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探讨

2017-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服装岗位核心

何 琪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安徽马鞍山 243041)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探讨

何 琪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安徽马鞍山 243041)

本文分析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思路,以期在学习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当前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升就业率。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对接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称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和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促使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力求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服装专业是一门艺术性和技术性要求均较强的专业,服装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我国服装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拓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使社会的全面进步。

1 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实际上是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从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的才能。这种行业岗位能力包括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与行业有关的素质和延展的综合性能力、对行业同类岗位间提供持续竞争且能胜出的能力。行业岗位核心能力是对人才自我优势和个性化特色的强调,这种优势和特色是由行业属性和职业环境所决定的。行业岗位核心能力由五大要素构成: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内部协调管理、岗位潜力挖掘和个人潜力挖掘。

专业技能实际上就是专业技术能力,在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素中属于最为基础的能力,只有在行业专业的岗位中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发挥其专业性的价值。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性的专业技术的能力,其中对行业岗位的基本训练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将专业层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进行结合,并用于岗位工作中。思想素质是思想品质的能力,这是任何行业岗位核心能力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素之一,高尚的思想品质能在行业岗位的工作中起到标杆式的作用。内部协调管理就是在行业、企业中进行管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当行业岗位具备一定的管理性时,对他人工作的管理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技巧和能力,从他人的服从管理中确认管理能力的优劣,从而进行正确的协调方式,促进工作的有效实施,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目标,并以此进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管理协调能力的判断中,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不偏听偏信,公平公正处理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岗位潜力挖掘是组织培训能力的体现,要对领导层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对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不断更新,以配合行业、企业的有效发展,挖掘行业岗位潜在的能力和价值。个人潜力挖掘是对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自我能力的拓展与提升,行业岗位人才要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培训和学习,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的技术。要使行业岗位人才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与提高,促进行业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

2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现状和问题

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能有效促进服装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是针对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的相关岗位人才的培养。当前,大多数服装企业人才招聘中更多关注人才的岗位实践能力,并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对人才进行评估。从服装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从教学的衔接性角度出发充分地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进行考虑,是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但是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多是在学校中完成的。从服装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的层面对服装专业进行课程设置,需要以服装专业的行业岗位为课程设置的前提。对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是在上级指导和引领下完成的,这说明学校对学生能力的不放心,使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的信心,这种不放心的心态实际上体现的是对服装行业专业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底气不足。学校的不放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信心。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分为专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培养和民办培训机构的培养,服装专业人才培训弱化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对接,且未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

3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思路和探讨

3.1 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中,要加强和完善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技能的能力。在人才培训中,要对学生的创新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为原则,对服装专业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理念进行融会贯通。从市场导向性的原则出发,对教学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进行设置,更加具有科学与合理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是实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重点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通过建立实践交流群、岗位实训平台等加强对岗位工作的了解。以岗位实习的方式对行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提升,缩小行业、企业、市场与人才知识结构的距离,有助于促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实现。

3.2 健全人才培养途径方向,创新改革教学实践方式

健全人才培养可以从加强专业院校的服装专业职业教育和加强民间培训机构的成人培训教育入手。行业岗位核心能力体现了教育的职业化,在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为目标进行理论技术、实践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教育,使学生从岗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促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对接。民间培训机构的成人培训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需要摒弃原有的基础性教学,从岗位实践教学入手,让学生领会服装专业理论的精髓,从而展开工作岗位需求的探讨和研究,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服装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提高之中,所以对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是关键的环节。应综合运用任务教学、驱动教学、实训教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职场和行业岗位进行深刻认识,建立实习机制,以团队为单位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的真实性、实战性和全程渗透性。

3.3 完善岗位实习教学机制,构建行业岗位培训流程

对岗位实习教学机制的完善需要对岗位实际教学课程结构进行重新建立,课程的结构按照教学的顺序进行重新的梳理,即先对职业岗位的基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专业教学的强调。其次对实践技能课程的模拟教学,主要是以专业的岗位职业性为基础进行的技能培训,通过模拟团队的方式明确实际的岗位工作的训练。再次是行业岗位综合实训教学,即通过下到企业或成立项目组的方式真实感受岗位工作,并将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教学实践。最后对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获得,针对一些特殊的职业岗位,相关单位设立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对职业技能的深化学习,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的最终学习方向和要求。对行业岗位培训流程的构建,一般分为六个步骤:岗位理论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岗位调研培训、岗位实习培训、工作链综合运作实训、职业技能综合评定,对行业岗位培训流程的构建可以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有效对接,从整体的角度实现服装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4 结语

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岗位的需求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人才培养途径方向,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完善岗位实习教学机制,构建行业岗位培训流程的思路,有效解决当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接失效的根本问题,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核心能力提高提供保证和基础。

[1]陈立娟.服装专业“岗位能力递进”艺术人才的培养[J].艺海,2015(4):127-128.

[2]刘琼.本科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能力本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20):57-58.

[3]王海燕.基于服装产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辽宁丝绸,2012(4):56-58.

[4]黄立新,曹斯通,王花娥.基于CDIO理念的纺织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J].纺织教育,2011(6):443-445.

[5]陈仲亮,王婧.对岗位任职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下),2012(11):186.

2017-03-20

2016年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服装行业岗位核心能力与高职服装专业课程设置衔接研究”(2015jyxm456)。

何 琪(1973- ),女,讲师,硕士,从事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TN0-4

A

2095-7602(2017)08-0121-02

猜你喜欢

服装岗位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让人心碎的服装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