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血液科血液病成功率

谢 莉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重庆 400014)

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谢 莉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重庆 400014)

目的 探究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及护理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肿瘤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肿瘤血液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治疗应用于肿瘤血液患者,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整体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PICC;肿瘤血液病;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

肿瘤血液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临床上常常采用化疗的方法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PICC置管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但治疗后的护理也十分重要,故此本文旨在研究PICC穿刺治疗以及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特此选80例肿瘤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肿瘤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须满足(1)所有患者均严格符合我国肿瘤血液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并同意。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2.32±2.17)岁,男21例,女19例,根据病情类型可分为胃癌12例、肠癌9例、乳腺癌5例以及急性白血病4例;观察组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43.12±2.31)岁,男22例,女18例,根据病情类型可分为胃癌13例、肠癌8例、乳腺癌6例以及急性白血病3例。两组肿瘤血液病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静脉置管治疗,首先将PICC导管置入上臂大静脉,直到患者的心脏附近,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另外,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常规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性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疾病知识普及以及生活护理等。

1.2.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入院时,极易产生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明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同时疏导患者,使患者树立能够对抗疾病的信心。

1.2.2 疾病知识普及,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肿瘤血液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1.2.3 生活护理,在治疗期间首先应提醒患者不应手提重物以及尽量穿宽松的衣服。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并发症。

观察并比较两组肿瘤血液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肿瘤血液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临床应用效果即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40例观察组的肿瘤血液病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50%;而对照组40例肿瘤血液病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75.00%,因此,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的发生率

经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共出现2例并发症,包括1例局部渗血以及1例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40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并发症,包括4例局部渗血、2例静脉炎以及其他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0%,因此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PICC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常常采用治疗肿瘤血液病患者的方法[1]。但治疗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具体包括静脉炎以及局部渗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质量[2]。而采用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3],采用整体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疾病知识普及以及生活护理等可以明显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

另外通过此次实验可知,接受PICC后整体性护理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50%明显高于接受PICC后常规护理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接受PICC后整体性护理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接受PICC后常规护理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PICC穿刺治疗应用于肿瘤血液患者的同时采用整体性护理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效果,减少患者的自身痛苦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1] 赵慧函,黄惠桥,韦 琴,等.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5):335-340.

[2] 刘艳慧,张 茵,翟亚平,等.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33-435.

[3] 董 岩.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效果与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169.

[4] 全小婷,岑卓英,杨 君,等.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63-1264.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6.131.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血液科血液病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