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2017-04-01李文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置管肺栓塞患肢

李文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1300)

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李文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130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45例行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治疗同期均予以综合性深静脉血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统计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期间,患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逐渐缓解,未见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发生率0%,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结论 肿瘤患者置入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后,予以患肢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肿瘤;PICC;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置管方式,它利用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直达靠近心脏的静脉,能避免化疗药物与外周静脉直接接触,对减少反复穿刺痛苦、局部组织疼痛、坏死及静脉炎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1]。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PICC置管后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是导致非计划拔管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确诊深静脉血栓并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文章现以我院近年收治病例,分析探讨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45例行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可见肢体肿胀、疼痛、皮温皮色变化、浅静脉曲张等症,血生化检查及彩超探测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选病例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38~72岁,平均(59.3±10.7)岁;乳腺癌10例,肺癌10例,胃癌8例,肝癌7例,肠癌5例,其他5例;上肢深静脉血栓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血栓发生于置管后6~83天,平均(12.5±4.1)天。

1.2 方法

患者确诊深静脉血栓后,拔除PICC,予以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予以针对性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患肢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并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膝关节微屈15°,同时正确使用弹力绷带,以防止静脉血瘀,促进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维持室温25℃左右,加强患肢保暖。加强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肢脉搏及皮温皮色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周径并与健侧相同位置比较,观察消肿情况。严禁患肢输液、按摩和剧烈运动,日常护理要求操作轻柔,防止挤压等动作使静脉压升高,增加血栓脱落风险。

(2)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予以患者治疗用药,保证给药及时、剂量准确。药品要求现配现用,以保证效价。输液期间,合理控制药液流速,以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溶栓期间,患者易发生出血,应定期抽取血样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同时加强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重点观察牙龈、鼻腔、穿刺点及血压袖带绑扎处。此外,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瞳孔异常、恶心呕吐等症,严防颅内出血。

(3)并发症护理 深静脉形成初期,栓子稳定性差,易脱落,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对此,日常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提示肺栓塞可能,应立即告知医生,予以支持性护理并积极配合抢救,包括患者卧床、高流量氧气吸入、避免深呼吸和咳嗽、减少搬动和翻身等。

(4)生活护理 予以患者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或排便用力造成血栓脱落。予以患者常规卫生清洁,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注意饮食、饮水及清洁用水温度适宜,防止冷热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病情。

(5)心理护理 受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及预后。对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动态把握患者心理变化,依据情绪走向予以针对性干预,以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同时,向患者介绍深静脉血栓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等,认真解答患者疑问,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治疗自信,积极配合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统计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百分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期间,患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逐渐缓解。患者未见出血和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0%。44例患者满意本次护理,护理满意度97.78%。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壁非正常凝结的一种回流障碍性疾病,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从2%到35%不等[3]。形成机制[4]:PICC占据血管空间,影响血流速度,导致血流滞缓;PICC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使基底膜和胶原纤维裸露,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内膜损伤释放促凝因子,激动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原,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细胞凝结成块,形成血栓。

肺栓塞是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深静脉血栓急性发作期,有效预防肺栓塞成为临床护理的关键点之一[4],特别是静脉血栓形成1~2周时,是栓子最易脱落的时期,患者肺栓塞发生风险高,因此,患者要绝对卧床,严禁剧烈运动,并避尽量避免可能导致静脉压升高的因素,如血管挤压、冰冷刺激、便秘增高腹压等,以防止栓子脱落。另外,由于肺栓塞隐蔽性高,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观察,充分运用预见性思维早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生命体征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降低风险,提高治疗安全[5-6]。

本次临床研究针对患者病症及治疗需要予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措施内容既满足了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又能辅助深静脉血栓治疗,预防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期间患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逐渐缓解,并发症发生发生率0%,护理满意度97.78%,表明予以患者综合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依从性,利于减少护患纠纷,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和谐。

[1] 张春玲,吴婉英,杨方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9):49-50,72.

[2] 杨贵丽,郑海燕.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39-542.

[3] 袁 敏.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11-513.

[4] 杨海燕.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274-276.

[5] 吴忠梅.1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8(10):164-165.

[6] 刘小平,汪红英,黄 英,等.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22(39):387.

R73

B

ISSN.2095-8803.2017.26.166.02

猜你喜欢

置管肺栓塞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