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中的书法本科教材探索

2017-03-26赵明

中国书画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通识丛书技法

◇赵明

《中国书法通识丛书》崔树强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8月版。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崔树强教授主编的新著《中国书法通识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首次推出四册,分别是《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内容均为书法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丛书》名为通识系列,更多考虑的是不作个别具体问题的学术讨论与考证,避免学术史化的写作方式,同时兼顾了学术性和普及性,以最精炼准确的语言,陈言务去、简明扼要地提供了书法学科的基本知识,构建起基于本学科知识内涵需要的通识课程平台。

在全面发展意义上理解的通识教育,可以把通识看作全面的知识。通识教育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习者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书法艺术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书法本科生即使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但常常因为没有问题意识,而提不出问题或者说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进入到高层次的研究之后就显得茫无所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属于逆向思维的训练,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丛书》此次推出的四本,每卷约提出百余个问题,继而进行解答,以问答的方式构成完整的书法史论内容。

《丛书》撰写所采用的这种方式,是在有意识地对学习者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遴选出10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涉及到历代著名书家的作品、风格、历史地位和贡献,重要的书法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书法的时代风格生成原因及其特色等。《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遴选出10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书法理论家和批评家100多人,集中讨论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何谓书法、书法何为、书法的批评标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书法与人的关系、书法的功用等基本理论问题。《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既有对一系列书法美学范畴进行的深入解读,也有对势、气、韵、节奏、空白、墨色、书卷气、金石气、模糊美等重点书法美学问题的理论拓展,在涉及书法美与时代、人心、社会等若干方面尤其注重考察书法美的文化属性。《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在技法解读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试图让读者知其所以然,把习书者在书法学习创作中习焉不察的问题、现象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

问题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路”即思想的门径、思考的条理脉络,在对待解决问题的清晰认识下如何形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丛书》的写作逻辑思维都秉承了清晰的论述方式,如《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中“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与书法由自然向自觉的转变”一节,作者首先直接指出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继而与东汉后期、三国时期对比,证明确有明显的变化。接着以社会文化背景下,魏晋选官制度引起的门阀制度以及人物品藻引起的审美自觉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并引用鲁迅、宗白华、李泽厚的研究印证结论,最后列出五点理由进行总结。

《丛书》通过通识教育,不仅可以使书法同好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还可以使他们的品格内涵得到升华,整体素质得到优化。《丛书》行文过程中每位参著者的语言表述、思维逻辑不免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可能带来读者在阅读转换之间的不适,但其优点则是集各位作者撰写之所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丛书》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将近年来书法界在相关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进来,给学习者提供了最新的研究动态,帮助他们把握书法前沿问题,以促进其思考。如《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延伸到了对近现代书坛影响较大的学者林语堂、梁实秋、朱光潜、高二适、陆维钊、宗白华、启功等书法观点的讨论。《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中对书法美学中诸多辩证观念及学科研究的方法本身、意义、价值进行探讨,并反思当代书法的未来之路。《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从文字的产生和汉字的起源,一直到当代书法展览制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逐步深入到技法学习中的经验总结、规律探寻,以书法技法的理解来指导实践。四本书可以说将传统理论研究与新意视角结合,且各具特色,有效地对当代基础的、通识的书法史论进行系统的补充与完善。

猜你喜欢

通识丛书技法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通识少年·拿破仑