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影响

2017-04-0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医学科营养液重症

徐 妍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影响

徐 妍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促进肠内营养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清指标。

集束化护理;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

重症医学科患者大多是病情严重,身体机能较差[1]。临床给予该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保证肠黏膜功能[2],减少应激性反应,不仅有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而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3]。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12±6.03)岁。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50±5.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重,保持导管通畅,合理配置输注营养液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1.2.2.1 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在重症医学科成立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

1.2.2.2 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

组长组织全体成员学习集束化护理理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和临床经验,分析临床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2.3 集束化护理措施

固定各种导管,并定期检查,若出现堵塞、脱落等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并有效解决。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遵医嘱配置营养液,确认其置入鼻胃管、空肠管的位置后输注营养液。如果患者躁动应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注意合理控制输注营养液的速度,通常为20~40 ml/h,最大为80~100 ml/h。同时每次输注营养液时应回抽胃内容物,胃内营养液残余量大于200 ml时可暂停喂养。

输注营养液后应将床头太高30~45度,且取侧卧位30min,促进体内营养液的消化和排空,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发生误吸等异常情况。此外,场内营养指出治疗结束后,应尽量避免翻身、拍背等行为。

对于同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给予胃肠减压治疗,以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发生几率。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时进行清洁,防止发生并发症。通常每天2~4次,每次3~5 min。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并定时进行消毒处理,控制探视人员数量,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意识清醒患者,告知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同时应主动与其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在护理前后,医护员应严格遵循手术卫生要求,确保无菌操作,以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对照组:误吸2例4.16%,腹泻1例2.08%,导管异常1例2.08%,胃内容物返流3例6.2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上述指标依次为1例2.08%、0例0%、0例0%与1例2.08%,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6%。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对照组总蛋白为(51.02±8.33)g/L,白蛋白为(30.10±6.55)mg/L,血红蛋白为(80.20±10.81)g/L,住院时间为(14.78±1.42)d;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0.99±7.89)g/L,白蛋白为(34.54±6.78)mg/L,血红蛋白为(91.32±11.90)g/L,住院时间为(8.10±1.65)d。

观察组血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将分散护理方法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护理方法,为患者的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患者得到持续、完善的护理服务。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开展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邵 鹏,陈 敏.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605-1607.

[2] 古春梅.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5):2395-2396.

[3] 周朝阳,冯 雁.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40-41.

R473

B

ISSN.2095-8803.2017.26.162.02

猜你喜欢

医学科营养液重症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加温器减轻外周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