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策略研究

2017-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制度

王 冲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策略研究

王 冲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推动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入手,通过大学与政府、社会、大学及其内部治理四种角度分析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提升大学精神,完善大学与政府、社会、大学以及自身关系等五个方向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策略。

现代大学制度;完善路径;策略研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丛长福发表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办学原则和管理模式》一文是已知我国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最早的学术论文。时至今日,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学界的热点和重点研究课题,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被视为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

1 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内涵

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以19世纪西方和20世纪初期中国的大学制度为基础,是在保留和传承其优秀办学传统基础上建立的。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目前国内学界尚无明晰的界定和标准[1],有观点认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是与现代大学相对应的制度,是充分反映和表达现代大学的本质以及特征的制度”,或“现代大学制度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革除现行大学弊病的制度,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大学成员行为规范的制度体系”等。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代表着一种价值诉求,应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因此,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应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的现代大学制度,它既体现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和共同趋势,又体现现代大学的本质特性,与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相适应,对于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意义重大。

2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误区,笔者将从大学与政府、社会、大学以及大学内部治理四种角度加以解析。

2.1 大学与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有待明确

1998年,我国颁布《高等教育法》,从法律的层面明确了大学的办学主体地位,至此,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已初步形成。但迄今为止,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法人制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究其深层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并没有割断与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政府部门对大学拥有举办权和办学权,这种隶属关系使得我国大学和政府难以形成对等的法律关系[2]。二是大学缺乏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实体应具备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近年来,政府对一些大学放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压力,赋予了这些大学自我发展的权利,却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困难,政府的宏观调控缺失或者不见成效,这样的放权又使大学陷入新的发展困境。

2.2 大学与社会之间缺乏正确、规范引导

随着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科研单位,社会参与已经渗透到一些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社会通过投资形成了对大学利益的控制,大学在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等方面无一不受社会经济利益的控制和冲击,大学被社会牵着鼻子走,导致大学主体性的缺失。大学要面向社会办学,这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规范社会参与大学教育,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2.3 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待完善

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既有类别上的差异,也有层次上的区别,满足社会需求绝不是某一所大学或者是某一类大学能够实现的。我国大学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雷同。为了追求办学效益,各大学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都朝同一个方向实施“赶超战略”,出现了“千校一面”的局面,造成大学的重复建设,浪费了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平等、有序、良性的竞争,如何从各自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历史、地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其能在全国大学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中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2.4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存在不足

一是党委权力和行政权力间的矛盾。虽然《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党委和行政的职责范围,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党政领导互相推诿、扯皮或一把手包办等现象。二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大学管理行政化已经渗透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弥漫和泛滥,行政化管理不能很好的与学术规律相契合,学术委员会在审议学科、专业设置等有关事项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三是民主权力和集中权力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明确指出,凡涉及大学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改革方案、内部管理制度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政策的出台,都要经过教代会审议后组织实施。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权力机制,教代会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3 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亟待明确的策略

3.1 进一步提升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反过来,大学制度又滋养着大学精神。现阶段,我国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大学精神表现为以大学价值和文化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是对国家、社会和大学的情感表现。由于历史与文化积淀不同,每所大学都应侧重建设自己的大学文化,并把它形成自身办学的根基和特色[3];二是行为方面,主要体现为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勤勉认真、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服务社会、勇于奉献的时代精神等诸多方面。大学要积极倡导和强化优良校风的形成,建章立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净化大学殿堂,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

3.2 构建政府与大学之间协调、平衡的良好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这就要求政府要努力实现由对大学的权利控制向对大学的宏观管理和有限责任为主,政府依法保障大学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通过制定政策、投入经费、规范教育行为等方式促进大学发展。但需明确,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积极转变角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大学的引导与监管,避免一些大学打着自治的幌子产生偏离教育宗旨的办学行为。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健全的法制化平台,平衡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对政府与大学的权责、义务进行法律保障和规范,切实落实大学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地位,有效平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4]。

3.3 完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大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大学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以开放的姿态争取社会的支持,并利用大学特有的人才、专业、科研优势服务于社会。大学要加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积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与社会合作应避免社会不良思想倾向对大学的侵蚀。社会要为大学提供充分的舆论支持,一方面,能够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从而对争取有利于大学的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大学的治理将起到很好的监督、评价作用,有利于规范大学的管理。

3.4 规范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我国大学出现同质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政策上的差异。由于国家对各类型、各层次大学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同,为了争得更多优质资源支持,大学当然会朝易于得到那些支持的方向去努力,这就导致了“千校一面”。所以,现代大学制度应着眼于为各种类型大学持续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政策调整、财政调控等手段促进大学与大学间的分工协作,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3.5 加强大学内部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章程建设。章程是大学自主管理、依法治校的法律基础,通过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不断强化大学内部权力主体的职权范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二是明确大学党委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党委是大学管理的领导核心,而校长是大学的法定代表人。校长作为行政长官,代表主管部门依法行使权力,党委应围绕把握大学办学政治方向,在行政和学术事务中不宜干预,涉及大学重大利益问题时,应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决策作用,避免党政领导一手抓的现象。三是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在学术事务管理活动中,应进一步明确学术权力,给学术权力应有的地位和权威[5]。四是积极发挥民主权力。切实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有重视和加强大学民主建设,才能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才能实现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校。

[1]别敦荣.论现代大学制度之现代性[J].教育研究,2014(8):60-66.

[2]王冲.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问题与策略——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视角[J].航海教育研究,2017(2):50-53.

[3]赵长林,侯爱荣.权利结构与内部治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分析路径[J].高教学刊,2016(9):182-185.

[4]王冲.高校“去行政化”视域下的现代大学章程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4(6):63-66.

[5]何玉海,王传金.现代大学制度:本质内涵、基本结构与建设路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41-48,75.

2017-04-0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文化视域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GH16427)。

王 冲(1980- ),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7

A

2095-7602(2017)08-0111-03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制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