发生率。导管断裂:因导管柔韧性差、质地硬,如体位活动或者长时间放置可能引发不完全性断裂,进而促使导致不起搏或者间歇性起搏,此时需要对导管进行重新置换。管床护士详细为患者阐述临时起搏器的意义与重要性,确保患者可以充分了解有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导线脱落的预防,防止发生切口感染现象。提醒患者治疗的意义与重要性。

3 结 语

随着近年来心脏病发生率的增加,临床上广泛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CU属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具有救治心脏病危重患者的任务与责任。因此需要密切观察临时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心电情况及生命体征,对临时起搏器运转情况进行判断;全面了解病情程度及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痛苦,确保其生命安全。正确、有效的健康指导可提升患者积极性,确保顺利实施护理计划,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1] 沈冬琴,陶科颖.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2016,10(9):216.

[2] 艾灵秀,刘红梅,周 蕾.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8,33:105.

[3] 梁慧梅,李 华.老年危重患者床边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02-803.

[4] 谢贤敏,陈 丽,陈大蓉.临时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J].华西医学,2012,27(1):87-90.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111.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房室起搏器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时间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