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护理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肠炎小儿发生率

万 波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吉林 通化 134000)

健康教育护理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万 波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22.7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肠炎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保证护理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相比常规护理方法而言,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急性小儿肠炎;健康教育护理;护理质量

急性小儿肠炎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据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小儿肠炎的发生率呈逐逐年递增趋势发展,发病时,患儿以高热、呕吐为典型表现,及时、对症治疗非常重要,但临床一致认为: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比较关键[1]。实验特意选取88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女18例,男26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4.02±0.53)岁,病程1~8天,平均(4.31±0.28)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女17例,男27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43±0.51)岁,病程1~7天,平均(4.06±0.29)天;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的每位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内容是:护理人员引导并协助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该组的每位患儿均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护理人员耐心对患儿及其家长讲解有关急性小儿肠炎方面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要告知家长相关检查项目应注意的事项等,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认知水平,避免盲目加剧心理负担,影响临床工作顺利进行;2)临床症状教育,发热、呕吐、食欲下降、大便次数增多等都属于急性小儿肠炎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长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并简单给家长分析病理,此外,告知家长患儿臀部皮肤容易受腐蚀而脱皮,让家长注意对患儿皮肤的保护。3)饮食健康教育,发病时,腹泻症状,会大大降低消化吸收力,一旦给患儿禁食,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会延长治疗时间;所以,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长正确喂食方法,对于婴儿应鼓励母乳喂养。同时叮嘱家长注意密切观察患儿,如果发现腹胀、脱水等现象,要立即进食,并及时给予静脉补液治疗,待患儿病情有所好转时,立即喂食补充营养[2]。4)疾病预防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急性小儿肠炎的致病因素,如环境、饮食等,提醒家长应培养患儿健康卫生习惯,增强疾病预防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对比发现,观察组中腹胀者1例,占有率为4.54%,感染者1例,占有率为4.54%,对照组中腹胀者4例,占有率为9.09%,下坠者1例,占有率为2.27%,脓血便者2例,占有率为4.54%,感染者3例,占有率为6.8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5±2.31)分,对照组的护理护理满意度为(80.21±2.05)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为(94.57±4.35)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为(77.62±4.19)分,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对急性小儿肠炎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提升,但由于小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加之急性小儿肠炎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关键。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佳护理方式[3]。健康教育护理,涵盖了多项护理内容,即:疾病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症状健康教育、饮食健康教育等,能够帮助患儿家长掌握更多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且在预防疾病发生和增强监护效果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4%,对照组为2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临床对急性肠炎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保证护理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相比常规护理方法而言,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1] 张 辉.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33-234.

[2] 班 敏.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健康前沿,2016,12(9):34-34.

[3] 王 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87-288.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6.107.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肠炎小儿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