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

2017-04-01魏淑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普外科输液小儿

魏淑华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

魏淑华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诊治的小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给予四肢浅静脉留置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所有患儿都一次穿刺成功,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33±1.20)d,观察组为(6.78±1.48)d,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液期间的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3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小儿;普外科;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小儿医疗管理工作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为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1]。小儿普外科主要涉及直肠、结肠、肝、胰腺、疝、甲状腺、乳房、小肠、胃手术,手术切口比较长,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同时由于其缝合比较复杂,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2]。颈外静脉置管相对于中心静脉置管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操作简单易行,静脉显露良好,当时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本文具体探讨了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诊治的小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颈部皮肤均保持完整,没有出现发红、水肿的现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循环困难衰竭的危重患儿;外周静脉不易穿刺的患儿;长期输液患儿。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6.21±1.29)岁;疾病类型:先天性巨结肠25例,麦克儿憩室12例,肠梗阻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置管方法与护理

观察组: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取仰卧位,将输液装置的头皮针连接好,避开血流丰富的血管,插入肝素帽中排气,选择锁骨上缘中点血管作为进针点,在血管上方以45°进针,见血后继续降低进针,进针0.2 cm,抽出针芯后固定,将血管外部留置针固定在耳后。

对照组:给予四肢浅静脉留置输液。

在护理中,两组穿刺前后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穿刺后需减少活动量,手术过程中要全程有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全程陪同患儿,颈外注射要妥善固定患儿头部。积极加强巡视与沟通,按照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巡视,掌握各患儿输液情况,了解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也要进行三查三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与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情况。同时记录输液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输液效果对比

所有患儿都一次穿刺成功,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33±1.20)d,观察组为(6.78±1.48)d,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输液期间发生液体渗漏1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分别为2例、3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当前临床科室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很多患儿就医输液时对医院需求较多,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在普外科手术后,一般对患儿的禁食时间比较长,术后需要静脉输入营养液,常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干预。在四肢浅静脉留置输液中,很多患儿的血容量不足,给临床穿刺造成一定困难。颈外静脉是人体体表比较粗的浅静脉,血管弹性好容易穿刺,位置相对比较好固定[4]。颈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避免普外科手术中穿刺困难的问题,对患者血管壁刺激比较小,能有效降低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5]。本研究显示所有患儿都一次穿刺成功,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33±1.20)d,观察组为(6.78±1.48)d,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离心脏较近且血管弹性好,进行颈外静脉置管护理操作简便、容易掌控。另外颈外血流量比较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迅速被稀释,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性有效减少。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输液期间的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3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儿信息及输液信息,并询问患儿的一般情况。向患儿与家长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穿刺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技能。

总之,颈外静脉置管护理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李于凡,陈丽萍,崔其亮,等.不同送管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5):37-39.

[2] 梁青拉,熊美珍,林文芳.门诊输液病人健康需求与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8):1195-1197.

[3] 任 会.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J].家庭医药,2017,21(2):157-158.

[4] 毕 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5] 白海东,马春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13):89-90.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6.111.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普外科输液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小儿涵之三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