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患者快速康复实施细则探讨

2017-04-01夏述燕余云红赵体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补液压疮体位

夏述燕,余云红,刘 洋,赵体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室,湖北 武汉 430030)

手术室患者快速康复实施细则探讨

夏述燕,余云红,刘 洋,赵体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室,湖北 武汉 43003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技术”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实施细则。方法 通过预防低体温,进行有效的体位管理、压疮管理,术中采取“目标导向型补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大大加快病人的术后康复,减少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快速康复技术”在手术室患者中具有较广阔的实施空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快速康复技术;手术;实施细则

“快速康复外科”是丹麦的Kehlet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围手术期实施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1]。手术室是实施快速康复的重要场所,通过预防低体温,进行有效的体位管理、压疮管理,术中采取“目标导向型补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大大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我院手术室自2017年1月对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技术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探讨如下。

1 实施细则

1.1 预防低体温

于术前1 h开启空调,使术中室温控制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预防机体散热导致低体温[2]。术前、转运途中注意盖被保暖;冬季适当增加盖被。遵医嘱术前应用氨基酸,增加患者术中的产热效应。器械护士协助手术医师消毒铺巾,尽可能缩短消毒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肢体裸露。手术前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温、肛温探头,连接电源,检查机器的性能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检修。正确插入口咽温或肛温探头,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口咽及肛门。术中使用温毯仪协助患者保温。术中需要大量静脉输液、输血的手术,所需的晶体液、胶体液、冲洗液需取于37℃恒温箱内[3];输注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前采用电子输血加温仪加温,严格控制输注血制品的温度,使其不超过37℃,以免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和记录,每30 min记录和监测体温一次;尤其对老年人及小儿手术患者,监测体温尤为重要;如果发现体温下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升温措施。术中加强手术野以外部位的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手术结束,及时撤去已潮湿的敷料,擦干皮肤,穿上衣裤,盖好被子,减少散热。转运途中注意盖被保暖,冬季适当增加盖被。

1.2 有效的体位管理

体位安置应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保证手术患者呼吸和循环通畅,使病人感到舒适和安全;为防止血管、神经受压和肌肉扭伤,肢体托垫应妥当安置,选择能分散身体各部位压力的手术床垫及不同规格的凝胶垫、减压装置。体位枕大小合适,柔软适中,合理放置支撑物和衬垫物,调节手术床,使床面和患者的身体全方位接触,移动患者时可提起床上的中单,以免拽拉患者形成剪切力[4]。体位安置后评价皮肤是否受压,是否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仰卧位时采取标准曲线仰卧位,不同术式双臂有不同安置方法,病人的双上肢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手臂外展不超过90°,防止臂丛神经的损伤。俯卧位防止颌面部受压,注意维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不要过度压迫胸腹部, 妨碍膈肌活动和压迫主动脉乃至下腔静脉。截石位时患者双腿分开角度尽量不要超过90°,腿部置于截石位架时避免腓总神经受压。在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的前提下,每小时调节手术床左倾或右倾、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约10°~15°。器械护士及时收回手术器械,勿将器械放置于患者身上。

1.3 有效的压疮管理

巡回护士核对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后,观察全身皮肤湿度、弹性,有无皮疹、压伤等。如有压疮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在手术受压部位粘贴减压敷料。术前消毒铺巾时选用无菌切口膜保护好切口,避免手术野冲洗液外溢,使手术床干燥。术中观察患者是否有剪切力,如有潮湿、受压等应及时处理,术中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血糖值、低血压时间等,采取适时的体位变换。手术中巡回护士仔细评估填写术中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各项目,评价患者压疮风险程度。术中提醒手术者不要倚靠在患者身上,防止不当的操作姿势压迫患者局部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器械护士及时收回手术器械,勿将器械放置于患者身上。

1.4 目标导向型补液

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避免组织水肿及血管负荷过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即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心排出量、每搏量、每搏量变异度、脉压变异度、收缩压变异度)后,根据监测指标进行补液,以1~2 ml/(kg·h)平衡晶体液为基础,强调复杂性手术需要精准补液。遵循补液顺序: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补液方案:中小手术可遵循“标准方案”补充平衡晶体液,即生理需要量+麻醉后血管扩张量+液体再分布量+术前液体丧失量,基础量为1~2 ml/(kg·h),给予1~2 L的补充剂量;术中失血量可按1:1补充血制品和晶体液、胶体液。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据此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和容量状况,评估心血管功能和血管容量的匹配;每搏量是判断机体对补液的反应性。当调整体位至头低脚高时,若每搏量增加10%~15%或更高,表明补液治疗可以增加心排出量,故补充200 mL液体;如每搏量增加少于10%,则停止补液试验,给予基础补液;计算患者的出入量,包括输液、输血、各种引流管路引流量、尿量是否平衡。老年患者、心肺肾功能异常患者,根据病情、体液缺失程度严格控制输注的速度及输注总量。

1.5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多高危因素,如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糖尿病,患肢手术史、外伤史、恶性肿瘤等。对于这些高危患者,应加强防范及观察,监测凝血酶原、促凝血时间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手术患者可在术中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手术患者双下肢穿适合的医用抗血栓加压弹力袜,适当抬高手术患者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促进静脉回流,有效减轻疼痛及患肢水肿情况。尽量避免静脉注射有血管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减少血管内膜损伤。炎症反应如出现在穿刺部位,需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远端血管的损害,防止微粒进入静脉通路。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改善血液的粘滞性。注意术中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瘀积。密切观察患肢颜色、皮温、肿胀、疼痛、足背动脉搏动等,若发现患者低热、下肢水肿等循环障碍,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注意神志、呼吸变化,如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咳嗽、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时,应高度怀疑脏器栓塞,如肺栓塞或脑栓塞[5]。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翻动频繁,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采取进一步急救治疗。术后每2 h测量小腿肿胀处及大腿中下1/3处肢体周径,与健侧周径进行比较,密切观察手术区渗血情况。手术结束后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堵塞而形成局部血肿增加局部压迫。

2 讨 论

总的来说,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并非一种单一模式,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模式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够实现的效果[6]。通过预防低体温,进行有效的体位管理、压疮管理,术中采取“目标导向型补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大加快病人的术后康复,减少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快速康复技术”对于手术室患者具有较广阔的实施空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1] 石小华.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开展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182-184.

[2] 侯玉娟,王 芳,张梅梅,等.快速康复理念在乳腺癌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2):116-118.

[3] 孙梅林,丁 萍,张 静,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5):1622-1625.

[4]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2237-2238.

[5] 吴玲玲,陈 劲,张木春,等.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6):166-169.

[6] 张亚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本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3):342-343.

R473.6

A

ISSN.2096-2479.2017.46.192.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补液压疮体位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