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变化及护理

2017-04-01何媛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降温先天性心脏病

何媛媛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变化及护理

何媛媛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本文收集、梳理了近年来学者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变化及护理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温变化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基础护理、低体温护理及高体温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旨在保障患儿术后体温的稳定,改善术后安全和治疗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温;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无法进行体力活动,患儿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手术是解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症状的重要措施,但术后体温波动过大对患儿循环、呼吸、代谢功能产生均会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加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温变化的护理尤为重要。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变化规律

1.1 体温变化时间

目前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温变化规律的研究比较少,学者们主要研究不同时间的问题变化,尝试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变化时间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3 h患儿的体温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术后24 h内患儿高体温的发生率为63.5%。

1.2 体温变化因素

环境、麻醉、输液输血及术中灌注是导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术中为了配合手术的降温行为,再加上术中患儿脏器长时间暴露于室温中,可增加患儿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心脏病手术需要应用麻醉药物,会扩张血管、抑制机体的温度调节和血管收缩功能,特别是全麻药物会增加热反应阀值范围,导致患儿术后发生低体温;术中注射的血液和魏佳文液体,再加上体外循环时使用的冷晶体关注,会增加低体温发生率[2-3]。

小儿心脏术后高体温主要是因为在手术操作、体外循环以及灌注损伤的因素的制约下[4],会导致患儿发生心脏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患儿术后体温上升。马红[5]指出,小儿心脏病患儿术后的IL-6以及IL-8等血浆炎症标志物水平增加,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复杂程度高、手术创伤程度大、手术时间常会影响患儿炎症反应因子的释放量,增加患儿术后高体温的发生率。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护理

2.1 基础护理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基础护理中,主要应当做好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监测及护理,以此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的效果。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呼吸系统护理中,应当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于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借助细菌培养寻求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同时结合患儿的呼吸频率与深浅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加温、湿化等措施保持患儿呼吸道顺畅。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循环系统护理中,应当做好心率、血压、静脉压以及体温的护理。在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儿血压及心电监测,及时告知一声血压异常情况,同时及时识别心律失常的情况;在引流管护理中,密切关注患儿的出入量,通过观察引流量做好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预防监测;在体温护理中,主要是应当做好环境温度护理,术后连续监测直肠温度,肛温>38.5℃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肛温<36℃给予保暖。

2.2 低体温护理

低体温主要指小儿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体温<35℃,会导致患儿的代谢能力下降,同时引发血液黏稠度与外周阻力增大的问题,增加患儿的耗氧量与心脏负担,患儿会出现血压与心率下降的问题,容易引发心室纤颤等并发症。同时,由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且血管丰富,导致患儿的保温能力比较差,持续的低体温会导致患儿发生皮下脂肪硬肿症。因此,临床中应当加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在小儿心脏病手术低体温患儿的护理中,对照组使用变温水箱连接恒温水毯保温措施,加温效能上充气式升温毯优于变温水箱连接恒温水毯,主要是因为单位时间内充气式升温毯给予患儿的热量要远高于变温水箱连接恒温水毯。充气式升温毯采用的是带有密集的透气小孔的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可使加温过的气体直接与患儿的皮肤接触而达到升温效果。

2.3 高体温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体温会导致患儿的代谢率增加,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率速度,容易发生热惊厥的问题。主要比较了酒精擦浴和美林混悬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体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体温>39.5℃的患儿可应用口服或管喂美林混悬液的方式,30 min后温度将降低至正常水平,具有所需时间长和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酒精擦浴适用于体温在38~39.5℃的患儿,20 min左右温度会恢复至正常范围,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指出应当加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体温患儿的护理,作者主要讨论了物理降温、冰袋降温、药物降温护理措施的效果,对于中心体温升高、四肢末梢温度较低患儿的护理中,在采用乙醇擦浴的基础上,注意对肢断的保暖;冰袋降温护理主要在患儿头部、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降温,有助于降低耗氧量及脑损伤程度,但应当注意避免发生冻伤及压伤;药物护理主要是借助4℃冰盐水+阿司匹林灌肠的方式,达到降温效果。

3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在炎症因子的影响下,术后3 h内会发生高体温,而环境、麻醉、输液输血及术中灌注等因素,则会导致患儿发生低体温问题。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应当做好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监测及护理,对低体温患儿应用保暖和复温护理,对高体温患儿应用对症降温护理措施,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1] 周 倩.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28例围术期护理[J].医药与保健,2015,(4):195-196.

[2] 钟 慧,王秀华,叶 明.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体温变化与探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01):15-18.

[3] 李淑兰,吴芳琴,吴 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术后早期的体温变化规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1):1260-1264.

[4] 金红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25-5625.

[5] 马 红,李晓静,郑晓燕.心功能不全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持续高热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59-61.

R473.72

A

ISSN.2096-2479.2017.46.183.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降温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降温有妙招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页岩气开发降温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