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2017-03-29陈沧杰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沧州0600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陈沧杰,王 鹏,何 帆,杨 攀(.沧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沧州 0600;.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湖北民族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陈沧杰1,王 鹏1,何 帆2,杨 攀3
(1.沧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3.湖北民族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信息时代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思政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喜爱积极开展新形式的思政教育,在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并贯穿大学教育阶段的全过程。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途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当前对于我国各类型、各级别的高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基础。很长一段时间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思政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既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所以当前思政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探索和研究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在我们的高等教育阶段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普及与发展,我们的学生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下接触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的程度和范围上确实可以让学生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但是同样是因为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也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并没有变得特别的重视,而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态度又有可能会影响授课教师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倦怠。这样的情况确实需要我们去想办法解决,需要我们探索和尝试新的思政教育途径,以适应现阶段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还要着重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去考虑,到底什么形式的内容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其出现的特性。由于现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内的各种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这些新情况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与之相对的则是我们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力和辨识力还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智和客观,所以对于有些问题的认识他们往往都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主观判断和理解,这样就会引出一些片面或者过激的言论,这些的情况和思政教育不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有很大关系。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方面便是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僵化地学习书本当中的内容,而授课教师也没有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不能活学活用联系现实情况。当然这也跟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和固有套路不能吸引学生关注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让思政教育的模式和途径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或者我们可以在课堂和课下的讲授交流中激发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使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视由外力强迫变为内在自觉,必将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二、高校思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来高,对于网络中各种信息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视这方面的变化,努力探索和尝试在“互联网+”条件下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一)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

受社会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影响,高校校园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使用智能设备登录互联网的频率远远高于社会大众的平均水平,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网络中各种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很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利用大学生对网络媒体和网络信息的喜欢,尝试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如根据大学生们对于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喜爱,思政教师也使用同样的网络媒介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对话;大学生喜欢搜索和阅读网络信息,思政教师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搬”到网上,吸引大学生前来搜索和阅读。

(二)在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上创新教育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变革。“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引入以学生为主教育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多从学生的视角度去考虑和感受,能让学生更主动的去接受。”[2]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肯定教育的民主化,提高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之意识,并且加强全球化意识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3]笔者在和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多年的老师交流中了解到,有些老师会在课上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政治时事内容进行解读,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于政治的关注上,录制或下载热点时事的“微课”并播放,进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到对于政治时事的深入探讨中来。“翻转课堂”成为现在教育改革中鼓励推行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课程内容,老师课上进行答疑解惑和课堂研讨。现在通过这种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已经可以让多数的学生关注和重视思政教育的内容了。

(三)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创新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责任人,除了教授思政教育课程的老师以外,政治辅导员老师便是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思政教育人员,所以政治辅导员除了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外,能不能用创新的模式和途径把思政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就成了课外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有的辅导员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立德树人融合起来,跟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相结合,通过发送相关知名大学的“慕课”课程链接,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点击就可以观看跟自身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网络课程。辅导员通过工作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正能量的新知识新方法,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四)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

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的集体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开展的,而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是由高校各级团务工作部门负责。想要让学生社团活动在开展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又能兼顾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就需要团务工作人员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创新。如定期召集社团负责同学开会,让社团负责人员先了解、熟悉我们国家当前的政策和政治导向,然后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播平台,将自己的社团活动直播上网,当然,直播之前要取得上级团委或监管部门的允许,还要关注和学习其他学校的社团活动直播。由于学生对于网络直播的兴趣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社团活动兼顾了学生兴趣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喜欢的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学生发展与社团发展更加融合。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结合

我们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是很熟悉的,但是对于其深意却没有真正理解。我们的学生爱国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主动关注相关的视频、图片、网站、文字资料等,然后让学生们就“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大起来了!”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就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深化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和认识。可以将现实中的传统“红色”教育基地与网络结合,打造网上“红色”教育阵地,使学生更加方便地接受教育。学生们对于时事热点话题总是表现出异常高的热情和关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喜好,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带一路”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分析、讨论,使他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途径的意义

(一)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

将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和网络化、信息化相融合,形成一个高校思政教育与“互联网+”高效结合的局面,以有益于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度的提升。当网络或者其他新媒体发布有敏感性的信息时,我们的学生能用理智的政治思维看待,不会轻易地被鼓动而做出过激的言行。

(二)有益于思政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新方法

思政教师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响应,又反过来促使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三)有益于强化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立德树人的概念包含了“立德”和“树人”两层意义。首先是教师的立德,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教师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更好的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责任。其次是树人,就是塑造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实强调的还是要教师能够坚持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德施教。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来创新教学方法,使“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寓于学生喜爱的教育活动之中。

四、结语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想让信息时代的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校园环境中主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师必须转变对于思政教育的思维定势,结合“互联网+”创新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自觉融入到全国人民进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12-09(1).

[2] 薛一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科技资讯,2016,(14):151-152.

[3] 闫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114-116.

TheNewApproach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

CHEN Cang-jie1,WANG Peng1,HE Fan2,YANG Pan3
(1.School of Educatio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2.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3.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In information age, the Internet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has made a great impact on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o realize the general targe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mbed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in the minds of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by means of the Internet and modern media. With consideration of students’ favor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hey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oth actual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status quo; approach; significance

G641

A

2095-2910(2017)03-0090-03

[责任编辑尤书才]

2017-07-15

陈沧杰(1983-),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 鹏(1990-),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助教;

何 帆(1992-),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在读研士研究生;

杨 攀(1991-),男,河北曲阳人,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