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2017-04-01梁海云李绮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状态疼痛满意度

梁海云,李绮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急诊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梁海云,李绮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究急诊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患者SCL评分中恐怖(1.34±0.28)分、抑郁(1.43±0.31)分、人际关系敏感(1.58±0.33)分、焦虑(1.28±0.29)分、精神病性(1.23±0.16)分;护理前VAS评分(6.29±0.87)分,护理后(1.84±0.3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中态度(90.56±3.61)分、技能操作(91.43±2.97)分、责任感(92.38±2.74)分。结论 急诊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心理状态;急诊;疼痛;综合护理

急诊科室患者大多为病情急、发展速度快且较为复杂多变者,受突发性疾病刺激,大部分患者负面情绪较重。而急诊常见一种症状为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整体或局部活动能力,对心理状态影响较大,从而造成临床配合治疗度下降[1]。为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中对其心理状态及疼痛影响,我院针对性选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诊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50.65±4.38)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及以下50例,大专及以上34例;其中腹部外伤17例,骨折40例,急性阑尾炎24例,肠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13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均为急诊科室收治患者,且自愿进行研究,可实施有效沟通;排除标准:文盲者、精神疾病史者、严重不配合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为:①护理人员快速掌握患者一般资料,主动积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按照患者个体情况予以对症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过程坚持做好快、准、稳,提高患者信任感及安全感;②按照不同年龄、学历、病情给予不同心理干预,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知识了解,以及对治疗方法、过程与效果、相关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加强患者治疗信心,引导其养成乐观积极心态,增强治疗依从性;③做好用药护理,并为其讲述药物相关知识,包括药物作用、用药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对症处理;④按照患者疼痛情况予以心理疏导、止痛药物治疗,并观察疼痛的变化情况,非麻醉性的止痛药物无效时采取麻醉性的止痛药,严格遵医嘱给药;⑤对于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使用温馨用语安慰鼓励患者,向其讲述治疗相关过程、目的及意义,提升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尊重患者隐私,减少暴露部分;手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低血压、心律失常情况予以对应处理。

1.4 观察指标[2]

观察本组患者心理状态,采取SCL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标准:分成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五个方面,分值为0~4分,分数越高状态越严重;观察患者疼痛评分,采取VAS评分标准: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轻;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护理态度、技能操作、责任感等三方面进行评分,百分制,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2.1 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患者SCL评分护理后各项评分为:恐怖(1.34±0.28)分、抑郁(1.43±0.31)分、人际关系敏感(1.58±0.33)分、焦虑(1.28±0.29)分、精神病性(1.23±0.16)分。

2.2 疼痛评分

本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为(6.29±0.87)分,护理后(1.84±0.31)分。

2.3 护理满意度

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56±3.61)分、技能操作(91.43±2.97)分、责任感(92.38±2.74)分。

3 讨 论

急诊科室常见疾病有腹部外伤、骨折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病情发作较急、病情进展较快,临床治疗不及时会危及其生命健康[3]。因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延长救治时间,护理人员需进行快速准确护理干预,相关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现对采用此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过程提供科学有效循证依据。

本次研究中,患者S C L评分中人际关系敏感(1.5 8±0.33)分、抑郁(1.4 3±0.3 1)分、恐怖(1.34±0.28)分、精神病性(1.23±0.16)分、焦虑(1.28±0.29)分;护理前VAS评分为(6.29±0.87)分,护理后(1.84±0.3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中技能操作(91.43±2.97)分、态度(90.56±3.61)分、责任感(92.38±2.74)分;研究结果与田惠萍相似[4],表明综合护理干预予以患者用药指导、疼痛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心理不良状态及疼痛,促进其预后提高。急诊患者常受疼痛折磨,疼痛的发生是患部引发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受,造成组织胺、5羟色胺、乳酸等致痛物质释放,导致该类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游离,持续疼痛会引发患者不良心理,造成疼痛加剧,从而不利于原发病灶的恢复;且疼痛会增加患者氧耗量,提高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而综合护理过程予以患者疼痛护理,首先进行心理干预,采取亲切用语鼓励安慰患者,利用注意力转移法转移患者疼痛,若疼痛程度较重,则遵医嘱予以一定剂量镇痛药物缓解,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痛苦[5]。由于急诊患者发病多为突发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存在负性情绪,而该情绪会导致身体应激反应增加,使疼痛感受增加,不利于临床恢复。而综合护理干预予以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通过护理人员语言支持、安慰、鼓励,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增加临床治疗依从度[6]。综合护理干预的实行,有效促进了急诊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改善了患者预后情况。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对护理效果及预后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实施于急诊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1] 潘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3):2885-2886.

[2] 王岩岩.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6-8.

[3] 房春花,黎雪琴,叶少南.优质护理对急诊车祸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3):172-174.

[4] 田惠萍,陈 晖,黎小群.护理干预对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9-21.

[5] 郭 玲.分析止痛药应用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5,12(4):191.

[6] 唐晓群.心理辅导干预对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6):956-958.

本文编辑:张 钰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28.4.02

猜你喜欢

状态疼痛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疼痛不简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状态联想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