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儿科支气管依从性

周 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儿科,江苏 淮安 223300)

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周 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儿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 探讨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咳嗽、气喘、发热消失时间分别为(4.1±1.2)d、(3.1±0.4)d、(1.8±0.4)d与(6.3±1.5)d、(4.7±0.9)d、(3.3±0.6)d,两组患儿咳嗽、气喘、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比例分别为78.38%与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PDCA;支气管肺炎;疗效;依从性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占儿科住院人数40%左右,是5岁以下小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婴幼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病情进展快,易发生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由于年龄小,自控力与治疗依从性差,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采取适宜的护理模式,对于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4年起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取PDCA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0.7)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5±0.9)岁。上述患儿均存在咳嗽、气喘、发热等支气管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胸片等明确诊断;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严重心功能不全等不宜纳入研究的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制定计划(P):依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治疗护理等。健康教育目标是让患儿家属对支气管肺炎发病原因、治疗护理措施、病程转归及注意事项等有正确的认知,理解所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并予以积极配合。心理护理目标是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奈感与治疗依从性,主要措施是通过英雄人物故事、语言安抚、小礼品奖励、小游戏等鼓励患儿,提高治疗依从性。基础护理确保病房整洁,空气清新,温度25℃左右,湿度50%左右,定期病房紫外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护理主要内容是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制度,如无菌操作、雾化治疗、吸氧等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呼吸、精神状态、意识、体温等监测,患儿出现嗜睡、呼吸不规则、烦躁等病情异常变化时需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并处理。2.实施阶段(D):对参与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与计划执行力;对制定的计划进行细化、具体化以增加可执行性。3.检查阶段(C):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护士长组成管理小组,负责护理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与业务指导,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缺点、错误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全程保证护理质量。4.处理阶段(A):每2周对计划执行过程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如分析治疗效果差的原因、雾化过程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选用患儿咳嗽、气喘、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评判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分为好、一般、差,依从性好为患儿顺利配合治疗、护理措施,无明显抵抗行为;依从性一般为患儿轻微抵抗行为,但经过护理干预后能够完成治疗、护理措施;依从性差为患儿产生明显抵抗行为,对治疗、护理措施产生不良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咳嗽、气喘、发热消失时间分别为(4.1±1.2)d、(3.1±0.4)d、(1.8±0.4)d与(6.3±1.5)d、(4.7±0.9)d、(3.3±0.6)d,观察组患儿上述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4,P=0.009)。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一般、差分别为29例、7例、1例,依从性好比例达78.38%;对照组依从性好、一般、差分别为20例、15例、2例,依从性好比例达54.05%,两组间依从性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咳嗽、气促、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可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小儿的生活质量与生长发育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支气管肺炎患儿年龄小、病情发展快、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有效的治疗除了选择针对性的药物,选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对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亦至关重要。

PDCA最初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以提高管理质量,由于其提高管理效率明显,逐步被引入护理管理领域[3]。相较传统护理模式,PDCA护理模式使得护理工作步骤更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PDCA循环,使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刘菊芳[4]研究显示儿科病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达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8%,而对照组仅为85.0%(P<0.05)。在本组患儿中,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朱晓红[5]、金芳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PDCA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总结、推广。

[1] 金 芳,李思涛,温博贤.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4):1876-1878.

[2] 马桂芹.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39-241.

[3] 奚玉秀,李瑞雪,姚记农,等.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6,40(11):1229.

[4] 刘菊芳.PDCA循环管理对提升儿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2):1453-1455.

[5] 朱晓红.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21-122.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6.115.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儿科支气管依从性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