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04-01吴江辉石婷婷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维持性关怀血液

吴江辉,石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透室,江苏 南京 211100)

家庭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吴江辉,石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透室,江苏 南京 211100)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家庭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但对照组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关怀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维持性血液透析;家庭关怀;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主要应用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家庭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缓冲患者精神压力,是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支持者,可以改善其生存质量[1]。患者失去家庭的支持,会产生悲观、恐惧的不良情绪,不仅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而且增加了躯体上的痛苦[2]。本研究探讨了家庭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家庭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62±9.14)岁,病程5~13年,平均病程(10.55±4.47)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7.81±9.35)岁,病程4~14年,平均病程(10.72±4.5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透析时间≥3个月;2、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及其遭受重大打击;2、既往有精神病史;3、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回答患者及家属各种健康问题,对日常生活和护理进行指导,发放健康指导手册,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每月举办的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帮助患者明确各项血生化监测项目正常值,做好饮食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庭关怀。主要包括:患者家属情绪和言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争取家属配合,向其讲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增强家庭成员的交流,让其主动关心患者,家属要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心境并鼓励安慰患者,病情许可时可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使他们感到仍是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观察组心理领域评分(21.38±5.11)分、生理领域评分(22.51±3.52)分、环境领域评分(29.82±6.11)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7.08±1.18)分和总分(81.98±16.23)分与对照组心理领域评分(21.41±5.25)分、生理领域评分(22.45±3.65)分、环境领域评分(29.87±6.24)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7.04±1.12)分和总分(82.11±16.2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领域评分(26.64±4.85)分、生理领域评分(29.82±4.11)分、环境领域评分(35.91±5.85)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1.33±1.82)分和总分(103.58±15.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领域评分(21.91±6.01)分、生理领域评分(23.91±4.18)分、环境领域评分(31.11±5.66)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7.21±1.32)分和总分(84.11±15.24)分(P<0.05)。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明显升高。但患者在漫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精神障碍和心理反应,如:睡眠障碍、悲观情绪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其对患者的精神、物质关心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4]。维持性血液透析不仅需要遵医嘱透析和服用药物,而且需严格限制饮食、液体、电解质摄入,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着部分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的逐渐丧失,依赖性逐渐增强,他人的关怀照顾是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柱[5]。因此,家庭护理干预的强弱直接关系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家庭关怀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李晓微.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俞筱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387-389.

[3] 王亮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120-121.

[4] 曲 兵,王玉兰,琚晓蓓.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157-158.

[5] 宁强华,陈得一.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0):6291-6292.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6.45.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维持性关怀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